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格局的变迁与政党青年组织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格局论文,利益论文,策略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将走过90年的历程。如何看待共青团90年的历史?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分析视角。从政治学的视角看,共青团90年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政党青年组织90年的跟随史(跟随共产党)。从政治的利益本质来说,共青团9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人民利益和政党青年组织所追求的青年利益的互动发展史。
我们将眼光跳出共青团历史中众多的事件而关注政党青年组织在利益的互动中所选择的组织策略,以此来对共青团90年历史作一新的解读。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青年团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团一大,后面团代会同)到团十六大大会主要文件特别是工作主报告,关注其中涉及到的有关“利益”的描述,从而分析共青团这个政党青年组织在不同时期的行动策略。之所以命名为策略,是因为笔者研究的每次团代会的政治纲领只是政党青年组织的思想方向,虽然基本和政党青年组织所采取的行动方向相吻合,但并不能简单对等于中国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团一大到团五大——革命党的利益逻辑:青年利益的高扬
从团一大到团五大,共青团作为一个革命党、一个想要夺取执政地位政党的助手,具有很强的革命动员色彩,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不断强调青年利益从而获得青年对政党的支持。
中国共青团是1922年成立的(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一大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对青年团的宗旨和任务作了具体的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即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换句话说,就是要建设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方面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而奋斗,并为青年妇女、青年学生的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他们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从团一大通过的《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关于教育运动的议决案》等文件可以看到,利用对青年实在利益的争取,从而赢得青年的拥护成为团的主要策略。这也为后来共青团工作奠定了基本的利益基调。
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青年工人运动决议案》提出:“我们对于青年工人运动在最近的将来,须用下列口号:力争全国工人的集会结社权!恢复全国被封工会!全国青年工人加入工会!拥护青年工人利益。”大会通过的《学生运动决议案》指出:“学生运动所组织的特别团体应注意为学生的目前利益奋斗(如排斥坏教员,学生自治和改良学校不良制度等)。”大会通过的《青年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务使女权运动普及于劳动青年妇女,提出关于无产青年女子的特别利益之要求;同时吸收其中有革命精神及活动能力的分子,做我们的同志。”大会通过的《教育及宣传决议案》更是明确指出,教育青年应以向他们宣传改良目前利益为起点(如青年工人、学徒之工作苦况;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他们所受的古典、机械和非政治的教育,等等),以此引导他们改造社会的思想,以致国民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在这一阶段团组织通过引导团员和青年开展为青年特殊利益而斗争的方式,体现青年的特点,从而把更多的青年团结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在推进中国革命发展的同时,壮大了青年团的组织。
1925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青年群众要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在《一般被压迫青年运动的决议案》中指出:“中国C.Y的工作,并不仅限于领导产业青年工人的经济奋斗及做共产主义的宣传,应在一般的被压迫的青年中,有宣传和组织的活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中指出:“我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中国无产阶级青年,以及一切被压迫青年的利益,决定要努力扶植扩大无产阶级的势力,以从事中国的革命运动。”这一口号的提出极大地吸引了当时青年的注意力,为党吸收了大批的支持力量。
1927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宣言中指出:“大会审查目前青年生活情状,深知劳苦青年的本身利益,必须获得普遍的拥护与多量的改进!生活的痛苦促起劳苦青年投身于革命,生活的改进更能加强其参加革命的勇气与决心!”大会告诫全体团员:“今后应努力唤起全社会对于青年利益的重视,同时积极参加工会农会工作,在所有的机会中经过工会农会,领导劳苦青年群众,为其自身的经济与政治的利益而奋斗。摧毁一切戕害青年生理与心理的旧制度习惯,扑灭一切直接间接危害革命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思想!被压迫的青年团结起来为本身的利益而奋斗、而革命!”
