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人民医院 四川布拖 616350
【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应用依非韦伦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A组(n=30)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B组(n=30)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C组(n=30)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D组(n=30)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分别比较A/B组和C/D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疲倦、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D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应用依非韦伦进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此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合理的调整联合用药种类,尽可能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艾滋病;依非韦伦;抗病毒
HIV/AIDS patients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non -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Huang Ming-fang
(Butuo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Butuo 6163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HIV/AIDS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on -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collected in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by using random Numbe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roup A(n = 30)using lamivudine(3 tc)+ qi,(AZT)+ nai wei flattening treatment(NVP)and group B(n = 30)using lamivudine(3 tc)+ qi,(AZT)+ according to the non -(EFV)treatment,group C(n = 30)using tenofovirdisoproxil(TDF)+ lamivudine(3 tc)+ nai wei flattening treatment(NVP),group D(n = 30)using tenofovirdisoproxil(TDF)+ lamivudine(3 tc)+ according to the non -(EFV)treatment,respectively to compare A/B and C/D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ner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B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P < 0.05,the patients of group A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 incidence of tired,headache,P < 0.05;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in group C,P < 0.05;Incid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D,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n -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HIV/AIDS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prone to nervous system,cannot be stopped without medicine,at this time can be adjusted reasonable combination types,as far as possible,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ervous system,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HIV/AIDS;In accordance with the whalen. antiviral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性传播和吸毒注射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AIDS严重的威胁着社会公众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AIDS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进行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降低患者对性伴侣的传播风险,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 效 抗 逆 转 录 酶(HARRT)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抗逆转录酶抗病毒治疗(HARRT)是AIDS首选的治疗方式[1],其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AIDS的死亡率和机会性感染发病率,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由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从而影响了AIDS的治疗,基于此,我院对AIDS患者应用依非韦伦进行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011版《艾滋病诊疗指南》[2]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3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作为A组,3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作为B组,30例患者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奈伟拉平(NVP)进行治疗,作为C组,30例患者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进行治疗,作为D组。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5.27±5.1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4±0.69年,B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5.12±5.0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9±0.54年,C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4.79±5.3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1±0.62年,D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64±5.3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9±0.62年,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四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效抗逆转录酶治疗(HARRT),使用药物为国家卫生部统一发放的免费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依据“国家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标准”[3],即A组3TC+AZT+NVP,B组3TC+AZT+EFV,C组TDF+3TC+NVP,D组TDF+3TC+EFV,各组患者均在给药后的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详细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2.2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的要求接受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口学特征、HIV感染史、抗病毒治疗史、临床表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患者服药后0.5,1,2,3,6,9,12个月及服药满1年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CD4+T淋巴细胞计数。
1.2.3评价指标以四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不良反应主要考察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疲倦、头痛、消化道症状、皮疹、外周神经异常、睡眠异常、骨髓抑制。
1.2.4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A、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疲倦、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从逐年递增,如何有效的治疗艾滋病、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健康问题[4]。抗病毒治疗是前AIDS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降低患者对伴侣的传播风险,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抗病毒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并可导致患者失去坚持治疗的信心[5],因此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提高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具有重要意义。依非韦伦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IDS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其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抑制HIV病毒的复制[6],发挥抗HIV作用,同时还发现,依非韦伦具有小部分竞争性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止HIV病毒的转录和翻译。
目前,对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最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法,抗病毒治疗能使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大多数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抗病毒治疗后升高或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发生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
现如今,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依非韦伦是首选的药物,其与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联合应用能够收到治疗效果,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以头晕为主。
其次有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少部分患者出现腹痛[3]。再次,在抗病毒治疗中药疹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是在用药的1个月内出现。患者一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后应对症处理,尤其是头晕患者应改为晚上临睡时服药。
高效抗逆转录酶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依非韦伦联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药物进行多联治疗,各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抗HIV作用,从而可发挥理想的AIDS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多联应用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7]。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外周神经异常明显高于A组(P<0.05),提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异常是依非韦伦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关注;同时研究也发现,D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0.00%,提示依非韦伦虽然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异常,但是通过合理的调整联合治疗方案,在保证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也可有效改善依非韦伦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因此由于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异常,而停用依非韦伦的治疗方式是不可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HARRT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将血浆HIV载量降至检测线以下,CD4+T淋巴细胞上升,使HIV/AIDS受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发病推迟,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临床医生应对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和发生的时间有充分认识后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让患者对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详细的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使其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避免耐药的发生。而且,应该在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阶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应用依非韦伦进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此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合理的调整联合用药种类,尽可能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敬敬,肖寒.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96-97.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29-640.
[3]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9-129.
[4]王玉石.艾滋病患者应用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9):95.
论文作者:黄明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患者论文; 抗病毒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艾滋病论文; 药物论文; 艾滋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