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步伐该迈多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步伐论文,迈多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冬日清晨要赶早课,可是热被窝的诱惑堪称无敌,能赖一分钟都是好。劳累到周末,身心终于得以放松,沙发也柔软,往上一靠,即使影视终场都不想动弹,哪管得那滔滔时光都冲不走的作业如山……静思拖拉者的心态,既包括贪恋眼前的好,也包括想逃避即将面临的困难,还包括其他心理困扰。 生命短暂,区区几十年的时光,肯定经不起大量浪费。可是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也有人提出,互联网时代过快的生活节奏,不仅让人感觉“鸭梨山大”,而且忽略了众多的美好。古人有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今人感受得到吗? 过于拖沓的生活当然不好,完全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牵着鼻子走也甚荒唐。所以,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便成为一道题,它不仅契合渴望激情与闲适并存的人性,也关系到一个人当下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前景,值得我们细细思索。 “即刻做”的道理,要懂得。任何事,一想到了,都应该马上处理,要不然,一转头,就忘记了。今天忘记,明天再做吧,下个月也记不起。这么一拖,就是几十年。相信我,我是过来人,一生因为不及时做的,太多了!连后悔也迟一点再说,才能抵消闷气。 在家中,磨磨蹭蹭,一天很快浪费掉。要学会看到什么做什么,反正迟早要做的事,后办不如先办。 脸上的胡须,因为懒,想等一下才剃,结果要出门,弄得不雅观。走过镜子一照就停下来刮多好,不会因为其他事又耽搁下来。 旅行的时间多,回到酒店,一看表,离下一个约会还有一点余暇,就利用起来收拾行李,不然临行的那个晚上会很赶。你会发现,一面看电视新闻一面收拾,也很轻松。 即刻做可延伸至马上学。计算机不会用?学呀!手机的中文怎么输入?训练到纯熟为止。字写得不好看?从现在开始练书法,绝对不迟,我的字40岁以后才脱胎换骨。从前的字现在看来,像鬼画符。 年轻人总觉得人生有大把时间花,听不进去,我读书时父母也劝告过我。 当年我什么都拖,能拖一天是一天。很多年轻人想法也和我一样吧? 浙江乐清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 问:你平时有没有拖拉的习惯? 陈蓉蓉:有啊,读高中住宿在学校里,女孩子嘛,总是爱臭美,每天早上我会在衣柜前纠结该穿哪一件衣服。虽然穿校服的时候多,但我总在内衫上纠结。就算我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我还是常常迟到,因为纠结完衣服还要纠结梳什么发型,穿什么鞋子,甚至纠结今天要用哪一个水杯…… 问: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陈蓉蓉:我妈知道我的毛病,高三的时候只允许我带一瓶洗面奶、一个水杯到学校。可是衣服总是要换洗的,所以我每天还是会纠结于各种衣服之间,于是每天我几乎是在整栋宿舍楼都没人了的时候才一边咬着皮筋,双手飞快地扎着头发,一边飞奔着赶往教室…… 问:为什么会这么纠结呢? 陈蓉蓉: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没有自信吧,我不知道怎样的自己会更漂亮更出众…… 问:后来这个习惯有没有改变? 陈蓉蓉:长大后好多了,知道有太多比纠结怎么打扮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拿穿衣服来说,我会提前给自己准备好接下来一天要穿的衣服。而在想法上,我也没有以前那么小女孩情怀了,既然长大了就要有长大了的样子,精神、干净、得体即可,不会像以前那样无所适从。 问:谈一谈你对拖拉的看法。 陈蓉蓉:我觉得如果只是偶尔在小事上拖拉那还好啦,毕竟完全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很无趣,相信一般女孩子都会有点拖拉。当然,若是因为拖拉造成大错误或者大损失,那就不好了。但是拖拉的习惯如果被带到工作中,那只能说这个人还没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还太不成熟,呵呵。 为什么不愿行动 何为拖延症? 如果你长期觉得拖延不仅影响你的工作,而且让你产生负罪、无法胜任、自我厌恶、紧张和忧郁的感觉,那你十有八九可以被称为拖延症者了。美国德保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费拉里研究了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委内瑞拉、秘鲁、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情况,发现慢性拖延症者的比例达到20%,各个国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他在接受采访中说,这些人知道自己需要尽快开始工作,但总是拖延,他们去做一些有趣甚至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他们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打扫房间、修窗户等。 “其实拖延的人不完全是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很复杂,比如害怕失败,害怕成功,害怕被控制等。”《拖延心理学》一书的作者简·博克说。 是生理原因还是精神原因? 简·博克说:“拖延有它的生理学基础,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或者成瘾行为。抑郁的人可能会拖拉,因为抑郁让他们缺少精力和动机做事情。那些有焦虑障碍的人也可能会拖延,因为他们很焦虑能否集中精力来做完事情。而睡眠障碍患者更容易拖延,因为他们缺少睡眠,就不那么容易集中注意力。在这些例子里,拖延是一个潜在精神问题的症状,主要的精神问题需要尽快处理,以便有精力处理拖延。” 所以,她认为拖延是一种行为,与其被称为可“治愈”的,不如被称为可“管理”的。