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住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毒感染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心病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发现,感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异常会促进病毒感染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冠心病;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328-02
临床上,冠心病为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趋势,曾有研究显示,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近期有文献报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本次研究中,以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共计选择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7例,女41例,年龄45~76岁,平均(53.6±11.5)岁。在将其按照是否发生病毒感染分成感染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含有患者67例和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排出急性感染、各种细菌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住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毒感染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心病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2.2检测方法 采集受试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ml,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处理5min,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等。
1.3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x-±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查,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发现,感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结果统计
3.讨论
临床上病毒感染的表现以头痛、发热、全身不适为主,多为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诱发的局部症状。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抗病毒治疗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3]。另有学者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病毒A抗原与B抗原水平发生显著升高,并经研究证实,病毒A抗原、B抗原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的联系,证实病毒感染可能激发或者是加重冠状动脉内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国外有研究显示,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突发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发现病毒抗体的阳性率达到了75%。现阶段对于病毒诱发冠心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经分析其可能与一下机制有关:①病毒感染属于一种炎性刺激,会诱发斑块不稳定,从而造成斑块脱落,诱发冠心病;②病毒感染可使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被激活,对巨噬细胞具有刺激作用,进而造成斑块破裂[4]。
曾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较健康人群发生明显升高,冠心病患者同时感染2种、3种病毒的比例也较大,健康组多感染单一病毒。本次研究中,以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5]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异常会促进病毒感染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孙海燕,岳兵,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31-2833.
[2]张颖,宋小武.巨细胞病毒在冠心病发病及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6):281-283.
[3]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冠心病微生物感染状况与血清3种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169-171.
[4]韩卫红,李国良,王淑霞.H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13):2027-2029.
[5]陈捷,王世俊,黄伟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外周血Ghrelin、obestatin水平变化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3,43(9):144-146.
论文作者:廖常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脂蛋白论文; 病毒感染论文; 相关性论文; 胆固醇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