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其中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现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混凝土的养护、现浇梁裂缝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指出了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现浇梁施工中,如果没有掌握好施工技术要点,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影响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益。目前,铁路工程建设正在进一步发展,桥梁结构也正在向着大跨度、高负载等方向发展。而混凝土结构满足桥梁建设这种要求,在桥梁施工中的被广泛运用。在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现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桥梁运用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桥梁工程建设的主体。然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理论、施工经验、桥梁养护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引起现浇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影响整个桥梁结构的稳固性和实用性,导致一些病害的积累,对整个桥梁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结合现浇混凝土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现浇筑混凝土桥梁路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强度高、耐用性能强、养护费用低等等,适应了施工的实际需要,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施工中,混凝土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材料,然而,在混凝土配制和施工中,如果相关工作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带来相应的质量问题,其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例如,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没有进行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忽略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让混凝土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混凝土并没有按照标准来进行配比,存在着质量隐患。浇筑的过程中,使用力过猛,或者是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混凝土结构在拆模之后,养护工作不到位,从而形成裂缝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对整个道路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以确保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
2、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提高桥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需要按照以下的技术要点进行施工。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必须确定不同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来配制混凝土。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合理,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振捣要实现设计的密实度,还要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裂缝的控制效果,确保整个现浇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另外,高强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控制效果,是现浇混凝土桥梁施工的主要材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等等,此外,高强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桥梁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现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
1、混凝土的生产
在铁路桥梁施工大多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有关规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每盘料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根据气温变化,若要到达冬施条件,混凝土搅拌时间应调整为不少于3min,混凝土的和易性能要好,水胶比、坍落度要能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泵送混凝土的需要,并根据气温变化和骨料含水量随时调整,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又能满足设计弹性模量的要求。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全部完成。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首先清除底模板上各种杂物、泥浆、钢筋头,焊渣等,并用水冲洗干净。浇筑要分层进行,分层最大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先浇筑底板和腹板,再浇注顶板。底板直线段浇筑完成后逐层扩展到变截面,浇筑底板和腹板混凝土要设置串筒,均匀布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捣固时用插入式振捣器且大小搭配使用,钢筋密集处用小振动棒,钢筋稀疏处用大振动棒。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较粘稠时,加密振点,特别是腹板根部、横隔板和人行通道结合部、拐角点等加强振捣,既防止漏振又要防止过振。振捣时严禁插在钢筋上振捣。每振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中途严禁中断。全过程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稳固情况。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插入式振捣器对顶腹板接缝处进行充分的二次振捣,确保连接处密实、可靠。
三、现浇梁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的目的是保温和降温,防止因温度变化和或收缩产生裂缝。因此在在外部环境不低于5℃且不高于30℃,或混凝土内部温度不超过60℃时采取自然养护法。养护期间主要是以土工布或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并不断洒水,使土工布和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当外部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例如棉被覆盖、加热器加热等一系列措施,无需洒水。在外部气温超过30℃以上,或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60℃以上时,要采取降温措施,进行养护。派专人定时定点测定混凝土内、外和环境温度,混凝土内与外表、外表与环境温度超过15℃时,及时调整养护方法;拆模前用编织布覆盖遮阳,继续洒水养护;拆模后及时用双层塑料布包裹混凝土表面,并使包裹物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呈现出凝结水珠;箱梁室内通入高压水管并安装喷洒龙头,以高压水泵不断向箱室内喷洒水降温养护。
四、现浇梁裂缝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因收缩产生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主要原因分为:一是因为混凝土硬化时,外界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过大导致塑性收缩;二是因为刚浇筑完,混凝土便面的水分蒸发过快而引起的缩水性收缩。
(2)温度变化。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在其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致使内部温度过高,发生结构变形,当其变形受到模板约束时,会对结构内部产生应力,混凝土受力强度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3)施工原因。一是因为未按要求进行预压或预压不合理;二是混凝土在浇筑时未进行充分的振捣;三是混凝土的浇筑或养护方法未按要求进行。
2、施工中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的早起养护。因外部环境不受控,因此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尽量利用遮挡物遮盖浇筑面,避免将浇筑面暴漏在外部环境。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将其表面遮盖,并进行洒水养护,以免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引起缩水性收缩。若冬季施工,在浇筑完成后应尽快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过低导致混凝土冷缩产生裂缝。
(2)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施工时应与实际相结合,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与拌合时间,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塌落度损失过大而产生混凝土的离析,同时对外加剂的使用应严加控制并尽量避免早期混凝土收到冲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铁路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的总结,现浇筑混凝土结构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把握好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加强养护工作。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不断总结相应的施工经验,并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浇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预防甚至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其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王金涛. 对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的要点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9):168-169.
潘欣虹. 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7, 8(8):156-157.
范桐夕. 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索[J]. 江西建材, 2017(7):191-191.
宋世兴. 现浇筑混凝土桥梁技术要点的应用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 44(14):45-46.
论文作者:潘世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桥梁论文; 现浇论文; 裂缝论文; 要点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