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关系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12-0050-0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这个概念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全球 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 对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的阶段划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与资 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苏东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国外共产党和社会 主义力量的现状、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全 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要述评。
一、关于全球化的实质
研究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必须明确全球化的实质。关于全球化的实质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也颇有争议,观点很多,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求是》课题组认为,所谓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1]张西立认为 ,最要紧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市场经济所到之处,资本主义的触角便随之伸展,这是由资本的扩 张本性决定的。[2]高放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各个角落得到 普遍发展。[3]宿景祥认为,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4]唐任五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性”。它是市 场经济的全球化,由美国等西方大国操纵的世界经济组织引导和推动,并由其制定了游 戏规则。它放大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原则,使得整个世界贫者更贫,富者 更富,国际资本投机猖獗,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目的是将整个世界变成资本主义的一统 天下。[5]俞良早认为,所谓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球 扩展的过程。这就是近代以来全球化的性质。[6]
2.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梁树发认为,全球化按其实质来说 是社会主义的,“反资本主义”是全球化运动的内在逻辑。[7]李士坤认为,当今全球 化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即使在今后的数十年中,全球化的主角还是资本主义国 家,特别是美国。全球化按其本质来说是共产主义的。[8]
3.全球化的本质具有阶段性,全球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本质有所不同。丰子义认为 ,从其发源和形成来看,所谓全球化的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世界历史就其直 接表现来说,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拼命开拓世界市场、扩大世界贸易的结果。从其发展 的趋势和未来结果来看,全球化的实质又是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给共产主义创造了物 质前提。世界历史增强了普遍交往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9]叶 险明认为,从全球化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但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实中的全球化必将为 全新的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全球化所取代。所以,现实中全球化的本质是阶段 性的,只有把这种阶段性的本质同对现实中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科学考察联系起来,人们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中的全球化的本质。[10]
4.全球化的本质既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 本性的外在表现。孙烽、尹於舜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无非是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而 不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处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只是资本增殖 关系全球化的必然条件和外在表现。[11]纪玉祥认为,全球化趋势虽然不限于经济领域 ,但主要是一个经济范畴。全球化趋势首先源于经济上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它是资 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12]
5.全球化分西方全球化和东方全球化,东、西方全球化的本质是不同的。李慎明认为 ,西方强国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 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同时,他还认为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应该增加一个新概念,即东方全球化也就是当今第三世界所主张的全球化,它的本质内 涵应是积极适应、参与和利用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趋利避害,并逐步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 学文化交流,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13]
二、关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研究全球化与社会主 义关系问题时,必须明确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众多的有关全球化的资料中,关于全球 化的起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阶段划分也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三阶段说和四阶段说。
1.三阶段说。杨雪冬认为,全球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单一中心对多中心的侵蚀 和单一中心确立,单一中心的维持与更迭;多中心的复兴和单一中心的衰落。第一阶段 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70年代大英帝国霸权的确立。第二阶段从1880年一直 到1972年美元本位的终止,经历了欧洲中心向美国中心的转变。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 代一直到现在,而且还会继续下去。[14]高放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对外扩张之 时(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等发现美洲、1605年荷兰人詹斯等发现大洋洲为标志),才 由欧洲人带头把五大洲连成一片,启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更确切地说,是18世纪末以蒸 汽机为标志的现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火车、轮船产业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建 立,才正式开创了全球化的进程,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冲击了五大洲的主要国 家和地区。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电讯、汽车、飞 机产业的形成,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进而冲击到了五大洲的次要国家和地区。 当代,以原子化、电子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引发 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才使全球化真正达到全球各个边缘角落。[15]汪道涵认为,经 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获得巨大发展, 各种国际经济机制开始形成,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大批发展中国家进 入国际经济体系。各国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趋于一体。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 球化的雏形已经显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出现历史性变革,经济全 球化呈现加速发展之势。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16]
2.四阶段说。主要代表是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等人在合写的《全球大变 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一书中,把全球 化划分为“前现代的全球化”(大约开始于9000—11000年前)、“现代早期的全球化”( 大约在1500—1850年间)、“现代的全球化”(大约在1850—1945年间)、“当代的全球 化”(1945年以来)四个阶段。唐海燕认为,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 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 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正如马克 思所指出的那样:世界贸易与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近代生活史。[17](p 167)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第二个 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 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 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 全球化。[18](p806)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 全球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形成了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科技与产业梯 度扩散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以国际政治多极化和国际经济多元 化为基础,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领域,囊 括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的庞大体系。[19]
