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鉴赏问题的准备_文学论文

古诗意象鉴赏问题的准备_文学论文

古诗词形象鉴赏题备考攻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诗词论文,形象论文,攻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纲知识解读】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分析古诗中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游子漂泊在外;“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友人的依恋,这两个意象就是含不尽之意的眼前之景,充分体现了诗歌暗示性的特点。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形象(即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其在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和白居易《卖炭翁》中卖炭老翁的形象。

【设题方式盘点】

高考鉴赏古诗形象试题主要有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两类。

1.分析意象试题主要有两种设题方式

(1)要求分析意象特征,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①小题“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要求分析意象的寓意或情感,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②小题“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分析意境试题主要有三种设题方式

(1)要求分析意境之“境”,就是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题干中常含有“画面”、“情景”、“图像”、“景象”等要求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的要求语,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第16题①小题“‘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时还用“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的追加问方式要求概括意境特征,如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8题。(2)分析意境之“意”,就是要求分析意境中蕴含的情感或寓意,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②小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别分析意境之“境”和“意”,就是既要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又要分析意境中“情”的因素,题干中常同时含有“画面”和“感情”两个词语,或“景与情”等要求语,一般采用前问“景象”后问“寓意”的并列问形式,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2题①小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寓意”。

【命题趋势预测】

分析意境试题出现频率较高,在分析意象试题、分析意境试题、分析手法试题、分析炼字试题和分析情感试题五类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分析情感试题和分析手法试题。2004-2010年高考全国卷都有分析意境试题,因此复习训练时应重点培养考生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古诗形象的能力。而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尚未出现。2011年高考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依然会占一定比例,而且将会保持以分析意境试题为主的命题趋势。

【高考金题传真】

典例1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09年高考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古诗意象试题,(1)题是要求分析意象特征的试题,(3)题是分析意象寓意的试题。由诗题中“咏竹”一词可知,这是以翠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咏物诗特点是托物言志,这首诗前后泾渭分明地分为“托物”和“言志”两部分,前三联描绘了翠竹形象,尾联卒章显志,揭示出翠竹形象所表达的深刻寓意。首联描写翠竹的“嫩”和“新”,颔联描写翠竹的“影”和“阴”,颈联描写翠竹的“净”和“香”。(1)题的参考答案是: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翠竹形象的寓意可有多种理解,只要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3)题的参考答案是: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从翠竹形象作为自然物的角度);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从翠竹形象作为人才的角度);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从翠竹形象作为作者及严郑公的角度)。

典例2 词的上阕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斌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解析]这道题题干中有“景象”一词,表明这是一道分析意境之“境”的试题。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上阕写初春乡村原野景色,“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的景物,下阕“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呜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题技巧点拨】

1.运用“指→析→点”三步法解答分析意象题

【例题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高考安徽卷)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

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

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

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

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解答分析意象试题可运用“指→析→点”三步法,“指”就是要准确弄清诗句中所有意象。古诗按意象数量可分为单一意象诗和复合意象诗。单一意象诗是只有一个中心意象承载情思的咏物诗,如罗隐的《蜂》。复合意象诗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来承载情思的诗,如杜甫的《登高》中首联意象就可切分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六个。谢枋得的《小孤山》就是一首以小孤山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因题干中已明确指出中心意象小孤山,故本题答案的第一步可省略。“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小孤山》首联总说其地势险要,颔联指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的特点,故本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点”就是指出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可从两个角度来仔细赏析意象的寓意:(1)根据常见意象的固有象征意揣摩作者主观情思;(2)从揣摩意象的修饰语或陈述语入手分析意象的表情达意作用。故本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作者以小孤山言志,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敢坚毅地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分析意象试题可按照“借(用)意象+的+意象的特征,表达(抒发)了+概括情感的短语”格式表述答案。故本题答案还可表述为:作者借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的小孤山,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敢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运用“概→描→点”三步法解答分析意境题

【例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16题第2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可采用“概→描→点”三步法。“概”就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可用“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四字格词语准确表述出景物体现的特点和情调。故本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这是一幅纯洁美好、清新可爱的田园生活画景。“描”就是抓住诗中各个意象的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可用言简意赅的四字格词语描述。故本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含箨,红荷叶败,人们采菱而归。“点”就是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可用“羁旅愁思”、“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表达思想情感的术语,还要仔细阅读筛选出诗下注解中答题所需关键词。故本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分析意境试题的答案还可按照“意象1+意象2……构成了+概括营造的氛围的词语+的意境,抒发(流露)+概括情感的短语”格式表述。

在“概→描→点”三步解题法中,“概”和“描”两步前后可以颠倒。针对“景”和“情”分别设问的分析意境试题,要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分别运用三步解题法作答。

