我国国民健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_心理健康论文

我国国民健康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满意度论文,国民论文,我国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2-0025-04

健康是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追求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目标,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观。“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这就是说,健康不仅属于医学范畴,而且属于心理和社会范畴。“健康”是一个关于人的生命存在的身体性的稳定性的文化概念,对其界定为“身体的良好状态”,包括体质良好、功能良好、心理良好;健康的重要特征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2]。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主要从健康的3个主要维度(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健康满意度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的设计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于2007年5月完成了问卷调查。经过实验性填写和修订,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与研究相关的14项指标);(2)对健康满意度(包括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满意程度和其他有关身体健康满意程度等21项指标);(3)对社会进步和生活满意度(包括对社会、经济、生活、环境满意程度等19项指标);(4)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包括体育锻炼对健康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全民健身工作满意程度,锻炼的时间、次数等19项指标)。共73个问题(指标)的调查问卷。

1.2 问卷调查的抽样

问卷调查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理论和方法,于2007年4月至8月从全国抽取样本。抽样方法:(1)区域分布:本抽样框按照我国现行行政区域东、中、西部划分为3大区域,然后按照各区域省市总数,按1:2的比例随机抽取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河北、辽宁、河南、湖南、江西、山西、甘肃、新疆、广西、内蒙14省市自治区作为调查样本。(2)各省市(样本)抽取人数的比例:根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基本按照各省人数的1/(5×10[5])的比例抽取。(3)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男女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因此,在选择样本时遇偶数时则男女比例为1:1,遇奇数时则男性比女性多1名。(4)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目前祖国大陆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例为1:2,因此,在确定城乡人口样本比例时,城乡比例为1:2。而据天津市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20.53万,占总人口的71.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0.35万人,占总人口的28.01%。因此将直辖市的城乡人口比例确定为2:1。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93份,有效回收率99.5%。

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问卷信度采用“测验-再测验”的方法,即第一次填表7 d后,再次填表,将两次填表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相关系数为0.88。采用特尔斐法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100%的专家认为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有效。问卷回收率99.2%,有效率95.98%,能满足社会学问卷调查的要求。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国民对健康满意度

1)对身体健康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对自己身体健康满意度表现出如下特点:总体对身体健康满意度不高,对自己身体状况“非常满意”和“满意”为11%和44%。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为7.9%和1.1%。按照这个比例,我国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满意的绝对人口数可达到约1.17亿。再加上对自己身体状况满意度“一般”的36%的人口,我国几乎一半人口对自己身体状况持消极态度。这一结果只是人们自己的感觉,如果用科学的标准测试,要远远高于这个结果。因为健康的科学标准要高于人们心目中“没病就是健康”的标准。在身体健康中,对自己的体型不满意的(包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的比例最高,为16.6%,不满意的为11.1%。

2)对心理健康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对自己心理健康满意度表现出如下特点:总体对心理健康满意度不高,各项指标的“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都在50%左右;“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和在12%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我国有约1.6亿左右人口对自己精神健康状况不满意,再加上满意度“一般”的38%左右的人口,我国超过一半人口对自己精神健康持消极态度。

在心理健康中,对自己处理焦虑能力的满意度最低,“非常满意”仅6.8%;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不满意(包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最高,为18.5%。与身体健康满意度相比,国民对心理健康满意度略低于对身体健康满意度。

3)对社会适应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对自己社会适应(社会性健康)满意度表现出如下特点:与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比,对社会性健康满意度最高。其中,与家人关系的满意度最高,“从家庭得到的支持”和“与家人的关系愉快”2项指标的“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都达到70%~80%。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也较高,“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自己在朋友那里得到支持”2项指标的“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在60%以上。对自己社会适应能力的满意度(满意和非常满意之和)为56.9%,也高于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满意度。在社会适应中,满意度最低的是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满意度(非常不满与不满之和)为7.2%。

4)对健康整体状况满意度及期望度。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对个人健康总体满意度表现出如下特点:我国国民对个人整体健康满意度与对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满意度相比,处于中间水平,“非常满意”和“满意”为10.7%和48.6%。高于“身体健康”(55%)4.3个百分点;高于“心理健康”(48.98%)11.39个百分点;但低于“社会性健康”满意度。对个人整体健康“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为5.6%和1.4%。低于“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但高于“社会性健康”满意度。人们对个人未来健康期望度较高,达到70.5%(17.1%+53.4%),高于对现在健康的满意度(59.3%)11.2个百分点。

