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论文_尹战平

让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论文_尹战平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尹战平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是适应时代的步伐。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故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把课堂教学看作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素质教育高中数学激发兴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他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进行缺陷补偿,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当前,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补偿缺陷,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人试就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教师要意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建设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思想改革,是一场科学意义的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数学是“泵”,不是“过滤器”,数学教育的功能必须从作为筛选手段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数学”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数学应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和一门应用技术而存在,数学必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生活的“纯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 转变师生关系观念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甚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而且往往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应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一的丰富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传授学生不会的知识,高效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

4 做好教师“导”的工作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提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能不能回答。同时,素质教育也呼唤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也有所创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实际指导学法。具体做法为: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好的教师不在于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情境中学数学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那么有浓厚的兴趣所构成的兴奋的精神状态,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从而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实践,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一个适宜的情境。

二是结合实际,指导学法。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即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结合具体教材内容的学法指导,即是把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有关的学法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一般性学法指导,即是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也进行单独训练。

总之,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数学课堂需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不断更新思路,注重课堂改革,跟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让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实效性

论文作者:尹战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让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论文_尹战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