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文 余昊东 云南省临沧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实现和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社会历史变革和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而就哲学社会科学70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不断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70年伟大历史进程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丰厚的理论土壤。

哲学社会科学在探索借鉴中发挥“武器”作用

从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我国“挨打”的历史,使我国人民“站起来”。站起来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学习苏联为主,对如何建设新中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党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取得历史性进展。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一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倡导“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在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56年,党和国家制定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极大鼓舞和激发了科技界、文艺界以及其他各界广大学术工作者的积极性。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国际间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解决》等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至今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这一时期在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结合新中国实际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成就,进一步丰富了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哲学社会科学在繁荣发展中发挥“利器”作用

从1978年12月18日,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首先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始创造性讨论发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精髓、为灵魂,引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及时作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敏锐判断,破除姓“社”姓“资”的思想禁锢,继续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大幕,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富起来”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

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这期间,1977年党中央作出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决策,198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198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设立,2004年党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受了世界风云变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了“利器”作用,展现了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性变革。

高效液相色谱能够很好地应用在那些挥发性较差,并且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检测分析上,比如芳香烃以及药物和高聚物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民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哲学社会科学必将在主导引领中发挥“重器”作用

现阶段,“反转课堂”未实现全面普及,仍然处于探索时期,想要得到推广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先进技术、教学专业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5]。将反转教学应用于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中,为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在采用该教学模式时,在教师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后,教师不只是录视频和上传教学课件,还需专业教师随时监控教学环节的开展、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收集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与讲解,改变反转的“度”或优化课件,必要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牢牢抓住我国历史上正在经历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系统研究大国治理向强国治理转变的基本方向、基本道路、基本条件、基本规律。

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根铸魂的历史重任,必将迎来一个大有作为的兼蓄包容的大发展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开启引领发展、服务世界的建设工作、研究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殷殷嘱托,回应呼唤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的新时代之需,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未来。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守正创新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一要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坚守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阐释真理的本质。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久久为“正”,久久在“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觉身在“最高层”,用“源头”看世界、阐释世界,正确研究、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二要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实践研究,坚持守正创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要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高端智库研究,坚持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石,以开放的意识、开放的视阈、开放的理论体系,勇于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大胆构建综合历史纵向、现实横向、未来全向的大哲学社会科学观,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财产安全。攻读艺术院校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往往要高于普通高校,家庭承担的经济压力相对来讲也要更大。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的艺术生的家庭条件平均水平较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财产安全的防护观念,经常会丢失财物。还有一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经验不足,很可能吃亏受骗。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标签:;  ;  ;  ;  ;  ;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