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单极世界理论”不符合今天的现实_世界格局论文

美国的“单极世界理论”不符合今天的现实_世界格局论文

美国的“单极世界论”不符合当今实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符合论文,美国论文,当今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已将近10年。被国际社会称做“后冷战时期”的这10年究竟是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期还是新格局的萌生期,专家们众说纷纭。中国的国际问题学者近年来倾向于“一超多强”的说法,一超即美国,多强即欧、日、中、俄、印等大国,实际上是承认了过渡期的结束和新格局的诞生。(注:有的学者认为北约东扩、美日安保再定义和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三件事标志着两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的过渡已经完成。见闫学通《中国外交要面对现实》,《环球时报》1999年7 月23日)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不妨把“一超多强”也看成是过渡期。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观点已为一些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但是从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一个值得国际社会注意的现象是,美国在竭力营造“单极世界”的气氛,多次摆脱联合国的约束,以对他国进行军事干预来证明美国有权和有能力主宰世界事务。1999年6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抛出“克林顿主义”,为世界“新秩序”抹上了强烈的美国色彩。美总统国家安全助理伯杰则根据“克林顿主义”提出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三个条件,(注:美联社华盛顿1999年7月26 日电)其中既没有提联合国的授权,也没有提美国与盟国的合作,这不是疏忽,而是美国打算以单极治天下的真情流露。

一、美国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

冷战结束,俄罗斯衰落,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一切使美国主流社会产生了“美国第一”的心态,以至于对美国在冷战后地位和作用的估计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

(一)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个奇迹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已是第九个年头,超过100个月。 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指出,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对美国企业资本资产估价的上涨—企业利用技术的迅速变革使股本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更有利可图(注:美《纽约时报》1999年1月21日)。 另一重要因素是内需的驱动。美国政府认为,在国内消费强劲、股市兴旺和出口形势看好的情况下,美国1999年的经济保持2.4~3.5%的增长率没有问题。美国199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9,200亿美元,人均年产值29,340美元,(注: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9—2000年)统计。另据《亚洲周刊》1999年11月统计,美国人均GNP已为31,395美元),2.4~3.5 %的增长率等于一年增加1,900亿~2,76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经济达到3.5%的增长率,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年的军费。

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内需、股市和出口,而内需和股市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在经济旺势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忽略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于是就有人以极其乐观的口吻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超越了过去几十年里的“德国奇迹”和“日本奇迹”;“凡是该增长的都增长了,包括国民生产总值、资本开支、收入、股票市场、就业人数、出口等;凡是该下降的都下降了,如失业率、通胀率和利率等。美国已连续三年在主要工业国中名列第一”。(注:朱克曼《第二个美国世纪》,美《外交》双月刊1998年5~6月号)他们认为20 世纪已是美国世纪, 21世纪将是第二个美国世纪,也就是说,美国在今后100 年里不会走下坡路。

(二)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单极世界,注定要由美国来领导

美国的主流社会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只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单极世界,因为任何其他力量已没有能力来领导这个世界和重建冷战后的世界秩序。其代表人物是因在1995年7 月发表《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而出了名的查尔斯·克劳特哈默。早在1990年9月18日, 他就以新干涉主义者的敏感,在华盛顿发表了一次题为《单极时刻》的演讲。这次演讲可以被称为“单极世界论”或“美国主宰世界论”的进军号。克劳特哈默发表演讲之时,美国的经济恢复刚刚出现苗头,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论”在美国还颇有市场。因此克氏的宣讲没有从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入手。相反,他驳斥“美国衰落论”和美国实行“帝国式的过度扩张”论,强调美国经济与美国的过度扩张无关。他认为,“国际稳定从来不是一种赐与,也从来不是什么准则。它的达到是大国尤其是最强大的大国自觉行动的产物,而当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个最强大的大国就是美国”。他要求美国“问心无魂地为世界新秩序立下规章制度并作好贯彻这些规章制度的准备”。(注:克劳特哈默《单极时刻》,1990年9月18日在华盛顿杰克逊纪念馆的报告)