“你可以通过了解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因素来管理拖延的趋势,让你的目标更明确,更合适,把目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一小块分配一点时间来完成,逐渐改变你的做事方式。” 之前人们认为拖延是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个性反叛造成的,现在研究人员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我,他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反叛、神经质或完美主义使人拖延。事实上,完美主义者比其他人少拖延,即便他们有更多的担心。此外他还发现男人比女人稍好一点,年纪大的人比年轻人好一点。 斯蒂尔还考察了以下几种情况:一个自信的人如何完成一项特殊的工作,一个容易分心的人如何完成一项工作,一个任务是很无聊还是很令人愉快,工作完成后如何即时奖励。他发现,如果你对成功的不确定性更大或者容易转移注意力,你就可能更加容易拖延。相反的,令人愉悦的工作、更直接的回报、更大的机会,就会让你有动力完成得更快。一项能够立刻带来回报的工作,相比日后回报更大的工作,我们更喜欢前者。 “这些研究说明拖延症不能仅仅归结于一个因素,它开始于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以及所处的特殊的环境。”斯蒂尔说。他总结了和拖延最密切的四个因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如果你了解了拖延的成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有可能战胜它。人们不能通过拖延来保护脆弱的自尊,而要发现自己为什么缺乏自信,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希望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不要生活在拖延的压力和恐慌之下。”他说。 妙招治拖拉 约翰·佩里 “幸亏那天我滚了” 我们是一群深受拖延症困扰的人,为此,我们特地成立了一个“战拖QQ群”,以此互相提醒,共同鼓励,战胜拖延。 那天下午,一位成员焦虑地出现在群里,问了一个让很多人中枪的问题:“明天就要考试了,可我还没看书,怎么办?” 见没有人回答,他接着说:“我现在在家里,桌上一团糟。我是应该先收拾桌子呢,还是应该先看书?如果直接看书,估计一会儿就会走神,桌子太乱了。如果先收拾桌子,那会不会也是一种拖延?” 你觉得他是应该先收拾桌子,还是应该先看书呢? 在讲课的时候,我把这个案例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大家判断,到底是先收拾桌子还是先看书。举手的结果是一半对一半。 如此来看,先看书还是先收拾桌子,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群里有个资深的“战友”骂醒了那位同学:“你现在就滚下你的QQ,滚下网络,滚出你的家,滚到一个自习室里,滚一下午、一晚上,明天你能考过的几率就大多了!” 那位同学也真是挺乖的。他就滚下了QQ,滚下了网络,滚到了一个自习室里,第二天滚到了考场里,于是就奇迹般把那次考试过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临阵磨枪的学习方法,而是为了说明,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在试图专心的时候,都要面临重重的干扰。如果要做的“正事”又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这个,跟“水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一样,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与其指望自己“用强大的意志力对抗诱惑”之类,不如换一种脑筋,直接避开干扰源。 “这下我能跑步了”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六月徒伤悲,七月徒伤悲,一生徒伤悲……”从前,有位姐姐一直念叨着这句话,一直说要慢跑,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一年一年徒伤悲下去。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跑步了,并且到现在仍然坚持着这个习惯。 发生了什么,让她能跑步了? 有人猜她“失恋了”,有人猜她“买了跑步机”,也有人猜她“报名参加了比赛”。 但其实,她根本没有用到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办法。她只是发现,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有声书。 就是那种通过手机都可以听的有声书。原先她觉得,跑步又辛苦又枯燥,难以坚持。后来她发现,一边听书一边跑,就可以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再后来,跑步成为新的习惯,甚至是新的爱好。 一件无聊或看似无聊的事,总是容易被我们拖延。但如果你能找到一件“有聊”的事情,跟它绑在一起做,并且能两不误,那前一件事就不容易拖延了。这下,你也能“跑步”了。相对于那种逼自己“坚持”的思路,这个是一种逆向思维。 张弛有度的窍门 在朋友当中,我被认为是善于使用时间的人,因为我爬山、拍照、刷豆瓣、读书、学习、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聚会,还有一份不算清闲的工作。总有人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同时办成这么多事情的,不睡觉吗?” 我的答案是,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能做更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比别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是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 强壮身体,增强自信,培养意志力 每天早起,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培养意志力,同时让你的头脑变得清醒和兴奋,比“打鸡血”好用。