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可能是“官方”_计划经济论文

企业家不可能是“官方”_计划经济论文

企业家不能“官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官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些年就有日本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此话虽有点言重了,

但实际上中国的企业经营者都是由党政部门任命的“官员”,时至今日

仍无多大改变。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也严重地阻碍

着两个根本转变的推进。企业家“官员化”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

的地步。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企业家必须职业化!可谓说到了点子

下面我们就企业家“官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家“官员化”的成因

企业经营者政府官员化问题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的,也有

现实的;有政治、文化的,也有经济的;有宏观的亦有微观的。不弄清

这些因素,并加以剖析之,就难以彻底解决。

(一)企业经营者“官员化”的历史成因

中国企业经营者“官员化”的历史悠久。远的不讲,在晚清洋务运

动时就十分突出。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民族工业起步于洋务运动,那时

的企业多是由带有买办性的官员们开办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多为政府官

员兼职,或是其代理人。其经营形式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即由政府官员或官派大员,或与官员有关系的商人操纵企业实权。经

营腐败,亏损甚多,纷纷倒闭。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以蒋、宋、孔、

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那时的企业不是

延用了晚清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老办法,就是与官家有剪

不断的千丝万缕。形成官即商,商即官,官商不分的怪现象。不仅如此

,由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形成的这一畸形怪胎天长日久地存在,在

老百姓的观念中竟已根深蒂固,并为全社会所认同。这一观念上的误区

至今阴魂不散,依然困扰着人们。

(二)企业经营者“官员化”的计划经济管理成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借用了苏

联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宏观的计划管理模式就注定了企业经营者的

管理也必然是计划的,必然要由党政主管部门直接培养,直接委派任命

。长期以来,在人们眼中经营企业不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权力和风险

并存的行当,而是一种官职。从一定程度上讲,国有企业厂长(经理)

多是主管部门在企业的代理人,是党政部门权力的延伸;厂长(经理)

的人选是由主管部门象委任政府官员一样考核选定的。于是一些与厂长

(经理)岗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员也可上岗任职。这样的厂长(经理)

虽然身居企业,实为“准政府官员”,集政府与企业的身份于一身。他

们首先是主管部门的代理人,其次才是企业利益的代表人。而主管部门

也不愿舍弃企业这块肥肉,不愿放弃长期在握的委派厂长(经理)的权

力。这也是造成企业经营者官员化认识误区和现实的重要成因。

(三)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因

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遵循着“企业办社会”的管理模式,企业一方

面抓生产、经销,另一方面又投入重金办福利,办“小社会”。并将“

小社会”操办的完善程度,作为考核厂长(经理)政绩的一部分。这么

以来,作为身负企业经营之责的厂长(经理)不仅不为自己“越位”而

内疚,反而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操心麾下百姓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等事

的“父母官”。企业员工将厂长(经理)视“父母官”,厂长(经理)

自己也为能当“父母官”而自得。

(四)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原因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营者“官员化”的传统观念,在现今

不少厂长(经理)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造就企业

家队伍和倡导企业家“职业化”的障碍。在不少厂长(经理)中,有的

将到企业任职视作“镀金”;有的将到企业任职看成入仕的“敲门砖”

;有的热心追求地(师)级、县(团)级的行政待遇;有的官本位意识

强烈,害怕改革丢失了头顶上那诱人的官员的光环;有的担心丢掉行政

级别而株连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如工资、车子、房子等)……这部分同

志虽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但观念上仍留恋计划经济年代,患得患失

。若不及时调整自我心态,跟上历史的步伐,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

二、企业家“官员化”意识在企业中的不良影响

显然,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官员化”是历史的陈迹,是长期

计划经济的孽生物,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也是倡导企业

家职业化的最大思想障碍之一,必须彻底根除。那么“官员化”的意识

在企业里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一)“官员化”阻碍着企业“两个转变”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无风险、无压力、平平安安的工作

惰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风平浪静的计

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模式的留恋。害怕丢掉舒舒服服的“铁交椅”,担

心丢失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害怕竞争,担心风险,不敢投身于市

场经济的海洋之中。有的不支持改革,不关心改革,不参与改革;有的

不理解当前企业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和出售等

深化企业产权体制改革的举措,自觉与不自觉地站到改革的对立面上去

了;有的从良好的意愿出发,守着“祖宗留下的产业不能动”的观念不

放,反对企业改组、租赁、承包和出售。这些同志多为企业的老领导有

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值得注意,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二)“官员化”干挠企业成为法人实体的进程“官员化”必

然会使企业负责人具有政府和企业“两栖”的性质,企业管理也必然会

形成政企不分的状态,企业也将依旧沉陷在旧的计划经济的泥潭中难以

自拨,势必贻误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

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的进程。这么一来,企业对政府、对主管部门

的依赖依然是藕断丝连,半推半就;厂长(经理)依然盯着官长,不想

走上市场;员工中“大锅饭”的劣根性依然如故;企业上下都缺少竞争

意识和风险意识,自我解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很难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经济上恶性循环只会加重。

