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领域对于BIM技术的使用量越来越多,BIM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工程中危害的发生,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BIM技术,首先就要对施工中涉及到的问题和使用资源的情况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其次,运用BIM技术构建安全管理的模型,以此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本篇文章分析研究了施工现场发生事故的原因,并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导言
随着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安全问题始终是关键,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时人员的安全性,开始运用BIM技术。BIM技术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后期管理,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工程或者是项目复杂的工程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建筑施工提供安全的保障。如今,对于现在的建筑行业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全方位的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而运用BIM技术的话,可以做到这一点。另外,在安全管理中对BIM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安全管理问题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建筑业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标是整个项目实现的最重要目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关系到施工企业的荣誉及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前建筑工程仍然沿用旧有管理制度,大多工程项目中未全面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
②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安全教育及交底不到位;
③很多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需要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同时结合国内市场行情,积极推行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工具;
④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施工工地监理制度等同虚设,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
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分析
3.1模拟应用BIM的施工过程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会集中摆放很多的大型生产设备和相应的材料工具,随着施工难度的增大,不同种类的作业难免会产生施工上的冲突,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将各项工作的人员、设备、材料等数据因素都考虑进去,进行可视化管理,对模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重新调整计划和部署,提高场地的使用程度。这样对于减少工期有促进作用,对于降低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3.2建立基于BIM的安全奖励制度
对于目前的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安全培训方面的不足,还有就是缺少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每个人的分工都不明确。倘若只是想单纯的依靠新的技术实现安全管理是无法得到保证的,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奖惩制度的实施就需要管理人员建立一个记分牌,对于每个人的正确行为要有加分奖励,错误行为要有相应的减分项,并在最终环节进行分数统计,分高和分低要有待遇上的差别对待。这样便于规范施工人员的正确操作,有利于提升施工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基于BIM的事故调查分析
建筑施工中会涉及到多种行业,工作内容和环境也相对复杂,施工中的每个阶段都会存在安全上的隐患,就算使用最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也不能够保障事故绝对不会发生,因此,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才是关键,防止以后相同事故的再次发生。具体操作就是首先要对现场做好保护工作,然后利用BIM技术进行现的扫描并进行情景再现,从中找出引发事故的原因,为下次相同情况的出现及时做好防范的措施。
4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4.1危险源识别及危险区域划分
工程施工前,建立以BIM模型为基础的危险源识别体系,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要求,找出所有潜在危险源,如临边防护、洞口、安全通道等,并在工程项目模型信息中予以标注,在建模过程中用不同的警示颜色表示不同危险源的危险程度。通过建立危险源识别体系,可以非常清晰有效地识别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在施工模拟过程中,根据危险源体系识别结果,可以将所有危险源按照事故发生几率和事故产生损失量划分为4个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区,并采用红、橙、黄、绿4种颜色予以标注,根据危险程度指导施工。如起重机吊臂下方及吊臂覆盖区域标记为红色,起重机运作期间吊臂下方禁止站人,吊臂覆盖区域内施工工序暂停施工。建模及危险源标注完成后,尤其是重大危险源,需在施工现场标识牌处张贴公示,让所有施工参建人员了解到整个施工现场哪些部位存在危险以及危险性大小。
4.2安全交底及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化管理
传统安全交底模式,只是安全负责人对工人简要说明,可视化程度低,工人接受程度不高,一些危险地段施工应该注意的地方亦做口头说明,工人无法切实感受到施工现场的危险性,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危险源的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法在工人脑中形成深刻印象。结合BIM技术,将施工现场中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进行标识,将BIM模型导入VR设备中,使用VR设备对工人进行交底,让工人对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切身感受到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存在。通过BIM结合VR技术对工人进行交底,工人便可更好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将安全隐患存在点及其危险程度深植脑中,施工时远离或接近危险源时提高警惕。通过VR模拟安全事故发生的场景,可以让工人更清楚地了解到身边的危险,以便了解危险发生时如何应对以及如何进行应急处理,保证自身安全。
现场的BIM工作团队将工程危险源在模型上进行标记,安全员在现场指导施工时,可以查看模型上对应的现场位置,查看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操作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巡视时将现场图片实时上传到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服务器中,挂接在模型上和现场对应的位置,让项目管理人员能够不亲临现场就能实时把握现场施工进度及安全情况,查看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4.3现场平面管理及施工空间冲突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尤其是城市内新建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现场施工难度大,大型机械设备不易施展。施工空间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变化,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多个工作面交叉施工会带来各项安全隐患,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利用 BIM 模型、信息数据库以及管理平台,对现场作业平面进行分析,包括平面尺寸、构件布置、施工线路分析、各类施工材料堆放、机械布置、临水临电、临时出入口等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模拟工作人员的施工状况,可以形象的看到施工工作面、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构配件等的布置情况,评估施工进展中这些工作空间的可用性、安全性,可以提高大大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建筑行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了建筑行业的发展。BIM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看到了管理上的希望,建筑行业引入BIM技术到安全管理中,能够及时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伟川,瞿佳依.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0):53-55.
[2]凌敏.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居舍,2017(19):102.
[3]聂磊.BIM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230-231.
论文作者:胡永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危险源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