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此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
二、查阅。即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似乎”与“确凿”两个词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以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
三、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四、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要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当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作者作文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求得及时解决。
论文作者:李艳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课文论文; 同学们论文; 书上论文; 老师论文; 课后论文; 眉批论文; 单元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