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沿口镇第一幼儿园 武胜 638400)
有一次课堂上,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游戏中小朋友需要去请好朋友才能一起完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游戏结束时我说:“宝贝儿们我们下次再玩,好吗?”大部分小朋友表示赞同,其中一个小朋友说:“不,他们都没有请到我。”我一看,原来是子健小朋友。于是我就告诉他,“这次没请到没关系,下次小朋友就会请到你呀。”然后,他就闷闷不乐地坐在位置上,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也没兴趣了。前不久又闻一高中生跳江自杀事件。对此,笔者深思:挫折教育应当从幼儿抓起。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遇失败时,家长或教师大多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共同配合,引导幼儿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就像小时候学走路一样,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磕伤、爬起才获得成功的,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太过脆弱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故而实行挫折教育又有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在游戏中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客服以自我为中心。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实验表明,在小班及早开展角色游戏,能提供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学习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及如何与同伴共处。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美食坊,理发店等情境。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请比较好动,以动作交往为主的幼儿担当一些安静的角色。比如:美食坊的服务员,学着使用"欢迎光临""请问你想要些什么""欢迎下次光临"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使用礼貌用语交往更受人欢迎。同时,请不会主动交往的幼儿担当"妈妈""爸爸"等一些重要角色,创设"带娃娃吃饭""带娃娃理发"等情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主动与人友好交往。
二、“威胁”加表扬,让孩子走出挫折。
有一次,一名叫萱萱的小女孩儿在朗读结束后,孩子们又照例说萱萱这儿读错了,那儿表现得还不够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女孩儿不等听完就大声地反驳,后来趴在课桌上哭起来。这时老师说:“萱萱,你先别哭,你在台下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别人哭过吗?同学们喜欢你,愿意帮助你才给你提意见啊!你听听同学们提的意见对不对?如果再这样老师不喜欢你了。其实你已经非常棒了,如果再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提高一点点,那就更棒了。”听到这话,萱萱破涕为笑。我们有太多孩子像萱萱一样平时娇生惯养,享受的是“赞美教育”,听不进批评,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而是替她摆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通过一次小挫折让萱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学们的善意,又用换位法启迪孩子接受同学们的意见,最后又用“威胁”加表扬的方式让萱萱走出挫折。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全是坏事,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况下,挫折处理得适当,会成为今后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我从小班就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如,大班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它撕碎了,我们应该让他把图书修补好,并告诉他应爱护图书。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在这些独立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
四、鼓励孩子时,以客观公平为原则,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对与错。
我班的刘江,他的爸爸妈妈经常以激励教育为主,很少批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点批评也受不得。一次他上课不认真听,小手在下面做小动作,我批评了他几句,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了。激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好处,但一味地夸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在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甚至选择偏激的做法。
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客观,在给孩子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批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幼儿期正是一个人个性心里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心里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对幼儿的教育更是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固然要多鼓励,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欢乐和自信,但应该实事求是,也要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杜术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幼儿论文; 挫折论文; 孩子论文; 同学们论文; 同伴论文; 萱萱论文; 能力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