运动后回到单位这段时间,在脑海中整理一下今天的待办事项,做一个小计划,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好序,首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其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最后才是其他事情。 时刻记住:行动第一,集中注意力 每封信只处理一次,不要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困难。一鼓作气很重要,已经开始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完。培养高度的集中力。任何事情,没有专注的能力,效率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培养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的能力,而且抗干扰能力要强。 休闲也是合理使用时间的一部分 不要长时间闲散,但是应当把休闲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节目可以作为娱乐,但是作为学习方式不合适。看新闻时只看必须知道的消息,别让自己沉沦为“信息植物人”。如果有人问你什么事,就事论事地回答,不要把答案扯到三皇五帝上去。 善于利用碎片时间 人一天的碎片时间是很多的,对于学生或上班族来说尤其如此,比如等公交、等火车,甚至等飞机的时候。不要小看碎片时间,积少成多是很可观的,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看看书,思考一些问题。 减轻你的焦虑 把自己最不想做的事列个清单,然后上面注明期待完成的时间。接着,动起来。对于不喜欢的事情,立即处理可以大大缓解压力和紧张。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充满焦虑,可能只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得还不够多。了解得越多,越有安全感。不要把事情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看成是否定的。要知道,社会在不停地进步,一切都在改变。问题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不要在一开始就给它扣上“消极”的帽子。 掌握良好的做事方法:随手记录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在做事情的时候应当迅速学习和总结经验,并随手记录下来。另外,工作、学习中的最后期限除了外界施加的,个人也应当对自己提出要求,并且把这个最后期限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标准,必须按时完成。取信于人很重要,取信于自己也很重要,这能让你尊重自己的计划和安排。 形成属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节奏 在需要相互协调、协作的事情上,和团体保持一致。在个人的领域中,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节奏。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课的节奏并不快,完全可以形成“自学+疑难找老师”的模式。 对未来有想法 目标如同灯塔,人生中大方向上的努力和主要时间都要针对这个方向。不管有什么目标,有目标并且努力实践的人会过得比没有目标的人充实,也会更加懂得时间的可贵。 快生活与慢生活 “快生活”是工作狂?“慢生活”是疑似拖延症?那么我们应该“快生活”还是“慢生活”?还真有人实践了一回。 同学小颖向大家宣布:“本姑娘从现在起要做励志姐!不再过浑浑噩噩的懒散生活,要以咱班的‘学霸冯’为榜样,废寝忘食地学习。”“学霸冯”是一位超级勤奋的女生,听说连上厕所都在记英语单词,能够连续熬夜看书,并且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小颖立誓后,像一匹被抽了一鞭子的小马驹,一头扎进学习中。如此快节奏了一段时间,小颖撑不住了,毕竟有个体差异,她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她抱怨道:“我注定赶不上‘学霸冯’的节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你想跑快点,但脚不给力,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扬长而去。” 就这样,小颖再也不提学习“学霸冯”的事了。她又心血来潮,说要学着过慢生活,享受人生。于是她对大家说:“现在大都市的人都倡导慢生活,有种说法叫做‘牵着蜗牛去散步’,有意思吧!人生中没那么多急事,如果总是拼了命地跑步前进,就会弄丢很多东西。” 自从小颖打算“慢生活”之后,她学着别人去休闲,放慢自己生活的脚步,周末用大量的时间赖在沙发上看电影,偶尔还跟着朋友远足到青山绿水间。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小颖又感到手忙脚乱了,因为很多事情都积压在一起,她的生活节奏全乱了,学习任务被一拖再拖。 “慢生活”没弄好,反弄得焦头烂额,小颖叹道“生活真是无奈,不知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前行。” 其实,很多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盲目地跟风,丢失了自己,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风景。想起上学的时候,我不擅长短跑,因为我爆发力不够好,也不擅长长跑,因为我耐力不够。还好,有“中长跑”的项目,这正适合我。我以自己的速度跑,成绩一直不错。 