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刘国胜

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刘国胜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公路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来由于交通需求的增大,市政道路建设掀起新的热潮,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涉及软土地基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在沿河和沿海地区更为明显,且软土深度往往较大。而市政道路的地基除承担路面结构传来的交通荷载外,往往还作为地下埋管线的基础,所以对其整体稳定、不均匀沉降量、工后沉降的限制等均提出较高的要求。路基的整体稳定是道路运营服役的基本要求,要求不论是填方还是挖方路基,均不能出现整体滑移破坏,而工后沉降则是衡量软基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工后沉降量过大,将会影响道路的行驶性能,危及行车安全,同时也会对敷设的地下管线产生影响。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不仅关系工程本身的安全,还涉及建设成本。对于软基处理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软基处理的目的就是增强软弱土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沉降和减少不均匀沉降,控制工后沉降,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交通需求的增大,市政道路建设的项目逐年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逐渐突出,由不良地质和特属土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也逐年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市政道路建设与日俱增的前提下,地基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设计方案中,其重要性越发突出。工程师将各类地基处理方法用于软基处理中,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是带状分布,其处理的措施又具有其特点。公路软基处理最先采用的是填土碾压、逐渐发展,后期的生石灰桩、换填法等,再到旋喷灌注、CFG桩、化学加固、土工织物加固等技术手段。就其加固机理不外乎改良、置换、补强。公路工程一般选用换填、强夯置换、抛石挤淤、排水固结、土工织物复合土(土工布、加筋土、土工格栅)、(联合)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砂井、散体材料桩、旋喷桩、石灰桩等。在工程建设中,软基加固占总造价的30%以上,因而在工程措施选择上,除要考虑加固效果,还需要考虑建设成本。而市政公路,由于受到施工作业面、施工时间、施工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噪声、粉尘、工期等有着严格的要求。

1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国土资源非常丰富,软土地基占有很大的比例,软土的压缩性高、含水量大、承载力低,对于公路的路基硬度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泥土的特性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软土的变形,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使公路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提高通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公路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行对区域的沟通与经济的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公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损坏,维修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阻断正常的交通,对人们的出行和经济的交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软土,在处理不当或者没有处理的情况下,路基会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路堤滑动、路基变形、路基抗剪力降低、公路边坡外侧隆起等是最常见的软土地基问题,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对公路的质量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使软土地基的形式得到一定的改变,在有效处理的过程中,提升路基的抗剪力,不断满足施工的具体标准,使公路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市政公路软土地基的形成

由于地区的不同软土地基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样,软土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地表水会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所以要提高对地表水整治工作的细节,路基在地表水长时间的浸泡情况下会严重影响软土地基结构上的变化,从而使土基的承载力下降,路基也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最终使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现象。2)地下水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有时路基会出现翻浆破坏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地下水位太高所导致的,使土壤的含水量超标,当冬天气温下降时,就会有冻溶的现象出现,从而大大降低了路基的稳定性。3)淤泥质亚粘土的孔隙比正常范围是1∶1.5,所以当淤泥的孔隙比高过1.5时,淤泥的承载力就大大下降,而且还带有危害性,对于路基的稳定有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市政公路工程路基压实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强度,但有时因为软土地基土壤中含水量超标,经过填充碾压后会出现地下水水位提高的情况,进而出现翻浆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后续的工作进行。

3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固结排水法

固结排水法在有机质黏土、饱和黏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排水系统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构成,能够使软土地基的固结速度加快,缩短地基空隙水的排水距离,排水边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一般情况下,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这时可以将砂垫层铺设在地面上,代替竖向排水体的设置。水平砂垫层的主要材料是中砂或者粗砂,规定厚度为45cm,在排水畅通的情况下,保证路基比水平砂垫层窄1m。塑料排水板是竖向排水的常用材料,加厚砂垫层,将水平砂垫层以及竖向排水层连接,最后进行排水体的建立。为提高地基的固结性,加强排水的效果,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时,采取固结排水的方式,使地基的密度得到有效改善。

3.2挤密技术的应用

挤密技术就是借助外力来挤压软土地基,这种技术是当前市政公路施工最常见的一种技术形式。挤密可以使桩间的土体地基强度得到提高,然后再用素土与灰土对桩孔进行回填,由于图纸种类有很多种,因此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用素土进行回填的话,这种方法就是土桩挤密法,如果是灰土进行回填就是灰土挤密法。这两技术一般应用在地基比较厚的地方,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地,其处理后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选择非常重要,只有运用合理的技术才能让其发挥作用。

3.3强夯法

强夯法指的是利用重物撞击地面,提高地面平整性和牢固性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地面的承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加快地面的硬化速度,降低地面坍塌现象的发生概率。同时,在巨大噪声的影响下,居民的正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干扰。因此,采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远离居民聚居区。在夯实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分层有序的进行夯实,最后填平出现的坑洞。在撞击的过程中,地面的泥土会变得比较分散,继续夯实之前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泥土的强度进行降低。同时,在强烈的震动下,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使建筑物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另外,有些设备会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在进行松土和夯实的过程中,必须增加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使软土地基的硬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提升夯实的效果。

3.4换填法

换填法是通过用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的土质来置换之前软土地基中相对松软的土质,从而能够有效地完善地基构造,解决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发生的问题。换填法和别的处理方法比较,软土地基发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在一定条件下,是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的最有效方式。然而因为置换土质的施工量非常大,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与劳动力,在使用这种方式以前必须要结合项目的现实状况实施抉择,也必须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替换土质。

结语

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一大难题,某种意义上而言,公路施工的安全质量取决于对软土地基的处理。现实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在思考软土地基种类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要求和施工现实来选择,以保证地基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确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技术,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最优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构建出最优质量的公路路基。

参考文献:

[1]胡熠,康景文,陈云.多桩型软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5(3):57-58.

[2]袁蔚.探究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4):254.

论文作者:刘国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刘国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