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瓷的“胜利方程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瓷论文,日本论文,方程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本著名企业中,京瓷株式会社是一个不大不小、扎扎实实成长的机电企业集团。从创始人稻盛和夫到现任社长西口泰夫,以先行一步的发展战略,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创了京瓷,创造了精密陶瓷技术,创立了一套胜利的方程式。
先行一步是机会
京瓷成立于1959年。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在创建京瓷时只有26岁,白手起家。当时在工业技术方面,半导体的出现和产业化刚刚开始。稻盛认为,如果在半导体等先进技术方面同美欧竞争,只能是模仿或跟着学。稻盛等人从输送火电的电线绝缘体电瓷瓶想到精密陶瓷。京瓷是当时日本第一家,也是唯一主攻精密陶瓷的企业。在靠舶来品和模仿起家的日本,京瓷株式会社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创。
如今,京瓷研制生产的精密陶瓷产品已有几千种,从最精密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板到微型数字式照相机,从家庭厨房用的切菜刀到太阳能发电站,精密陶瓷的部件都成为不可替代的高科技产品。从精神陶瓷事业的成功,京瓷的经营者们获得一条经验,先行一步是机会。中国有句成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运用在企业经营上,就是捕捉商机决不能犹豫。对于京瓷来说,先行一步是机会的哲学,又一次体现在创办日本第二家电信电话公司的事业上。
20世纪80年代,欧美和日本出现国企民营化高潮,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改为民营的NTT,是一个全国垄断的大企业。在独家垄断面前,京瓷的稻盛和夫敏锐地感到一个大竞争大发展的IT时代即将来临,在到来之前,京瓷应当先走一步。
记者请教京瓷西口社长,京瓷的企业形象是什么,他说:“创造,先行于时代”。京瓷先于日本其它企业发展精神陶瓷,并以此发展成领先于IT时代的综合型机电企业。京瓷又先于日本其它企业实现了企业全球化,京瓷的外国股东占30%,京瓷在外国的企业占了整个京瓷集团的60%。
以“三新”扩大发展
记者问西口社长,什么是京瓷的胜利方程式。西口说,那是媒体的说法,京瓷没有一个东西叫做胜利方程式,但会长稻盛和夫和京瓷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做法倒是事实。如果借用日本传媒这一说法看京瓷,也可以说京瓷是有个方程式。按这个方程式,京瓷从弱小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成功,所以可在方程式前面加上胜利二字。
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看,即从生产的角度看,京瓷的胜利方程式是:零部件→终端产品→机器→系统产品→服务贸易。具体解释是,创业之初的京都陶瓷,主要生产电线供电用的绝缘瓷瓶,随后发展成精密陶瓷元材料,制成一种又一种的零部件。之后,公司又用这些零部件,研发出终端产品,进一步开发成主要使用精密陶瓷技术的机器,把这种技术产品向各个领域扩展,通俗地说就是推出若干领域的系列产品。用京瓷公司自己的说法,就是新创造、新技术、新市场。在创造三新的过程中,企业不断扩大和发展。
“阿米巴”经营方式
阿米巴在拉丁语中是单个原生体。所谓阿米巴经营方式,就是把经营管理的工作做到企业的每个人身上,让每个职工、每个班组,都知道企业在干什么,本月、本年的生产目标是什么,都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怎样干和为什么干。用中国方式解释,就是任务到户,责任到人,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个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西口社长说,京瓷的做法使京瓷企业不分劳方和资方,不分日本员工和美国员工,大家都一样,只有工作地点的不同,没有日本、非日本的差别。京瓷把阿米巴经营手法贯彻到企业的每个职工和班组,落实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每个环节,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1998年8月,日本三田工业株式会社负债超过2000亿日元,申请破产保护。京瓷把它收购后转为一家专门生产复印机的子公司。京瓷对该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并同中国东莞工厂合并在一起,同样采用阿米巴经营手法,责任目标落实到人,经济效益与责任目标挂钩。据介绍,合并过来的职工起初对阿米巴经营方式很不适应。西口社长就每月都参加生产现场会议,苦口婆心地宣讲阿米巴经营方式,结果,这些员工的生产效率比在原公司提高了2.3倍。
标签:京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