2.2 我国国民对健康满意度与对社会进步、生活满意度比较

国民对健康满意度在各种满意度中处于什么水平,为此作了社会、生活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目共睹。这次调查也显示,人们对社会进步和生活满意度很高。尤其是对社会发展的未来更是抱有极高的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在19项发展指标中,排在第1位的“对未来生活非常有信心”的为18.2%,“有信心”的为52.9%;第2位的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看法”,有信心的为65.5%。我国国民对社会、经济、生活发展进步满意度也很高,19项指标中,排在第3~5位的分别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满意以上为58.4%);“对自己的生活”(满意以上为56.1%);“能享有健康平等”(满意以上为52.9%)。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调查的19项社会指标中,满意度最低的是对“我国人口素质”和“我国人口健康”,分别排在第19位(倒数第1)和第18位(倒数第2)。满意以上分别只有26%和28.9%。说明社会迅速发展,而人的发展严重滞后,人的素质、人的健康,这2个关于人的指标的满意度最低。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前期出现的人的发展滞后,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如此,显然,是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初衷相悖,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相悖。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指标满意度都很高或较高,所有与个人相关的指标满意度均较低或很低,所有与人的素质、健康相关的指标满意度最低。但对社会健康平等(第5位)、国家和社会关注国民健康的满意程度(第10位)、社会通过体育达到国民健康的工作和制度(第11位)的满意度较高。

国民对人口健康、人口素质的满意程度最低,说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国教育、宣传、社会舆论等影响人们意识的社会活动,特别是体育教育。值得关注的是“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3]。29岁以下中国男子的身高低于日本同龄男子,并表现出年龄越小差值越大的特点。而从学生的比较结果可以推测,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身高还将继续表现出低于日本同龄人群身高的现象[4]。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时间有所提前,儿童性发育提早,骨龄在10年间提前了1年[5];研究结果证明,人口健康问题已经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2.3 我国国民对健康满意度与对社会满意度方差分析

通过对满意度评分的方法,进行了健康与社会满意度的比较分析。在每项选择中,选择“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然后,将健康与社会的各相关指标得分相加,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对健康满意度与对社会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健康满意度越高,对社会满意度得分也越高。而且,经检验P<0.01,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对健康“非常不满意”的,对社会满意度得分为51.41分;而对健康达到“非常满意”的,对社会满意度得分为72.17分,相差21个百分点。说明,健康不仅仅是国民个人身体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生活的幸福。

2.4 国民对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

1)对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

我们国家历来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视的,下发一系列文件,制定各种制度、纲要、计划,领导着体育工作,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国民对关系到国民健康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人对我国体育活动情况处于模糊或不满意状态。尤其是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处于这种模糊或不满意状态的比例最高,达到69.1%,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满意的仅为29.9%。对国家全民体育健身工作满意度较高,为38.15%。对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满意度最高,但也仅有46.3%。

2)对体育与健康的期望。

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对体育与健康的期望很高。在所有7项调查指标中,期望率(非常希望和希望)均达到75%以上,其中4项指标达到80%以上。可见国民对体育活动开展的满意度远低于对体育与健康期望度,低40多个百分点。

3 讨论

从总体上说,我国国民对自己健康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仅为59.3%。对个人未来健康期望度较高,为70.5%。在国民健康的3个维度中,对心理健康满意度最低,对身体健康满意度稍高于心理健康满意度,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比,社会性健康满意度最高。

从健康的3个维度分析,在“身体健康”这一维度中,对自己体型的不满意度最高,为16.6%。这一数据提示,应组织国民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生物学效应,提高国民对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度。在“心理健康”这一维度中,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不满意度最高,为18.5%,这一数据提示,低质量的睡眠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适应”这一维度中,满意度最低的是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满意度为7.2%。

“我国人口健康”满意度在社会发展的19项指标的满意度中,排在第18位(倒数第2位),仅高于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满意度,说明国民对与人相关的指标满意度最低。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满意度与社会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健康满意度越高,对社会满意度也越高。这一统计结果再次提示,国民健康满意度直接影响对社会的满意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民对健康满意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民对体育活动开展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对体育与健康的期望度,均低4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国家应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体育的宣传,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和国民体育运动的参与度。

收稿日期:2008-02-26

标签:;  ;  

我国国民健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