从克氏发表这一讲话到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连续100 个月的上升期,美国的国力空前强大,从而为“单极”论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依据。这一理论最极端的代表之一当推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威廉·沃尔福思。他在《单极世界的稳定性》一文中明确提出:当今的世界绝对是单极的;这个单极世界是倾向和平的;这个单极世界不但和平,而且持久。沃尔福思反对均势论,认为单极格局不可能有均势,有均势就不是单极。他认为目前一些大国和地区力量尚不能称之为“极”,通向多极化的捷径已被堵塞。他总结道:“我们已生活在现代世界第一个单极格局之中,而这个单极格局并非昙花一现。它深植于世界政治之中,有着延续好几十年的潜力”。(注:沃尔福思《单极世界的稳定性》,美《国际安全》杂志1999年夏季号)

克劳特哈默、沃尔福思,以及朱克曼、西格尔等人的文章和言论,总结了近10年来美国在国际政治中享有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昭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合理性”,成为美国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认为美国统治好得很,各国只有在美国领导下才能过好日子

在美国主宰世界论的主导下,多极化的主张在美国响应者寥寥。近年来美国主宰论已被美国一些学者抬到“美国是救世主”、“美国统治好极了”的程度。在《单极时刻》发表7年之后的1997年, 克劳特哈默又抛出一篇鼓吹美国主宰世界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讽刺“美国衰落论”者遭到了最可耻的失败,说美国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包括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外交上,都是胜利者;两极体制之后并没有出现多极体制,而是“美国高高在上的单极世界”。克劳特哈默认为世界变成单极好得很,一是美国理应得到这样的奖励,因为美国打赢了一战、二战和冷战,征服了“邪恶帝国”苏联;二是美国行使霸权有利于世界,美国不但给世界带来安全,而且带来美国信念。他甚至认为美国现在的骄横跋扈也是对的,因为这可以威慑那些蔑视“人权”的国家。(注:克劳特哈默《美国统治世界:真要感谢上帝》,美《时代》杂志1997年8月4日)

单极论者并不是绝对否定多极化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美国是如此强大,单极世界至少要存在几十年,“与其创造条件实现多极化,不如在美国治理下分享太平”。沃尔福思劝大家今后不要再提“冷战后世界”,而应该提“美国治理下的和平”;也不要埋怨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因为现在是美国当权,权力再分配的天平已向美国倾斜,其他各国虽然分得少一点,但却得到了安全。这比什么都强。(注:沃尔福思《单极世界的稳定性》,美《国际安全》杂志1999年夏季号)

当前主导美国政治和对外战略的就是这种狂妄而顽固的美国至上思想,它的直接表现就是美国正在实行的新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

二、美国并非没有隐忧,它的单极地位也很可疑

美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冷战结束后的战略优势,认为自己已具备号令天下的力量,没有任何国际准则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这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为美国国内有识之士所不齿。

(一)美国经济不是没有后顾之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自我吹嘘的美国》一文,提醒美国注意“单燕不成春,几年的增长也并不意味着经济基本原则的转变”。他认为美国经济重登榜首只能说明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不振,美国的进步是有限的,不值得自满,况且欧洲在某些技术领域仍占有优势。克氏预言:“只要美国经济略有衰退,欧日经济略有恢复,亚洲经济回升,则一切关于美国统治世界的言论就会变得愚蠢可笑。未来的历史学家不会把21世纪算成美国世纪”。(注:保罗·克鲁格曼《自我吹嘘的美国》,美《外交》杂志1998年5~6月号)

如果对美国经济作一些冷静的分析,就可以看到美国经济强大的表面掩盖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因素。首先,由于美国经济使人过于乐观,一些造成经济衰退的历史性原因容易被忽视。有些人认为美国已可避免那种因外来的冲击而引起的经济衰退(如石油价格猛涨、战争、金融动荡等),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外来的突发事件仍能影响美国经济。(注:美《洛杉矶时报》1999年6月27 日彼得森文章《美国经济是不是已进入黄金时代?》)其次,199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可能高达3,200 亿~3,400亿美元,如果美国不能吸引3,000多亿美元的国外资金,美元就难以保持强势。一旦美元疲软,可能引起高通胀、高利率和股市下滑,使美国经济大幅度减速。第三,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复苏将加大对美国的通胀压力。对国外原材料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也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美国财政官员担心消费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消费不振和股市下降有可能引起经济萧条。(注:李正信《美国经济阴影加深》,《经济日报》1999年10月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也认为美国经济的最大危险是股市过热。他说:“如今美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情况与美国在20年代或日本在80年代发生的情况非常相似……美国股市显示出一些泡沫的特征。如果这证明是对的,那么美国将经历股市行情暴跌。这将是继续保持过去9年不寻常的经济繁荣的真正危险”。 (注:德《商报》1999年9月2日)