(三)“官员化”造成人才浪费

实际中,目前存在一种怪现象,即一方面市场紧缺能驰骋市场的企

业家,另一方面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又报效无门;一方面主管部

门直接考核和委派的企业经营者往往难以通过市场的考核,另一方面实

践中产生的真正的企业家主管部门又不愿屈尊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不

能说与主管部门直接任命无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党政企业负责人由

主管部门委派,又由党政主管部门监督考查的作法值得商榷。因为,稍

有不慎往往会造成只有扶上马的,没有真正监督的;只有权力,没有责

任;只有承受盈利和荣誉,而不承担亏损和风险的“自由人”。原武汉

长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在无数耀眼的荣誉和鲜花的掩护下,化

巨额国有资产为己有,潜逃异国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尤其是他那乔装

打扮,作出一付艰苦朴素、勤勤恳恳的样子骗得主管部门信赖的伎俩,

正是利用了“委任制”的破绽。

(四)“官员化”挫伤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官员化”往往多注重对企业经营者“政绩”的考核,而对经营者

的经营贡献评价相对而言要少些。企业经济效益无论再好,告状者一旦

多了,就会削弱主管部门对其信任的程度。对企业负责人的处理往往多

于奖励,即使奖了,又没有一个能让有功者心安理得接受奖金的氛围。

而且,一旦企业经济滑坡,经营将会者前功尽弃,一否到底。

另一方面,有些平庸之辈只要骗取主管部门的信赖,就可以飞黄腾

达,甚至把企业搞得一塌糊涂也能易地为官。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中“窝里斗”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个企业成立

不过十多年,可班子调了五、六茬,平均每任难熬两年。当然,原因是

多方面的,主管部门委任制、企业经营者“官员化”管理也应是重要原

因之一。企业经营者是从事经济工作的,评价却用政府官员的标准,任

命由党政主管部门决定。于是,人事关系上的纠葛势必会渗透到企业经

营者的选用上来,有些人只从小团体或个人的利益出发,用“群众来信

”的形式围攻经营者,即使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在所不辞,即使使经

营者蒙受巨大身心损伤也毫不怜悯。问题的根源就是这些别有用心者往

往是频频得手,心想事成,而干事业者却纷纷落马。这一现象不根除,

就难得有一块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净土。

武汉油脂厂厂长黄继云自1984年上任以来,经过一系列改革,将工

厂资产增长了30倍。利润增长了50倍。1989年9 月经群众举报有经济问

题1.4万元(其中包括职代会送去的价值8700元的彩电)。1991年3月黄

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工厂同年竟亏了168万元。 黄此后又被其他厂

聘用,又创好效益。于是亏损的油脂厂工人也联名要求黄返厂,但主管

部门不愿撤销处分,仅改为严重警告,记行政大过,未果。干事者受折

腾,污告者逍遥法外。可叹,可悲!

三、克服“官员化”,倡民“职业化”

克服企业家“官员化”,倡导“职业化”的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

的工作。首先必须做好深入持久的舆论导向工作。引导人们冲破旧的计

划经济的、陈腐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市场观和

人才观,用市场经济规律来造就企业家队伍。观念的更新是发生在心灵

深处的革命,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尤其是要否定那些自以为十分“珍

贵”的、“成功”的“经验”,那将是件十分痛苦的事。需做大量的舆

论导向工作,既要注意其广泛性,还要注重其深度和持久性。

其次,要逐步改革企业经营者的选用制度,变“委派制”为“市场

竞争制”。目前,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任何改革成

果都需要有一个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变革以往企业经营者“委派

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个“双轨制”的过渡阶段。换句话说,

还要有一个由党政主管部门主持、参与的企业家市场向规范企业家市场

过渡的阶段。当企业家市场发育欠成熟时,假若党政主管部门撒手太急

,又会出现另一种混乱,需慎之。

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政企分开的成果,将行政干预企业的行为降

低到最低限度,逐步实现企业完全走上市场的目标,彻底变革企业家“

官员化”的老作法,真正实现企业家“职业化”,人才竞争市场化。创

造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只有企业家走上了市场,企业

才会真正走上市场。

第三,要试点开道,作出示范,形成气候,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去

年6月, 由国家人事部和唐山市政府共同组建的“中国唐山企业家市场

”正式挂牌成立,已为全国各地作出了示范。另外,上海、沈阳、天津

、济南等城市也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只要

逐步形成气候,就会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工作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少。国

家物价制度的改革就是一成功范例,目前国民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与几年

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四,进一步明确企业家的责权利,增强其自身素质和“职业化”

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在取消企业家的行政级别的同时

,建立相应的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

益,人身权益等方面。要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家能够充分参政议政,政府

有关经济重大决策应注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家真正成为

一个名符其实的职业。

从企业家“官员化”到“职业化”这是个重大飞跃,也是一个前无

古人的变革。只有彻底根除“官员化”的观念,企业家“职业化”和造

就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家队伍才会变为现实。反之,经营者素质不高,

难以成为经营企业的行家里手,那么,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家队伍

也难以形成,“职业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中房集团襄樊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  ;  

企业家不可能是“官方”_计划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