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的应用效果论文_梁真南

梁真南

(广西骨伤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的不同进行编号,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单纯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而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研究组患者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以上差异具有统计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055-02

四肢骨折是高能量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特别是随着建筑、交通业等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发病率逐渐增加。四肢骨折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骨膜剥离与直接复位法来稳定骨折部位,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皮肤坏死及愈合不佳或延迟等问题[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已在四肢骨折中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骨折的弹性更为固定,促进骨头的愈合再生。为进一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两种不同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皆均影像学检查诊断确诊为四肢骨折,并自愿配合参与本次研究,签属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顺序的不同进行编号,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27~75岁,平均年龄(46.3±11.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机械损伤各31例、19例;骨折位置:长骨骨干、股骨、胧骨、胫骨、其他分别 13例、11例、9例、10例、7例。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28~76岁,平均年龄(45.7±11.3)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机械损伤各33例、17例;骨折位置:长骨骨干、股骨、胧骨、胫骨、其他分别 11例、10例、11例、11例、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位置等方面比较没有大差异(P>0.05),研究具有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皆对骨折部位进行常规的X线片检查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CT检查。

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其实施硬麻外麻醉,手术时采取仰卧位,选取患者的骨折处前外侧作为手术切口,将患者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在视野范围内,将断端组织清除干净,再给予解剖复位处理,产生一个完整性的软组织隧道,复位过后,在患处的骨折部位外侧选择大小合适的钢板,并用锁定加压钢板放置在骨折的表面部位,调整好钢板位置,利用自身肌肉覆盖钢板,最后在远近两端分别植入2~4枚单皮质锁定螺丝钉进行固定,最终将作品进行缝合[2]。手术过后给予常规的止痛处理,并在术后3~5天内给予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同时加强监督骨折部位的换药情况,并给予常规护理。每天需采用酒精棉签对患处针眼进行消毒,并随时检查外固定器的螺丝是否发生松动,或者压迫到皮肤,术后几天指导其进行床上肢体锻炼,以免造成肌肉萎缩。

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单纯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并在远近两端选择一处作2~3cm左右的切口,采用骨膜剥离术将深筋膜和组织下骨膜外软组织进行分离,产生一个软组织隧道,保持骨折端的闭合。在骨表面置入钢板,并经X线片的透视下对钢板进行调整到适合位置,再在远近两端分别各植入1枚螺钉,采用C型臂X线机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复位成功后,可在远近两端再植入2~4枚的单皮质锁定螺钉,最后对皮肤切口处进行逐层缝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Johner-wruh功能评分对效果评定:优:患者的骨折关节可以正常活动,步行正常,且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出现,经检查身体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良:患者的骨折关节基本上可以正常活动,活动范围达到75°~80°,步行较正常;中:患者的骨折关节可以在50°~75°范围内活动,步行略有不正常;差:患者的骨折关节活动范围低于50°,步行不正常[3]。有效率=(优+良+中)/50*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并给予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着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48例,约占96%,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41例,约占8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四肢骨折患者也迅速上升。当患者四肢的某个部位产生剧烈的疼痛,且出现了畸形或者活动障碍等问题,就有可能是发生了四肢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为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四肢骨折在临床上治疗方式较多,以往通常采用传统的石膏固定,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此外外固定方法也容易使患者缺少运动,导致患处的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骨折处的愈合,为此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方式皆会对术后效果造成一定影响。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是近几年临床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实践已证实,此种疗法效果较为显著,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有效的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进患者骨折处的尽快愈合。临床研究认为[4],锁定加压钢板在临床应用时,不需要对接骨板进行预折螺钉,和接骨板间具有成角的稳定性,符合微创原理,创伤性较低,术后骨折愈合率较高,钢板固定位置较为牢固,不易发生松动,钢板与骨髂间的贴合紧密,可以迅速融合矫形端的断骨,对长骨远端的骨折疗效较为显著,角度设计也较完美,具有较强大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术后钢板断裂、弯折或者螺钉松动的概率较低,且钢板亦无需重新塑形,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而常规的钢板螺钉内固定,则往往需要依靠钢板与骨面间的摩擦力来进行固定,需对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进行一定的剥离方可进行固定,对骨产生严重的创伤,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则属于微创手术,不需要将钢板与骨进行紧密粘附,降低对骨膜造成的损伤。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而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研究组患者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以上差异具有统计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次研究认为锁定加压钢板术在治疗桡骨骨折、胧骨骨折及股骨骨折等多种四肢骨折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但仍无法解决临床骨折的所有问题,在处理干骺端及骨干骨折时,每一步的操作都需更加谨慎仔细,此外该技术疗法费用较高,不利于进一步在临床上发展壮大,这些都有待在未来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相贤.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1):142.

[2]林波,刘少平.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11):88-88.

[3]吴学元,马巍,任国文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2):169-170.

[4] 罗海恩,汤英.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33):123-125.

论文作者:梁真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的应用效果论文_梁真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