所以,“快”“慢”不是重点,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不能盲目模仿别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人生之舟才会平稳地行驶,不仅能惬意地欣赏两岸的风光,还能够顺利地抵达想要的彼岸。 快慢结合是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加速,“快”成了时尚。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几乎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速,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不过,要快却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得到的可能是苦果子。时下用催长剂催长的水果与鸡鸭鱼肉,成长期是快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拔苗助长”的古训。 就人的幸福感来说,生活也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悠悠情致,那么,生命就会失去平衡。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驰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块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啊!” 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作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要让快慢恰当地结合起来,使人的生活保持应有的节奏。 掌握握你的生活节奏 ○Windy Ye 18岁在准备高考,19岁至20岁埋首书堆,21岁准备出国,可我从来没有哪一年如同22岁一样,感觉每天都在超高速运转。 我来到法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几乎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有过低迷,但总体来说算是顺遂。现在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公司规模不大,我却每天都在学东西。我的社交网络不算特别广,但一年下来也找到几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想出国,骨子里天生的不安分,让我总想去外面看看,选择法国高等商学院,主要是看中了它所拥有的优秀的社交网络资源和能给予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去企业实习的特点。此外,法国的实习与中国的不同,实习生一般是全职上班,时间跨度基本为半年,工作量与正式员工无异,因此得到的锻炼机会也更多。 一开始,我和很多人的目的一样,是冲着奢侈品行业去的,理想中的公司是LVMH。 关于奢侈品的展览、电影、书籍,我一样也未落下。 可是,渐渐地,我对奢侈品产生了厌倦,因为我发现,真正的时尚源于个人风骨,奢侈品因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底蕴而流传。可是,如今大部分的奢侈品牌空有噱头,没有质量,我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没有发言权。但是,我知道,一旦我开始不相信产品本身,我就已经不适合这个行业了。 我转而希望投入一些科技含量更高,更有社会刚性需求的行业。例如:IT和医药。做了这么多年文科生,第一次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咬咬牙继续数理化事业。人嘛,总是好奇,那一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是什么样子呢? 我来到这个浪漫的国度,看到处处是画廊,遍地是艺术,却因为独立而变得理性,倾向于量化分析,仰赖于数据和报表。现在,做一张Excel透视表的成就感要比做一段广告视频来得大。 在欧洲最幸福的事情之一,是能亲眼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真迹,能走过那些举世闻名的画家作画的地方,体会色彩和线条后的文化。我爱艺术,甚至会被一些作品感动得眼眶湿润。 作为国内某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我写着关于欧洲的报道。从事文字工作,不仅让我时刻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也让我有一颗放眼天下的悲悯之心。我曾经被这样的悲悯心所折磨,但它却是促使我不断努力向上的动力。 终于,在这些事物的熏陶下,来法国一年后,我不再那么着急。 想起一开始我的急躁和惶恐:想尽办法扩大人脉,接触足够多的人,现在却发现,这一切都不如认真做好眼下的事情来得实在。社交,总归是建立在个人的底气上的。底气不足,就算与再多的人照过面,碰过杯,终究也是无效。 与其夜夜笙歌,参加一个个的Party,不如静静地看完一本书,读一点行业报告,多背几个单词。 虽然哪怕自己样样都不行,但是起码每天都在一点点进步,这种没有虚度年华的充实感,才更令人心生安慰。 我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 人生是很长的竞赛,应该聚焦于那些真正让自己感到兴奋的事,全心投入,别太计较眼前的得失。 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有很多事情想去做,很多东西想去学,更想将这样的好奇心保留下去。我要听从内心的呼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好每一个现在。 一年过去了,我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安全感和踏实感。我感到自己掌握了生活的节奏,不卑不亢,无畏无惧,童心未泯,希望尚在。 这就是最好的状态。生活节奏应该有多快_慢生活论文
生活节奏应该有多快_慢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