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办法的发展与国际收支申报制度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收支论文,中国论文,办法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在要求建立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同时,也提出了改变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的要求,即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调控转向主要依赖经济手段的间接调控,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间接调控的前提,就是及时地、动态地掌握市场经济总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角度看,要想真正实现宏观调控手段的转变,首先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统计监控体系。如果在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微观主体行为已经市场化的背景下还沿用传统的监测体系,或者不及时建立新的监测体系,都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宏观经济决策的质量和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是我国宏观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反映我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趋势,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生活中市场化的程度日趋提高,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外汇管制也逐步放松;1994年成功推出的外汇管理新体制使人民币在经济项目下逐步实现了有条件的可兑换。外汇管制的不断放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迫切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建立能全面、动态、准确反映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交往状况的新制度。应该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建立,正是满足了这一现实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的初步建立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外汇管理部门及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准确可靠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各成员国的一项义务。从宏观角度看,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国际收支数据是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性决策信息;从微观角度看,则是企业界了解外资动向等情况的渠道,同时,还为编制国民经济的其它帐户,如国民帐户体系、货币银行统计、政府财政体系等,提供十分重要的数据来源。
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刚刚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为了履行成员国的有关义务以及从国际金融组织获得有关的贷款。我国自1982年开始正式编制和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这种以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统计为基础的传统办法,在当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首先,由于传统的办法使用的数据来源渠道过多,各个部委统计报表的涵盖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遗漏以及重复统计的问题;其次,各个部委的统计制度主要为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服务的,其项目设置对国际收支统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考虑;再有,我国经济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和动向,但是,传统的依靠有关主管部门报送基础数据的统计模式,有着较强的封闭性,无法涵盖大量新出现的经济信息。此外,由于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工作的进度不一,提供数据的时间也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国际收支统计的及时性。因此,从总体上看,传统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难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了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该办法已经于199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以行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有关的《实施细则》和部分《业务操作规程》已于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统计体系是我国国际收支经济体系发展的新起点。
首先,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制订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搜集体系,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单独依赖于行业统计的传统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难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一改过去单独依赖于行业统计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的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笔申报与定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体来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所发生的经济交易既包括货物服务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货物服务与货物服务之间的交换、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也包括货物服务的无偿的单向的转移或金融资产无偿的单向的转移;直接申报指的是交易主体直接地定期或逐笔向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申报其交易内容。间接申报指的是交易主体通过金融中介向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申报其交易内容。对应于整个国际收支体系中的不同子系统,交易主体分别采用逐笔或定期如月报、季报的申报形式。该系统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能够保证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频率性。
第二,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将使得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作为宏观动态运行指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1993年12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加强对国际收支平衡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逐步完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体系。”无疑,这为我们的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仅仅满足于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当作向基金组织报送数据的义务,不太注重分析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中蕴含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因而我国正式的国际收支年度数据要在年后约6个月后才可公布,这样,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作为宏观动态指标的作用必然也就难以得到重视和发挥,国际收支数据所应该具有的宏观分析意义完全被淡化了。实施新办法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使得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宏观分析成为可能。可以预见的是,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以后,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功能以及为各个行业部门提供动态信息的功能将会被大大增强,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作为宏观动态指标的作用必然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增强了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提高了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传统的国际收支统计报表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中的原则、概念,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设计的。
但是,自从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于1977年问世以来,国际经济交往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种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3年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在经常帐户项目分类的细化、强调资本帐户的新变化等方面作了不少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从而试图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根据基金要求,成员国应尽早使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概念框架,编制本国的国际收支数据。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基本上依据的是上述第五版的原则,因而新的制度在一开始就注意与国际最新标准接轨,注意提高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行得越顺利,我国就能够越早按照基金的新要求编制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从而成为国际上最先采用新手册原则的成员国之一。
我国在根据基金的基本原则制订新办法的过程中,曾广泛参考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作法,如欧洲一些国家主要依靠银行的申报体系,澳大利亚依靠企业的直接报告体系,以及德国等同时依靠银行和企业的制度,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外汇管理的现实情况。新办法在制订过程中始终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注,基金组织先后三次派遣有关专家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这对于保证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认真进行新制度的设计,保证我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是十分有帮助的。
第四,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们不断提高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水平。自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来,我们就一直着手制订有关的制度,其间尽管也曾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是总体上看,参照国际惯例不够,同时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保证,这就为我们提高外汇管理水平增添了不少难度。这次即将实施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立法的保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新办法在条款中不仅明确了对不进行申报应给予的处罚,而且对国家统计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约束,保证我们在外汇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建立了一套内在的、完整的、系统的数据收集体系。它包括:
(一)通过金融机构的逐笔申报。居民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和其它金融中介进行的与非居民发生的各类交易,均须在办理业务时通过银行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机构进行逐笔申报,外汇指定银行应监督和协助其客户进行申报。
(二)直接投资企业的直接申报统计(季报)。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对境外有直接投资企业的企业,需按照《直接投资统计申报表》的要求直接向外汇管理局按季度申报其投资者权益、直接投资者与直接投资企业间的债权债务状况以及分红派息情况。
(三)金融机构对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统计(季报)。中国境内直接从事各类国际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需按照《金融机构对外资产负债申报表》的要求向外汇管理局直接申报其对外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以及相应的利息、服务费、中介费收支情况。
(四)对有境外帐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统计(月报)。凡在境外开有帐户的中国居民均按照《境外收支申报表》的格式和要求向外汇管理局直接申报其境外帐户的帐户余额及其变动情况,申报人须向外汇管理局提供相应的银行对帐单。
(五)证券投资统计(月报)。原则上,中国境内的证券机构以及证券交易商,须通过证交所按照《证券投资申报表》向外汇管理局申报其自营及其代理客户的证券交易以及相应的收支情况以及分红派息情况;进行对外离岸证券交易的证券交易商须按照《离岸证券投资申报表》的要求直接向外汇管理局申报其自营及其代理客户的离岸证券交易以及相应的收支和分红派息情况。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完成两个全局性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表现在我们国际收支领域,就是要及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国际收支统计新体系,努力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说,国际收支统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外汇管理新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牵涉面广,头绪繁多,任务繁重,需要外汇管理系统、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的持久的支持。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同心协力,保证新制度的平稳运行。
标签:国际收支论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论文; 经济论文; 外汇管理论文; 外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