(二)单极优势并不是永恒的,其他大国正在崛起

首先,应该看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国可称为一极。美国学者沃尔兹曾对“极”下过定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在国力的所有方面,包括人口和领土规模、资源拥有、经济实力、军事强势和竞争力等均属上乘时方可称为一极。(注: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学》第131 页)《单极世界的稳定性》的作者就根据这一点武断地说:“在1990年有两个国家合乎标准,现在一个已经消失,新的极尚未出现。2-1=1, 因此现在是单极世界”。(注:沃尔福思《单极世界的稳定性》,美《国际安全》杂志1999年夏季号)这样的划分不但简单化,而且不符事实,政治上只能使美国孤立。即使按照沃尔兹的标准,当今世界上已成为一极或即将成为一极的也不能说只有美国一家,而且1990年以前的美苏两极中,苏联也不是全面的超级大国。不能因为美国今日各方面都占优势,就把别国都贬为“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国家。现在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格局是在承认世界上只有美国一超的前提下把其他几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定为多强。这种提法虽然还有商榷的余地,但也说明“多强”不容忽视。(注:美《时代》杂志专门报告《厚颜无耻的美国》,1997年8月4日)

第二,美国实行单极统治并非得心应手。沃尔福思说,美国现在是什么都可以干,它所顾忌的只是国内的政治因素,而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不加理睬。但现实并非如此。美国在进行国际干预或企图左右国际事务时,仍然要考虑到各大国(包括它的盟国)的态度和国际影响。即使是科索沃战争,最终仍没有达到推翻南斯拉夫现政权的目的,因为俄国的态度仍然是美国的限制线,而且北约盟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与美国的利益分歧也成为美国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尽管美国国会的极端派叫嚷美国在国际行动中完全可以单干,但美国政府在采取重大国际行动时仍不得不联络一些盟国分担责任。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用的就是北约的名义,是多边行动,而不是单干;最终仍要借助联合国的权威为科索沃的休战披上合法外衣。这一切说明美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并没有为所欲为的把握,对世界舆论也不是无所顾忌。

第三,母庸讳言,“一超多强”的格局包含着超与强之间的矛盾。未来的多极格局也将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沃尔福思认为现在权力的再分配已向美国倾斜。那么,随着其他诸极的崛起,世界权力必将发生再分配,美国的优势就要丧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副董事长理查德·哈厄斯说:“多极世界是几个敌对的又大致相等的国家相互对峙的世界,它又是一个一些具有很大实力的国家共同合作的世界”。他认为“世界已越来越多极化,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应该抵制这种多极化”。(注:理查德·哈厄斯《应该如何对待美国的头等地位》,美《外交》双月刊1999年9~10月号)然而美国目前的做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完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不但违背历史的潮流和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国际秩序的愿望,而且损害了其他大国的利益。它们对美国的抵制虽然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助于推动多极化的进程,使美国最终失去单极的优势。

