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宏观控制面临四大挑战_银行论文

严格的宏观控制面临四大挑战_银行论文

紧缩性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贸易顺差持续增加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美联储迫于次按危机进入降息通道,外部环境使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从央行推出控制信贷总量、严控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举措后,一些商业银行和企业作为从紧货币政策传导链条的主体,为了减少紧缩货币政策带给自身的振荡,采取“绕道”的方法抵减了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用。这些都对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带来挑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挑战一:借助资产证券化,绕开规模控制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是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中可以流动的证券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发起机构、受托机构、中介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鉴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与生俱来的特色,一些银行为了腾出信贷指标,将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从而使央行信贷规模控制效果打折扣。对于发起银行,轻而易举地将表内信贷资产转化为表外业务,降低资产负债比例。接受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最终主体,是符合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主体,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在信贷紧缩调控之列。很显然,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这一环节,实现了从信贷市场到货币市场的转变,摆脱了央行信贷总量规模控制的“紧箍咒”。

挑战二:金融“脱媒”趋势化,远离总量控制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在央行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控制资金供给抑制宏观需求的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从严控制信贷投放,更加刺激了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并借助以下三个途径达到融资目的。一是借助银行体系外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跨境流动,典当行、寄卖行及中介委托公司、民间资金流入企业与项目的规模日益增大,金融“脱媒”现象蔓延,使得用款企业减轻了信贷总量控制带来的宏观调控效应。二是借助集资。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紧缩,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控制,正规渠道的资金供应受到压缩,可能会使部分地区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途径融资。三是借助热钱。境内外“热钱”和“地下资金”在寻求到“用款”市场后,有可能进入高效益企业领域。

挑战三:理财产品信贷化,规避规模控制

借道信托发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银行系理财市场最重要的途径。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普益财富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7年,银行发行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数占全部理财产品比重从当年1月的16.7%提高到12月的32.5%。据统计,2007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30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2404款,同比增加108%。报告指出,由于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投资范围广泛,可投资证券市场,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投证券市场,因此,2007年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信贷收缩,借道信托发行融资型产品空间增大,导致同类型理财产品数量也有明显上升。从信托资金投向上看,2007年信托类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信托贷款与证券市场,前者占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数的54.2%,后者占44.5%。投资信托贷款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中,以基础设施项目和商业项目为投资对象、以贷款为投资方式的占多数。一些企业通过信托贷款渠道获得融资,而银行出于维系客户考虑,也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解决因信贷紧缩而面临的信贷规模受限问题。

挑战四:房地产企业融资异化,影响调控政策效用

本轮宏观调控特别强调信贷结构的调整。对房地产的调控则是本轮调控的重点。2007年央行和银监会联手出台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从严规范房地产融资,无疑能从资金供应源头,遏制“囤房”“圈地”现象蔓延。但是房地产企业变相融资行为势必削减调控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借助“四证”,过度融资。按照信贷准入条件,房地产企业融资必须要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事实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手的项目往往有多个,一旦其中一个项目取得了“四证”,就等于获得了后续项目融资的“通行证”,开发企业往往利用同一个项目在多家银行多头融资、重复融资,满足其滚动开发的资金需要。二是借助“联姻”,变相融资。房地产行业的可观利润,引来众多企业与其“联姻”,既有与房地产行业高度关联的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企业等上下游企业,甚至还有与房地产行业毫无关联的服装企业、食品企业等。借助“联姻”,或占用合作企业的资本,或将合作企业作为向银行融资平台,通过关联交易,变相占用银行贷款。三是借助“资料”,包装融资。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银行审查贷款重资料审查、轻实质审查的特性,利用楼盘集中开盘、集中办理个人按揭贷款的时机,鱼目混珠,制造“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还有的开发企业与中介机构联手,由中介机构提供“购房合同”、提供虚假的契税发票、通过虚构“买方”,从银行融资。四是借助“期房”,组合融资。现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期房按揭贷款占有一定的比重,开发商利用期房筹资的便利,放大融资额度。一方面,开发商充当购房人期房按揭贷款的担保人,从银行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开发商利用未交付的房屋作为“在建工程”向银行抵押融资,满足了资金需要。

以上挑战,无疑给各级监管部门在新形势下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秩序带来了新课题。

标签:;  ;  ;  ;  ;  ;  ;  ;  ;  ;  ;  ;  

严格的宏观控制面临四大挑战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