192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了团的工作青年化的方针。《政治任务决议案》指出:“本团目前的任务,在现时加紧团的青年工作,使团的工作青年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团必须在拥护劳苦青年特殊利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的斗争中,成为他们真正的政治领导者。青年团为劳苦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斗争,就是帮助党吸收广大的劳苦群众参加阶级斗争。”大会提出:“青工利益的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是青年团目前的基本任务。团的日常斗争,不论是青工部分的或一般利益的斗争,现时都含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每个工厂支部在青工的经济斗争与青工罢工运动中都必须起领导的作用。团如能进行自己的日常斗争,提出青年工人的经济要求,进行青年工人部分利益的斗争,并使之与党及团的宣传和一般经济与政治要求发生联系,则团可以增强自己在广大群众间的影响,而成为青年工人的真正政治领导者。”明确地分析了服务青年特殊利益和成为青年领导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总之,这个历史时期团的显著策略是不断强化青年利益,通过对青年利益最务实的争取去获得青年的认同,进而赢得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这是作为一个争取执政地位政党的青年组织的不二选择。
二、团六大到团十大——执政党的革命逻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青年利益走向从属
从团六大到团十大,共青团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紧跟中国共产党参与了新中国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利益的满足成为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手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有了新的制度背景。1949年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六大)通过的团的工作纲领和团章规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决地为民主主义彻底实现而斗争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大会明确了:“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和教育整个青年一代。”而在六大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1月1日颁发)指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基本任务,在于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革命实践中不断地教育自己的团员和青年群众,同时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组织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地参加我党和人民民主政府所号召的各种运动。”关于人民利益和青年利益,该决议作出了明确的界定:“青年团应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与切身需要而服务,并在这种努力中逐步地引导广大青年群众去参加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建设工作,和国际青年的反帝国主义的民主和平运动。”这个时期,照顾青年特点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思想引导的需要。
1953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七大)听取、讨论和通过了胡耀邦做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报告。胡耀邦在团代会主报告总结过去的成绩时指出:“我们能够获得上述的工作成绩,是由于我们动员全团并团结了广大青年为实现党和人民政府在各个时期提出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党和人民政府在各个时期对全体人民所提出的任务,代表着当时全体人民最大的利益,青年团必须为实现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任务奋斗,才能有力地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发挥自己在各种工作中突击队的作用。当然,这不是说,青年团除参加中心工作外,就不需要在青年群众中进行青年所特殊需要的工作了。正是为了团结和教育青年更好地参加党和人民政府的工作,青年团应该充分注意青年的特殊要求,组织青年的学习和文化、娱乐、体育等各种活动,以及经常关心青年的生活和休息。”“我们应该很好地进行团的教育工作,不断地以共产主义的精神、党的政策、人民政府的法令和作一个青年团员的全部条件去教育广大团员,提高广大团员的觉悟水平。以增强青年团的战斗力,使团员不但具有专门的业务技能和科学知识,而且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善于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善于把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与完成国家建设的伟大任务联系起来,并善于经过自己的日常工作去实现国家建设的伟大任务。”从这时起,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成为利益观念的主流。
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八大)在总结过去四年来团的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共青团工作今后的方针任务,即团结和教育全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完成党的八大所提出的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任务而奋斗。胡耀邦同志做了《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报告,特别详细地论述了青年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他认为,青年团要善于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年的利益。大家知道,青年是人民的一部分,人民的整体利益就是青年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离开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就谈不上什么青年的特殊利益。但是,青年又是整个人民当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特殊要求。合理地照顾青年的特殊利益,适当地满足青年的特殊要求,使青年更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也完全符合于人民的整体利益。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国家里,青年利益和国家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当然这不是说,青年的特殊利益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之间不会发生某些矛盾。这是由于:一方面人们容易只看到了局部情况和自己切身的利益,有时就不免提出一些过高的、不符合整体情况和长远利益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也还存在着忽视青年正当利益和切身要求的错误现象。团八大同时指出,青年团要名副其实地当好党的助手,要真正成为团结青年群众的核心,既要教育青年服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又要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代表青年的合理要求和正当利益。
1964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此次大会深受极“左”思想的影响。胡耀邦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中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的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无产阶级要求青年革命化,要求青年不但要接生产斗争之班,而且要接阶级斗争之班,粉碎资本主义复辟的一切可能性。”这一阶段,已不再提青年的利益问题。因为:“青年要确立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就是要确立永远依靠工人阶级和贫农、下中农的思想,永远同他们结合在一起。青年只有坚决依靠工人阶级和贫农、下中农,坚决站在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这一边,赤胆忠心地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坚决的革命派。如果站在只占人口百分之几的少数人那一边,代表他们的利益,就会走上不革命和反对革命的道路。青年正确地解决了站在哪一边、依靠准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革命化的根本问题。”在这次团代会上,雷锋成为了处理利益问题的最高典范。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个人服从于集体,一切服从于革命的需要成为最高价值观。
