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粤丰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我国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迅速。目前,混凝土原材料面临日益紧缺、劣质原材料泛滥的情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监督管控措施,整合应用管理模式,维护混凝土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统筹监管质量机制和运维体系,促进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1预拌混凝土发展历程
预拌混凝土是当代主要建筑材料之一。1824年“波特兰水泥”问世,1886年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水泥混凝土与钢筋在结构力学上的功能互补,大大促进了混凝土的适用范围。据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底出所作的估计,全世界混凝土产量超过40亿t,按当时人口计,约合每人1t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要求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后十几年随着系列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及近几年外加剂技术和“双掺”技术的普及,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在规模与质量取得了迅速发展和进步。2014年住建部、工信部推出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对于混凝土的绿色、高性能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16年底全国预拌混凝土企业有11133家,同比增长5.57%,生产预拌混凝土19.1亿m3,同比增长3.19%。混凝土行业经30年的发展,实现了简单粗放型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其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特点也越来越突显。
2做好与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护好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如果能够加强对这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手段控制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处理,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进而有效地提升工程整体的质量。(2)对于提升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混凝土质量控制手段的优化。施工人员通过采取不同的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手段,在控制好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预拌混凝土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控制工作水平的提升。(3)有利于减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通过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手段来处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环节中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
3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3.1原材料控制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施工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对应的控制机制,确保将配合比约束在固定的范围内。一般而言,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工作中,要对容重、水胶比和现场砂石含水率等进行综合判定及分析,集中对过剩浆体量予以约束,将其控制在最佳数据范围内。另外,要对强度等级和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混凝土的基础性能参数展开分析判定,有效落实原材料选择机制,维护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水平,也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控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
3.2水泥的质量控制策略
要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质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水泥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要根据施工的需要合理选择水泥,在采购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较好信誉度的企业,避免采购到劣质的水泥[3]。另外,还需要检查生产水泥的熟料、调凝剂等,对水泥的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2)要充分重视水泥的检测工作。要以行业相关标准为依据,对水泥的物理性能进行试验,保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水泥的功能特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3.3扭转监管理念,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内容,创新监管模式
(1)“管理+服务”要成为监管的核心和内涵。一是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坚守质量红线,二是不断促进企业自身改革、创新、发展,让企业在监管中从根本上认识自身不足,自觉自发的改革以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2)依法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内容。监管部门围绕“质量行为”这一中心开展机动、全面、有效、全过程(原材料、配合比、人员、生产过程等)检查。资质审、复查,登记备案作为主控风险点做静态管理。(3)创新监管模式。①对重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特殊工程(如银行)施行“驻厂监理”;②主管部门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实现行政主导,“质量监督站”落实,第三方检测机构具体实施的“新监管”。
3.4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管理者要加大生产人员管理力度,提高生产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得到良好提升。例如,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之中,管理者可以安排技术较强的员工进行混凝土生产,并对技术能力比较差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观念,能够有效减少预拌混凝土生产材料的损耗。预拌混凝土历经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各项配套设备越来越先进。预拌混凝土生产设备对其质量影响特别大,所以,管理者要对各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各项计量设备,要定期对其进行校验,并做好清洁工作,提高维护力度,保证各项生产设备能够稳定的运行。对于搅拌设备,要进行有效的校核,保证搅拌设备能够满足预拌混凝土搅拌要求,提升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各项原材料均需要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相应计量,保证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更加精确。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之中,要保证各项原材料供给充足,各项生产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转。因为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受各方面影响较大,故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全面通缉,并结合具体的记录数据,针对“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中的各项规定配合比进行有效修改,更好的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
3.5企业内部有效质控体系的落实
①施行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②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工作。好的的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可靠经济的配合比是不断优化适配,无数工程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深入生产经营各环节,把握关键质量风险点(原材进厂、配合比调整、出厂检查、剩退灰处理、施工工艺等)。③坚持实践不断发展,形成质量竞争力。有效的好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必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要有工匠精神(质量检验)又要注意吸收“数理统计”科学方法(统计质量管理)还要有整体,系统管理的理念(全面质量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要点进行合理分析,例如事前控制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点、事中控制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点、事后控制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点等等,能够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减少预拌混凝土生产材料损耗。
参考文献
[1]白东浩.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4):101-102.
[2]言炳高.精细化质量管理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装备的需求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7):140-141.
[3]简土权.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体会[J].居舍,2018(26):39.
论文作者:欧阳焕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原材料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