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局和战略看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_独立核算论文

从大局和战略看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_独立核算论文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支持世纪之交的国企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国企改革论文,全局论文,高度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能否顺利进入市场,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及五中全会精神,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九五”和2010年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今年继续扩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三年来,试点工作按照“点面结合、重在试点,贵在配套、务求突破”的指导方针,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探索出增强企业实力的一条新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金融部门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在此谈点看法和建议。

一、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有企业的产值、利税和提供的就业机会是其它经济成份无可比拟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在推进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从1980年至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万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清产核资调查,显示出资产负债率从18.7%上升到近80%,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由51.3%下降至1.6%。1995年国有企业负债率曾一度突破95%,国有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最低达到0.81%,说明企业营运资金几乎全靠银行贷款。

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看,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在50%比较适宜,例如,90年代初,日本约为60%,美国为24%,法国约为60%,德国、英国约为55%。近些年来,各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欧美第一产业资产负债率为20%左右,第二产业为50%左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已降至40%左右。

从资产质量方面分析,情况也是令人忧虑。去年,我们对江西省100户国有工业企业1993年至1995年的资产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资产质量较差并有恶化趋势,不良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从1993年的21.17%上升到1995年的22.75%。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产质量低下,已引起了一系列棘手的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全国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呈上升趋势。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1992年为22.7%,1993年为29.8%,1994年为32.7%,1995年为33.5%,1996年1—4月为43.3%。亏损额,1995年为540.16亿元,分别比1990年和1994年增长35.53%和25.38%。而我省工业亏损问题同样十分突出,1994年亏损面为14%,1995年为22.3%,1996年估计为35%;1994年亏损额为17.0亿元,1995年为22.9亿元,1996年估计为30亿元。

2、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相当严重。有关部门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结果表明,全部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占资产总额的9%,占所有者权益的39.5%,空壳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21.5%。1995年对14.8万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是,全部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占资产总额的9.5%,占所有者权益的40.9%,空壳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25.5%。

3、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地方企业亏损增幅高于中央企业。1996年一季度地方企业增亏46.3%,高于中央企业24.8个百分点,占亏损的比重由1995年的69.5%上升到72.3%;二是原有行业扭亏成效不明显,又出现新的亏损企业。全行业亏损的原来有煤炭、纺织、军工、森林工业,现在又增加了机械行业。石油、化工、有色、汽车、烟草、包装等行业亏损额上升幅度也较大。

二、如何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效益低下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看到,由于历史、体制、结构等一些复杂原因,直接加大了国企的经营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或者增加了亏损,不完全是国有企业通过改善生产经营和加强管理就能解决的,在与其它经济成份做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的影响。

1、从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看: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为1295.87亿元,比1994年增长28.29%,其中利息支出为1169.46亿元,增长26.29%,其中亏损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的增长幅度更大,分别达到32.31%和33.18%;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加额为243.46亿元,相当于同期亏损企业亏损增加额109.49亿元的2.22倍。1996年1—2月累计,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3.91%。

2、从工资总额和人均工资来看: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为2336.94亿元,比1994年增长18.66%,其中亏损企业职工工资还要承担安置就业的任务。据粗略估算,仅支付富余人员工资,增长幅度就达到28.27%;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4456元/人,提高10.43%,但同期人均工资增长27.76%,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1.7倍。1996年1—2月累计,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1.77%。另外,在现行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水平下,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还要承担安置就业的任务,据粗略估算仅支付富余人员工资,国有工业每年就要多支出数百亿元。

3、从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来看: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为19638.91亿元,比1994年增长18.91%。1995年1—11月,仅由于价格变动的影响,国有工业生产成本就增加158亿元。1996年一季度,国家先后调整了电力、发电用煤、原油、重油、铁路货运价格,这虽然有利于基础行业的发展,但由于一部分调价收益流出工业部门,因此增加了工业生产成本,减少利润。

4、从非生产性费用来看: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管理费用为2337.14亿元,比1994年增长11.62%,增加的绝对额为242.24亿元。同期,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为461.22亿元,增长28.5%。1996年1—2月累计,国有独立核算工业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89%和29.78%。由于各种名目的摊派、收费等多在企业管理费项目下列支,国有工业的企业管理费等非生产性费用水平高,也反映了其社会负担重。