1978年10月16日,韩英在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从团的十大报告中可以看到,当时共青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团结、教育、引导和组织青年上。报告中也谈到了关于“照顾青年特点,全面关心青年成长”的问题,指出,党中央在建团时就提出,青年团应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与切身需要而服务。团的干部要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可以看到对青年需要的满足和利益的服务是要建立在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之上,是有其前提条件的。这种对利益的关照有极强的集体本位,应该说这和1978年的国家环境有关。此次团代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次会议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
总之,在这一历史时期团的显著策略是不断强化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对青年利益的争取也从属与该利益的要求,是手段层面而非目的层面的,具有典型的动员型政治的特点。
三、团十一大到团十六大——执政党的执政逻辑:人民利益的分解,青年利益的凸显
从团十一大到团十六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跟随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面对多元利益群体的发展并完善其利益关照体系,青年利益也逐渐凸显,对青年利益的关照重新被提起。
1982年12月20日,王兆国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共青团的总体目标主要定位于团结和教育青年上。对青年关照的集体本位依然是需要强调的。会议认为,广大团干部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同时,尽力为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在青年的劳动就业、自学成才、业余活动、婚姻恋爱、婚事新办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团结青年就要爱护青年,要在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的特殊利益服务。团干部应该走到青年中去,关心青年的就业、自学、婚姻、娱乐、休息等实际问题,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尽力地为青年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同时要看到青年单纯、幼稚,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共青团有责任对青年加强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现实的、具体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团十一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共青团要关注青年的权益”的问题。“团的组织还要按照宪法的规定,保障青年的合法权益。对于压制青年的正当权利、损害青年的身心健康、扼杀青年的创造精神和对青年进行打击报复等现象,团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对于干涉青年的婚姻自由,歧视、虐待和摧残女青年等行为,团组织要敢于伸张正义,进行斗争。要反对封建主义余毒对青年的束缚。同时,也要教育青年正确使用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采用正当手段反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①
1988年5月4日,宋德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共青团十二大有着极强的问题意识和改革的决心,同时也有了较为系统的改革思路,而其核心与代表青年利益、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时至1988年,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的问题已显得非常突出。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被更加突出地提了出来。报告指出:“必须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是共青团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只有表达青年的意愿,才能紧密联系青年群众;只有真正代表青年的利益,才能赢得青年的信任。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适应青年的特点,满足青年的合理需求,维护青年的正当权益,动员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青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样,才能使青年真正把共青团当成自己的组织,自觉地团结在团组织周围。”②和前几届团代会相比,会议报告都是提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但在维护青年利益的提法上,无论从文字的篇幅上还是语气上,都被进一步强调。可以看到“真正赢得青年信任”已成为共青团组织发展首要的问题,这一改革思路说明青年对共青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共青团本身也出现了动员危机。传统的动员式参与已受到挑战。
1993年5月3日,李克强在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报告。在团十三大上,服务青年的问题得到了强化。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在坚决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正确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密切联系青年群众,切实为青年服务。”③在这个理念下,共青团的职能涵盖了三大部分内容,即教育、带领和服务青年。
服务青年有什么样内涵呢?报告指出:“为青年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服务,是共青团帮助青年担负历史责任的迫切需要,也是团的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青年成长环境的变化,使青年产生新的需求。青年利益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共青团要切实为青年服务,努力增强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调动和保护广大青年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④
1998年6月19日,周强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报告。团十四大提出了共青团组织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共青团带领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服务青年具体需要已成为共青团的核心工作。相比较而言,共青团十四大在服务青年上有所强化。如在对过去共青团工作的总结中,报告明确写道:“必须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为青年服务,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由团的性质决定的。服务青年要抓住根本,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关心青年的思想,了解青年的愿望,贴近青年的实际,千方百计地为青年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青年中使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的贴心人。”⑤
