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式学习为一门融合各个学科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中教学的现状,探究将项目式学习引入中国高中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高中教学 可行性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概念最先于1969年美国精神病学教授Barrow提出,首先是在医科学校试行,推广和不断改善。现如今,已经发展到包括企业、政府、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国外对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从“项目”二字的角度,出发理解其内涵。在《当代汉语词典》中:“项目指按照事物性质而分成的类”。《投资大辞典》:“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活动与业务......”。《物业管理词典》:“项目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限定资源、限定时间、限定质量),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它具有一个规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需要一种或多种资源”。从这些定义中,可以找出“项目”的特点,即有复杂丰富的内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以及规定的时限。再结合国外学者对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以归纳出项目式学习的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富含探索价值和丰富内涵的主题,二是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规定的较长的时间内完成对项目的研究,三是跨越各个学科,“教学做合一”。
二、引入中国高中施行的可行性分析
温儒敏教授在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仪式上说道:“高中语文特别是高中的作文教学,叫‘全线崩溃’。现在的高中,基本上进入高一以后,就开始‘遥望高考’,地方上一些最有名的中学都是如此;到高二,就真正要面对考试准备;高三基本上不学了,全部‘刷题’。”其实不止语文学科面临这个困境,其他学科亦然,而项目式学习是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之一。
(一)项目式学习引入高中教学的可行性
1.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故高中教育应该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和项目式学习的尊重学生个性化,注重教学做合一,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理念不谋而合。
项目式学习具有真实性、自主性等特点。项目应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真实世界进行思考和观察。这使得学生能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学习和探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负责在每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较为松散的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大方向的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故学生自主性很强,能够根据研究的进度、老师的建议、小组的讨论等等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这样不仅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促进学生自主的思考探究,对社会现象和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喜好和职业规划也有着进一步的考量。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课标之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2.与任务型课程结构相辅相成
以语文学科为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语文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群可以说是中观的项目式学习,属于学科内部综合实践活动。而任务群的提出,是看到了实践性和自主性的重要,同时也是将知识融合,将理论结合社会实际的一种尝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虽然更多的还是在学科范围之内的实施,但是给中国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经验参考和预热的环境。
(二)困难
但是在中国高中施行项目式学习仍旧有许多困难没有克服,其中有三点较为突出。第一是教师能力的不足与教师团队的协调问题。以芬兰现象式教学为例,小学阶段会有相应的全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现象式教学。到了中学,教师则会有相应的组织和团队,老师之间充分沟通,相互协调。且芬兰早在1979就要求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硕士学位,提高了教师职业的门槛。但是中国很多教师还是专科与本科水平,很多老师认为只要考试考好了自己这一门科目,自己的责任就尽了。常常希望为自己的科目争取更多教学的时间,更别说和其它科目老师一同组织教学了。第二则是地方课程自主性较小,芬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教育部就仅提供不同科目的宏观目标和内容,具体的课程设计、实施和教科书的选择权都归于学校。而中国的学科内容和课程都是固定的,但是各地的文化特色又千差万别,例如农村和城市,北方和南方,这就容易导致教学和各地文化脱节。第三是评价制度,如何公正客观地对项目式学习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否要记入高考成绩之中,如果不计入那么如何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如果计入那么将以什么样的形式计入?这些都是还未解决的难点。
三、引入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一)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导致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脱节的现象是当今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是一个特别强调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组成小组,根据老师的话题,组选角度进行研究和学习。且项目式学习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场景和情境。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将书本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到生活之中,不断的尝试、修正甚至创新。知识作用于生活,不仅显现出了知识的价值,同时更是让学生把思维和眼光从书本转移到社会中去,发现自己的创造价值。让学生成为一个关注社会,建设国家,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二)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和优势。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给学生的选择性大,就以芬兰的为例,在政府充分放权的机制下,中小学校长、教师组成了“专家团队”,在建设校本课程中行驶了极大的自主权。校本课程的发展,真正做到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需要,能够让他们自行选择,发展兴趣和特长,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促进师范教学改革
传统的师范院校仍旧是根据学科分类来设定专业,培养师范生。项目式学习引入中小学课堂,则需要一批全科教师。且教育形式的不断改革创新要求老师要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芬兰老师不仅负责教学,同时也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这是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新要求,这样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和课程。
我国的教学模式正处于改革创新,不断吸取优秀经验以求进步和发展的阶段,项目式学习是经受了多国多年的尝试后,存留下来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教学方式。故我国应该虚心学习,结合国情,引入尝试,以期实现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解决如今教育行业出现的部分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16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
[2] 张清,新课改背景下,芬兰中小学语文教育给我们的新启迪[J].语文教学,2018(06)
[3] 韩宝江,芬兰基础教育的现象教学(一)[J].基础教育参考,2019(05)
[4] 韩宝江,芬兰基础教育的现象教学(二)[J].基础教育参考,2019(07)
[5] 高伟,例谈项目式学习与科学教材的结合[J].科学教育,2019(06)
[6] 全汉炎,胡正勇,王剑,周嘉,石乐义,曾斌,广东实验中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STEM校本课程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19(03)
论文作者:洪静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项目论文; 芬兰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现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