5、从实际税负水平来看: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总计为2232.06亿元,比1994年增长9.76%;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98%,比工业平均水平6.93%高2.05个百分点,更比集体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企业高80—90%。1995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提供了51.23%的销售收入,但在全部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中的比重则高达66.39%。1996年1—2月累计,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同比增长9.14%。

此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外贸政策、支农政策等的变化,也对国有企业亏损与效益有很大影响。

其次,从自身因素分析,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亏损。经营者管理不力、责任心不强、有的甚至化公为私,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而企业经营者却大发横财,出现了“庙穷和尚富”的怪现象。多年来,我们强调“放权”、“松绑”,政府、银行等部门对国企从各方面给予扶持。理论界运用西方产权理论对国企亏损进行分析,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明晰产权、减少行政干预方面。政府的支持措施是必要的,理论界的探讨也是有益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忽视了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放松了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核,使一些严重的问题被暂时掩盖。

三、国企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三性”

1995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约为3万亿元,其中约80%是投向国有企业,由于国企效益低下,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据1995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披露的资料表明,1994年末,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2%,其中逾期贷款占11.5%,呆滞贷款占7.7%,呆帐贷款占1.3%,我们估计,一些基层行往往不愿意过多暴露自身的信贷风险,常常通过借新还旧,更换借据和贷款多次展期等手法将逾期贷款转为正常贷款,实际情况可能比官方公布的要严重得多,很多隐性或帐外不良债权尚未暴露。1995年江西省人民银行对转制中的国有企业银行债权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全省银行信贷资产低下的情况同样比较严重。据对324户改制企业统计,“三项”有问题贷款(即逾期、呆滞、呆帐)合计11.46亿元,占324户企业贷款余额为44.32%。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产质量低下的直接后果是效益的下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经营效益逐年下滑,固然有机构庞大,人员多,费用负担重,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偏低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良资产增多,沉淀资金不断增加,不但本金难于收回,也导致部分正常贷款利息无法收回。

四、找准切入点,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1、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的科学内涵。从借贷关系上看,银行与企业在资金商品上形成买卖关系,关系的结合点是市场,因而相互之间是平等、互利的、不受交易契约之外的任何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工业企业同属国有制企业,必须也应该形成比较稳定的借贷关系,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利益关系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工业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目标,但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是排斥的,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性质。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才有效益,才能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因为银行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国有企业的利息收入。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信贷手段,促使国有企业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2、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单纯的信贷支持向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转变。从银行方面讲,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这种单一的资产结构包括着较大的金融风险,与银行稳健经营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应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从企业方面讲,资金来源单纯依赖银行贷款也不利于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变化,也会降低抗风险能力,应该拓宽筹资渠道,要学会运用股票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改革传统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代理、结算、咨询等中间业务,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在实践中摸索出多渠道聚集财力、增资减债的办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努力改善负债结构。

3、进一步强化企业信贷管理。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将得到优化,也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效益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资产的管理,要注意抓好四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认真执行《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坚持“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合理确定信贷资产投向和投量;二是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行为,有效地落实贷款债务,包括对转制企业贷款的收回,转制企业资产再抵押,转制企业的债务转移和抵押;三是参与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的信贷资产实施严格的监控,促使企业资金按正常的渠道流动,发挥应有的效益,及时回笼贷款本息;四是做好企业不良贷款债权转化工作,允许和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参与收购、兼并、控股等资产重组活动。

4、努力盘活资金存量。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着力点应该放在努力盘活资金存量方面。要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根本出路也在盘活存量。银行信贷资产低效运营,一方面是处在运营中的资产收益率低下,另一方面则是应该处于运营状态的信贷资产,实际上由于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处于沉淀状态。有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多年来经营效益差,甚至负效益,无法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应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制订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如,对于盘活的沉淀资金,按一定的比例留给企业使用;对盘活沉淀资金较好的企业,优先提供新贷款,以及减免利息等。银行的可贷资金增加,就能进一步增强资金的“三性”,增加利润,提高效益。

5、积极支持国企搞好优化资本结构工作。优化资本结构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一项根本性举措。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银行要支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搞好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从根本上讲这也有利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因为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与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利于银企双方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债权债务处理方面,要以务实的态度,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政策,核销处理一部分呆帐坏帐。同时,也要防止一些地方借企业兼并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权,保护国有资产不被流失。

标签:;  ;  ;  ;  ;  ;  

从大局和战略看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_独立核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