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高速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资源肆意开发利用,导致各地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阻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对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防治地质灾害与地质开发提供科学的对策与理论依据。下文结合实践,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展开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环境评价;预警体系
引言
地质灾害威胁着正常的生产生活,地质灾害的产生一般是因为自然原因与认为原因造成,地质灾害的出现导致地球表面在出现岩土移动,对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建设等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灾害防治是有关部门一直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必须采取适当手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控制,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止体系,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提高地质灾害预防能力。
1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1)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地表作用或人为不正当行为发生的一种恶性变化,直接引起地表的变化,包括滑坡和泥石流等,消极影响比较大。这种灾害有一定的不可抗性和不可预测性,针对特殊性,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分析工作。如果不及时预测地质灾害,将直接产生安全隐患。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区域得不到有效的环境监测,一旦出现地质灾害,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则受灾面积逐渐放大。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正当的行为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随之出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根据特殊性,在实践阶段需要加大对环境的检测,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2)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指的是岩石、水和大气等物质组成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等发生作用,相互交换能量,随着地球的不断运动,地质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具体要求可知,做好环境分析工作成为重点。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下,由于生态环境中各种物质和各种能量发生作用后,存在于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中,对地质环境研究要从运动特点以及规律等方面入手,做出科学的预测。
2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2.1建立调查区
为了降低突然出现的地质灾害给我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搜集信息的能力,在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建立调查区。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进入调查区搜集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并分析周围的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情况。调查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以上调查信息,结合专业的科学知识,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范围进行划分等级的精确预测,并提出相对应的划分等级的紧急措施,以便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2安装报警设备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应该在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安装一系列完善的报警设备,以便配合救援队及时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地质灾害发生后,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和分析地质灾害的预防效果,以便吸收和总结经验,更好地完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报警设备的安装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技术人员根据先进的信息监测技术分析并搜集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地点等信息,反映给有关部门,及时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第二,在地质灾害发生后,技术人员根据报警设备反馈的地质灾害程度、时长等信息及时提出解决对策,配合救援队员展开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2.3建立健全搬迁机制
在对地质危害实施科学的预测之后,可以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出地质灾害将会产生的具体区域,所涉及的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幅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类地质灾害产生的中心区域,涉及范围广泛,产生后果严重的区域一定要按照搬迁制度组织本地居民进行迁移,把居民整齐地安全地迁移到预先规定的安全位置,并安抚受灾害的人们。假如受灾地区情况十分的严重,还务必加强灾后建设工作,能够从人文环境建立以及自然环境的建设两个大方向考虑。提高对房屋建设质量的把控,确保灾后的工作以便顺利的开展。
2.4完善现有应急预案系统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预测地质灾害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但是受到技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精确预测,根据预案系统的应用要求可知,灾害发生后需要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案,紧急撤离到安全区域,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证受灾区域人民的生命安全。
3地质环境利用措施
3.1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质环境的利用也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国各地的地质环境信息数字化,建立一个完善的地质信息管理体系。地质灾害防治部门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检测、采集设备对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大数据采集,并纳入全国地质环境信息管理库。专家要定期组织专业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影响。最后,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数据信息以及经验分析判断地质环境的风险,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做出安全性指标评价。
3.2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区域地质环境实际施工建设之前一定要收集该区域的详细信息,依据该区域的信息特点分析结果进行实地测量。例如工程区域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区域,那么在探测时就要根据两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对该地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不影响该区域的服务。在实地测量的工程中,需要依据该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操作,尽量降低对该区域的生态平衡的破坏,然后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及行规进行科学的评估,在对评估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发展建设。然后,依据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估后,在建设工程中需要对已有信息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合理的管理与落实。
3.3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建筑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是个复杂的项目,在现有原则和基础上,阶段处理是工程选址的重点,根据安全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理要求,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模式。此外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价也是个复杂的过程,在现有管理基础上,要做好区域重点分析工作,根据工程规模顺序以及周边环境其他指标,采用统计学分析和机理分析加以落实,能提升可行性。建设工程项目地质评价,在原有基础上,涉及到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现状评价和预测方式,可以采用数学力学进行解析。在地质工程安全建设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类型,建设人员要重视对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和管理,从长远发展角度落实,只有地质工程环境建设有保证,才能减少风险,实现合理化利用。
3.4提出和谐发展理念
和谐发展理念可以有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在利用地质环境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避免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讲,地质灾害不断增加,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逐渐严重,地质灾害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科学的重要任务。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此外,在防治灾害发生时,应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选择有效措施,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齐家.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474-475.
[2]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2017,42(5):1469-1476.
论文作者:郑裕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发生论文; 区域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