3.运用“概→描→点”三步法解答分析人物形象题

【例题3】简要分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住的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答分析人物形象试题可运用“概→描→点”三步解题法。“概”就是从整体上概括界定人物形象。古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主要有五类:以陈子昂为代表的怀才不遇形象,以李白为代表的傲岸洒脱形象,以杜甫为代表的忧国忧民形象,以陆游和辛弃疾为代表的矢志报国形象,以陶渊明和王维为代表的闲适安逸隐者形象。故本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诗中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描”就是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陆游《诉衷情》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陆游,上片主要写陆游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下片抒写其抗金复国理想与请缨无路现实的矛盾。故本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点”就是揭示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故本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考场失误琢磨】

1.情感定位错误

解答分析意象试题时考生见到诗中夕阳、流水、落花等意象就确定为是表示时光易逝的感慨,见到诗中出现月亮、杜鹃、鸿雁等意象就确定为是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导致情感定位错误。这主要是因为只关注意象的继承性,而忽视了意象的创造性。意象的继承性是指有些古诗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比较固定的。如杨柳、长亭、南浦等表达离愁别绪,梅花、菊花、荷花等表达清高孤傲。意象的创造性一是指同一意象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如司马光《客中初夏》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以柳絮随风飞扬喻指得势小人附和王安石变法,以葵花向日喻指自己对朝廷一片忠贞,柳絮与葵花对比,表达了自己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不与之谋的鲜明政治立场。石敏若《绝句》“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把自己转徙生涯和杨花飘荡类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乡思旅愁。柳絮(也叫杨花)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截然不同。二是指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情感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如李煜《虞美人》中将愁喻为“一江春水”,秦观《浣溪沙》中将愁喻为“无边丝雨”,冯延巳《鹊踏枝》中将春愁喻为“柳絮”,同是表现愁情而各个诗人所用的意象迥异。因此在赏析意象时既要熟记常见意象的固有意思,更要重视意象的创造性,要从全诗表达的情感出发,具体细致分析诗句中各个意象间关系后准确定位意象表达的情感。

2.遗漏意象要点

在解答分析意境试题时,常会出现因遗漏意象导致画面描述不完整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没有准确锁定各个诗句中意象的数量,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先切分诗句中各个意象,在弄清各个意象相互关系之后,再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意境。

3.混淆意象和意境

考生在审题时常把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混淆,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和联系。意境是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换言之,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都是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二者都要借助主观想象才能体悟。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考场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①,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②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别浦:江河支流的水口。②断无:绝无。

1.上阕“红衣脱尽芳心苦”和下阕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都是咏物、拟人和托寓完美结合的化工之笔。请任选其一作简要分析。

2.所咏荷花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飞鞚:鞋是马勒,飞鞚即纵马疾驰。

1.上阕结尾两句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分析

2.简析下阕中描写的浣纱妇女形象。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注]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此词是邓剡在南宋亡后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写。

1.上阕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阕结尾三句描写的“南来雁”意象有何寓意?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采莲子》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有何异同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1.(1)荷花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中心的苦味。“红衣”、“芳心”将荷花比拟作亭亭玉立的美人,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2)桃花杏花在春天竞相开放,荷花却独夏日盛开,故用拟人说“不肯嫁春风”,而这正显出才士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秋风吹落红衣,芳华消逝,故用拟人说“被秋风误”,这正蕴含才士怀才不遇、自怨自怜的苦闷。2.词人以荷花的清亮绝俗不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寂寞之慨,抒写才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1.这是一幅生动清幽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表达了作者对清新淡雅自然风光的喜爱。2.这是一个温良淳朴的妇女。宁静的村舍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走,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来匆匆归去。在对浣纱妇女形象描写中寄寓了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三、1.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黄昏雨过,彩霞映照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后江岸边留下了几许沙痕。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使人感到寒冷。表达了词人于国亡兵败被掳后的浓重感伤。2.词人以南来大雁比喻南下逃避兵灾的百姓,将群雁置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表明对乱离中人民的无限同情。

四、1.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特色。2.两首诗都表现了初恋少女特有的纯真羞怯,白居易诗以面对小伙子“欲语低头笑”的细节表现其羞怯,皇甫松诗以抛莲子的举动远远被人看见而难为情了半天的夸张手法表现其羞怯。皇甫松诗中采莲女还具有大胆直率的性格,作者以采莲女出神凝视意中人的憨态和向那岸上小伙子抛掷莲子的举动,表现了其渴求爱情的鲜明个性。

标签:;  ;  ;  ;  ;  ;  ;  ;  

古诗意象鉴赏问题的准备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