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念、任务、目标、原则:
(一)概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规划。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任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常见举措和目标:
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原则:(问度娘)
(五)近年来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内容:废黄河治理工程、黄墩滞洪区治理工程、灌区改造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区域供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级财政资金农桥更新改造工程、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等。
二、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规划和设计不系统,多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实用主义
水利规划、设计是研究水利建设重大布局的重要基础。当前有很多基层乡镇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着较明显的盲目与随意性,主要体现在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细致,忽略了我们地方的农田土地的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习惯等现实情况,这样就导致在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合理开发、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互相不能兼顾,造成水利工程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其效益难以发挥。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2015年以前的电灌站规划设计上。
2015年以前,无论是水利主导规划、设计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还是国土主导规划、设计的”土地整理”,或者是农开主导规划、设计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等等,在电灌站泵管设计上都采用铁皮管,并且将铁皮管设计在了电灌站主体的地梁以下,出水管大部分埋在了地下,这种随意的设计,忽略了铁皮管的使用年限和后期的维修养护难易度,也忽略了地域土壤的酸碱度和成分,直接导致大部分铁皮泵管在两年之内相继锈蚀透水,直接冲蚀泵站土基,造成泵站基础水土流失严重,站体向河道内倾斜。在进行维修养护时,要破拆泵房内水泥地面,挖开填充土层,更换铁皮管为铸铁管,既浪费了公共资源投入,也给维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而实用主义则是体现在,缺少长远的、系统的、规模化的规划,哪里需求比较紧迫,哪里就先行规划、投资、建设,这样做是可以解决眼前问题,但是造成了资金投入分散,工程区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也不利于小农水的“可持续性”建设,更不利于农村土地、耕地的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进步。
以上这些状况,导致作为政府审批、核准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政府投资重要依据作用发挥不出来,出现各级财政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内就不能有效推进,工程改造建设完成后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够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二)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不高,施工管理水平较低
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以及工程的整体效益均与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当前在我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组成极为复杂,施工班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本身行业五花八门,综合素质也比较低。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也相当普遍,这都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分健康、持续发展。
(三)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当前大部分基层乡镇的田间小农水工程兴建年代久远,并且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维修与养护,致使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灌溉时采用的大水漫灌,容易出现水源的“跑、冒、滴、漏’等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灌区的灌溉效率与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资金短缺,维护管理松散
当前基层小农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仍需加强,由于管理经费的短缺、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导致破损、带病运行、失修毁坏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对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都产生消极影响。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扶持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以及项目的安排,还有资金补助上都给予很大倾斜,但资金短缺这一问题还是依然存在的。
(五)基层水利管理主体少,而且自身能力及业务水平较弱,以我县为例:
1、投入主体单一:目前我县各镇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因此通过调动农民自身的资源投或者其他社会资源进行参与的有效机制很难形成。
2、基层管理主体(乡镇水利站)职责不明,队伍不强,业务不精,重视不够:
(1)职责不明:我县小农水基层管理主体主要是乡镇水利站,但大部分水利站常年工作任务的重点,都放在了农业水费的征收上,因为农业水费是县级主管单位--水利局,重视程度最高、考核最严的一项工作,也是关系基层水利系统抓经济、保生存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导致水利站对其它工作职责,包括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淡化和漠视。
(2)队伍不强:自2002年过后,我县乡镇水利站就未曾招收过专业技术人员,有很多水利站人员配置存在缺位,有的水利站存在只有站长、会计的“二人传”情况,更有个别水利站存在只有站长的“独角戏”情况,为了弥补人员上的缺位,很多水利站根据自身经济水平,无奈的招收业务素养不强,年龄较大的临时人员来分担水利站的日常工作,造成人员队伍不强。
(3)业务不精:乡镇水利站多年未接收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原因,再加上现有工作人员没有学习业务知识和接受专业深造的精力、时间和机会,造成了当下乡镇水利站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素养偏低,专业技能落后。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他们很难承担有先进专业技能和一定业务深度的工作。
(4)重视不够:当前小型农水利建设基本依托上级领导的重视力度,容易导致惰性思想滋生,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基层水利部门无人掌握,很难付诸实施,难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不够
各地方水利主管部门在项目实际建设中往往只以技术指导为主,而真正实施的,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的单位普遍存在,致使出现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低等问题,造成本来就非常短缺的有限资金浪费严重。
三、规范、发展、改革基层乡镇小农水管理的内容:
(一)重视群众力量,加大群众在小农水管理中的参于程度,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协会等主导或参于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小农水管理中的作用。
我们县的农村居民一直以来,都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较高的热情,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在管理中很难找到自已的位置和角色,比如:在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事务烦多,资金欠缺的当下,群众对小农水存在问题按照正常方式、途径参于管理或是向政府、水利等管理部门反映,得不到重视,而采用不合常规的渠道反映,则又会使政府等管理部门产生戒心,认为是麻烦的制造者,信访维稳的对象。以成立的民间团体组织和协会,评估小农水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向政府等管理部门建议,提出方案、步骤和顺序来予以解决,即是参于者,也是主导方。(二)加强政府及水利管理等部门的重视程度,明确地方政府水利、农委等建设、管理部门在小农水建设、管理、监督工作中的职责、责任,加大问责力度,杜绝推逶、扯皮,以及时解决问题。
(三)本着开源节流的宗旨管理好相关的资金和经费。
1、所谓开源,就是要以多种方法、模式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和经费。
(1)以财政投入为主,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投入。
(2)本着谁建设谁经营、管理,对部分特殊水工建筑物开放给私人或企业承建,也可以采用政府财政融资,或政府财政与私人、企业合资等方式建设,之后,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经营、管理,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3)对水利工程的承包、经营、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所得收益反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维修和养护。以我县官山镇的“小水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例,河道、堤防、滩面、电灌站的公开发包,推动了官山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新高潮,截止至目前,官山镇共对8000亩河道滩面进行发包,直接经济收益320万元,直接吸引企业投资(含绿化和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0多万元,使全官山镇499座涵、闸、电站、桥梁等水工建筑物有了稳定维修管护资金来源的同时,还打造出了16条岸青水绿的生态河道。
2、所谓“节流”,就是要:
(1)谋好:即是规划设计好,多到现场、周边进行了解结合原有规划,做好当前规划,并为以后的规划建设留出后路,埋下伏笔,避免重复规划、重复建设。将分项农田水利工程按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确保能够建成在当地能用的工程。
(2)建好: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要求建设出合格甚至是优良的农田水利工程,确保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达到标准。
(3)用好:按照水利工程的使用方法科学使用,在使用中加强防护管理,不超负荷使用,杜绝野蛮使用。
(4)管好:①在工程管理上,对于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管、养护标准定期进行养护,只有养护达到了要求,才能避免出现大修的状况。②在资金管理上,加强建设、管理等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资金支付财务管理制度和原则,切实施行验收、审计行为和程序,在财政资金无法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保证有限的建设、管理专项资金用到实处。
“谋好、建好、用好、管好”才是小型农田水利管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才是基层水利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才是基层小农水管理的第一要务。
论文作者:张刚1,孙剑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农田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小农论文; 基层论文; 政府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