三、美国应认清形势,抛弃单极观念

(一)一味恃强凌弱,必然自食其果

这几年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甚至在对待自己盟国的关系上颐指气使,以唯一领导者自居,不许别人有反对意见,已经积怨很深。1997 年6月的八国丹佛会议上,美国骄横跋扈,大吹美国国力的强大,令与会各国首脑一律穿美式牛仔服,共祝美国价值观的胜利,遭到各国首脑的强烈反对。接着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美国坚持波匈捷为首批东扩国家,拒绝法国提名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提名的斯洛文尼亚,而且扬言美国的决定不可更改。欧洲舆论对此作出强烈反应。法《世界报》发表了题为《帝国美利坚》的社论,法总理若斯潘则说美国有霸权倾向。(注:美《时代》杂志专门报告《厚颜无耻的美国》,1997年8月4日)美欧之间的这种裂痕不是一两次科索沃战争展示的西方表面上的团结一致所能掩盖的。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使中美关系降到冷战后的最低点。同年6月, 美国又提出对外进行军事干预的三个条件,使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南斯拉夫有相似民族问题的国家感到愤怒和不安。美国与俄国间的分歧也由于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主权问题上对俄步步紧逼而日益加深。在中东,由于美国一手操纵阿以和平进程和忽视阿拉伯世界权益而引起其他阿拉伯盟国的不满。一位阿拉伯外交官说:“我认为美国没有意识到包括王室人员在内的阿拉伯人民有多么气愤”。(注:美《时代》杂志专门报告《厚颜无耻的美国》,1997年8月4日)可以说,由于美国的一意孤行,它在欧、亚、非、中东已种下不少仇恨。只是因为美国目前的暂时强大,对抗的力量还不足以动摇美国的霸权,才会呈现出这种虚假的一极独霸的现象。哈厄斯说得对:“随着世界力量的再分配,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各国的优势必然要消失……有一切理由证明,美国行使和扩展霸权肯定要失败。这样的做法得不到国内的支持,而且会遇到国际社会的抵制,使得美国行使霸权的代价越来越大,得益越来越少”。(注:理查德·哈厄斯《应该如何对待美国的头等地位》,美《外交》双月刊1999年9~10 月号)这是美国必须首先认清的形势。

(二)美国应该承认和鼓励多极化

既然单极世界并不实际,多极化不可避免,正确的美国外交战略就不应该建立在构筑和巩固单极世界的设想之上,而应遵守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将外交战略建立在尊重别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价值观和国家主权,促进各国友好共处和共同繁荣基础之上。基辛格在其早年所著《重建的世界》一书中说:“19世纪欧洲的多极竞争格局使一场大国间的战争得以避免,因为大国能在某一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达到一致”。这一观点揭示了多极格局的一个特点,即多极之间是一种竞争共处关系。美国应该承认而不是否认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应该鼓励而不是抵制多极化。哈厄斯说,美国希望建立的单极世界有三大障碍:一是大大小小的力量中心都反对美国称霸,也没有几个大国会赞成美国对“无赖国家”进行所谓的“预防性打击”。二是美国想做的事情太多,野心太大,而美国根本没有力量和手段去为别国塑造政治局面和政治制度,何况别国的所作所为不见得都是错的。三是美国实际能做的又太少。美国每年用于国家安全的费用超过3,000亿美元, 把几十万军队派驻海外,而美国人民不明白为何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还要维持如此之多的军费和兵力。一旦他们知道这些军费和兵力都是为了支持美国搞霸权,就会加以反对,因此,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因素限制了美国的行动,使它不敢为所欲为。(注:理查德·哈厄斯《应该如何对待美国的头等地位》,美《外交》双月刊1999年9~10 月号)笔者认为哈厄斯的看法是切合实际的,应该成为美国放弃单极世界妄想的一服清醒剂。

(三)不要充当“仁慈霸主”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伯杰最近说,美国在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眼里是一个“盛气凌人的霸主”,是一个“单边主义权力太大的国家”,说美国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更大的好处,“其他国家因美国在全球的领导作用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注:美《展望》杂志1999年10月31日)伯杰是在感到世界反美情绪的巨大压力之下讲这番话的。其实在克劳特哈默和沃尔福思等人的文章里,对美国这种“仁慈的霸主”形象早已有详尽的描述。然而,“仁慈的霸主”是不存在的。亨廷顿就尖锐地指出:“美国的领导者必须抛弃仁慈霸主的幻想,以为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可以自然而然地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实行调和。这种调和是不存在的”。(注: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美《外交》双月刊1999年3~4月号)仁慈的霸主是虚假的,这一点世界各国早已看穿。美国如果继续打着“仁慈”的招牌招摇撞骗,只会引起各国人民更大的反感,从而在反抗美国霸权这一基点上形成合力,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不利的。

标签:;  ;  

美国的“单极世界理论”不符合今天的现实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