在加强共青团的建设上,报告强调了在服务青年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指出:“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团的建设的基础环节。只有竭诚为青年服务,团组织才能更广泛地联系吸引青年,团结影响青年,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才能获得稳固的群众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青年利益需求的日趋丰富和多样,尤其需要加大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把为青年服务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突破口,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团组织为青年服务,必须根据青年学习、就业、工作、生活、维权等多方面具体需求,尽心竭力为青年办实事。”⑥
2003年7月22日,周强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共青团十五大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服务青年提到了决定全团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过去五年,团组织着眼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现在,服务青年已成为全团高度认同的重要理念,成为推进团的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报告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基本经验。其中第五条明确指出:“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把服务青年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好青年的具体利益,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⑦将服务青年上升到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一个崭新的提法(同年,团章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同时,团十五大报告中在第四部分以“竭诚为青年成长发展服务”为题将服务单写了一部分,足以说明团十五大对服务青年问题已有极高的重视。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共青团组织要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的概念。指出增强服务能力的问题。要“强化服务工作与青年的互动,在服务内容上尊重青年的选择,在服务过程中关注青年的感受,在服务效果上注重青年的评价,从整体上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⑧
2008年6月10日,陆昊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团十六大从分析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入手,强调要从吸引和凝聚青年的角度出发,发挥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丰富了共青团对原有职能的描述。团十六大在服务青年领域特别强调了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继团十五大拿出单章篇幅表述服务青年的问题之后,团十六大又拿出单章篇幅表述“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描述。“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具体利益。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青少年权益意识明显增强的形势下,各级团组织要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工程,继续坚持法制化、规范化,更好地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⑨
总之,这一历史时期团的工作的显著策略是越来越关注青年利益的特殊性,并不断地将其推向工作的重要位置。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已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被提出。“革命性”的目标已逐渐让位于“切实利益服务”的目标。
四、共青团利益发展的走向
从1922年到201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在夺取政权,开展建设,走向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从政党的宏观方位来看,共青团经历了一个从夺取政权的革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转向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变化。从人民利益和青年利益互动来看,它经历了强化青年利益——强化人民利益——再次凸显青年利益的一种螺旋式走向。需要探讨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采取了革命党的逻辑,并高扬了人民利益,如果那时候就开始对利益有全新的注解,也许中国的发展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作为政党的青年组织在很多方面并没有选择的自由,但通过90年螺旋式上升的变化历程,政党和政党青年组织都能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它们之间应该建立的一种利益互动关系和应采取的利益策略。
不同阶段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在不断地变化,实质上这种变化也在表明共青团工作一直在实践中去完成不变的核心角色,即体现党的利益和青年利益的双重要求,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利益的格局并不相同。在夺取政权的年代,政党青年组织为青年利益的争取就是党的最大利益;在执政初期,服务全国人民的利益就是青年的最大利益;而在执政利益分化时代,服务青年的利益恰恰是党在青年群众基础上的最大利益。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就能够理解当前共青团组织将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当作重要的职能的深刻内因。笔者认为,前两者和过去的团结教育职能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后两者所发生变化,却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利益的分化,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利益需求成为政治构建的新需要,在青年利益凸显后,必须“以走进青年为根本”的方式开展共青团工作方能发挥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利益和不同青年群体利益得到了强化。
当前,共青团组织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去关照这种利益的宏观变化。形势的发展要求共青团组织深入研究青年需要、青年利益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接受关系。青年利益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青年的需要。在今天,青年利益环境有了更为复杂的局面:从经济上说,社会总体利益、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青年利益之间有矛盾;从政治上说,“有权有势”和“无权无势”者(青年往往是该群体的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从文化上说,社会传统文化和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之间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最终所形成的利益结构决定了青年利益满足的状况。因此政党青年组织要学会分析利益格局,顺势而为,凝聚和吸引青年。
收稿日期:2011-12-22
注释:
①参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80_1989/200704/t20070420_21266.htm
②参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80_1989/200704/t20070420_20818.htm
③参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826.htm
④参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826.htm
⑤⑥参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778.htm
⑦⑧参见:http://q168.51.tet/shiyi2gongqt12.htm
⑨参见http://www.lngqt.com/thml/2008/20089/2008923_2119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