三、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学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无法扭转的历史潮 流,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面对、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必须融入全球化进程。
1.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历史机遇,同时对社会主义也提出挑战。历史机遇主要有: 全球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世 界上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自己;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知识、观 念的更新和信息传递的加快;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加强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联合提供了条件等。提出的挑战 有: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全球化呈现的政治化加深了社会主义国 家体制改革的矛盾;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受到碰撞;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遭成冲击等。
2.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的理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是矫正 全球化缺陷或治理全球事务的重要力量。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 根据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和影响提出关于世界发展的对策,倡导对全球化的平等 参与、确立对话机制、防止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建立市场与社会的新平衡、保护弱者 、注重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 动者。社会主义的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自从作为一种进步社会运动和 先进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出现后,就开始改变着世界历史进程或全球化的面貌和性质, 使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或全球化向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或全 球化转化。社会主义现实运动及其制度现实地成为了世界历史进程或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
3.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是:( 1)和平共处的关系。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空前紧密。当 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资本主义并未到“垂死”的地步,在这样的时代背 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关系就显得更为现实。(2)历史继承的关系。社 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 必须创造性地发展人类已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积极成果 。(3)相互借鉴的关系。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关起门来生产现代社 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求得经济的迅速繁 荣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在借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借鉴了社会主义。比如,美国 的罗斯福新政等,使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延长了生命力。(4)合作发展的关系 。现代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的阶段,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要求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在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的情况下,只有合作才能赢得机遇。在合 作的过程中,有斗争、有竞争、有吸收、有借鉴。通过合作,壮大社会主义,并推动人 类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国与国之间应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0](p48-49)
4.如何看待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理想有某种一致性。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展创造了有利 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将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际资本扩张极限的日益临近和资本主义各国财产所有权 社会化的扩散,社会主义将以其历史逻辑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孕育、发展。最终实现社会 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尽管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最终结局是确 定无疑的。梁树发认为,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全球化这一世界性潮流,但资 本主义驾驭不了这个潮流;社会主义与全球化是一致的,全球化必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 资本主义的进程,即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而终于社会主义。[21]安启念认为,在探讨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时,应该更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应该是多样性的。[22]罗文 东认为,全球化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前阶”。作为人类科技进步和世界交往扩大与 深化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以及人类的普遍交往与能 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最终胜利准备了必要 的前提条件。[23]孔祥富认为,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扬弃资本主义,它的发展将成为社会 主义的助产婆。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极限,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到 了尽头,取代它的将是全球社会主义。[24]
5.如何看待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全球化的趋势,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一个前途命运问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但它确实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应对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 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济区域化。具体表现在:在经济上,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合 作与交流,走出国门,抵御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在政治上,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对内,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反对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建立清 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稳 定,维护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坚决反对在全球化掩盖下的 “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等。在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是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是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多元文化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各种思想文化也逐渐渗透到 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腐 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文化的沉渣泛起等。因而,我 们要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肃清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理 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采取这些对 策,就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全球化,又在全球化趋势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近几年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几多几少:在论文方面,描述全球化现象的多,研究全球化本质的 少;阐述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影响的多,研究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少;对一些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争论的多,最终的权威性的结论少;在论著方面,有关经济内容的多 ,政治、文化、法律、科技方面的少(在作者统计的104部有关全球化著作中,经济方面 的有84部,其他的如军事、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成果仅有20部)。总之,近几年 来,全球化趋势发展极为迅速,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层出不穷。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在全球 化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趋势中得到大的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对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09-16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