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评价_能力素质论文

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评价_能力素质论文

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人才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论文,信息管理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信息管理教育与信息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而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评价,以及人才评价与信息管理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则很少涉及,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评价研究基本上是空白。事实上,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人才评价在当代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导向和价值提示作用。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应重视人才评价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与依据,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基点上重新塑造自身,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信息组织与管理人才。本文考察信息管理人才评价的意义,重点探讨信息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对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导向的信息管理教育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1 信息管理人才评价的意义

1.1 人才素质是衡量信息管理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

教育质量有很多评价标准,如专业设置、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科研水平、教学管理、人才素质等,但从当代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所呈现的发展趋势看,人才素质越来越成为一个更具导向性的评价标准。因为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有其特定目标,尽管由于教育价值观不同,教育目标有所不同,如理性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注重通过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授,发展培养人的理性精神,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强调给人以谋生谋职的能力,但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集中体现教育质量的高低。信息管理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是其目的和归宿,将人才素质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依据,将使信息管理教育改革获得更明确的目标导向。

1.2 人才评价对信息管理教育改革的作用

在信息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人才评价的主要功能有:(1 )鉴定功能:通过人才评价反映人才素质状况和信息管理教育质量状况,对人才素质和教育机构作出优劣评价;(2 )导向功能: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集中反映了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是信息管理教育争取达到的人才预想结果的规格状态;(3 )诊断功能:通过人才评价发现人才素质方面的缺陷,明确信息管理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被评价者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自我改进提供依据;(4 )激励功能:人才评价使学生之间、各教育机构之间形成比较,于是就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机构的教学水平;(5 )监督功能:人才评价的结果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导向的信息管理教育,在人才评价方面应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即强调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弱化其分等鉴定功能,使人才评价在促进教育工作改进和教育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作用。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人才评价的要义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过程,及时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如克龙巴赫形成性评价思想所强调的,评价的重点应在教育过程之中,而非教育过程结束之后[1],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才评价为信息管理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

2 信息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2.1 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2.1.1 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发展目标。 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之相适应,人才评价也要着眼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信息管理教育作为高等专业教育,虽然在具体目标和专业内涵上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总目标上与国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也要面向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评价作为一种手段要为信息管理教育发展和改革服务,为信息管理教育目标的达成服务。

(2)决定信息管理人才评价内容的主要因素。 一是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内容的要求,二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知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变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就要求以信息知识的组织与管理为职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在具备一般素质,如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的基础上,还具备创新素质,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职业实践中,信息管理人才要有很强的沟通水平,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授权赋能和自主学习,适应创新和组织发展需要[2]。也就是说, 创新素质和沟通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应成为信息管理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看,根据张宏伟等人对社会有关领域业绩优秀人士共同人格特征所进行的分析[3],影响大学生成才的相关因素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事业成就感;决策能力;知识及方法嫁接能力。这些因素也应纳入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对有关指标的权重产生影响。

(3)构建指标体系的假设条件。 根据教育评价理论和人才评价理论,系统的结构式的人才评价较主观的直觉式的人才评价在概率意义上更为准确有效。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基本的研究假设:一是决定人才综合素质的因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二是信息管理人才的属性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且可以量化的指标(与之相对,在人文主义教育评价观看来,人才素质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无法通过量化来表达,妥善的办法是通过细致的观察给予定性评价。);三是构建的模型必须符合信息管理教育人才评价的内在要求,反映社会信息产业部门和人才信息市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偏好。

2.1.2 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本质是人才评价中进行价值判断时质和量方面的尺度,是将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行为化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权重和量化方法,使人们的价值认识取得一致,进而获得相对一致的评价信息。信息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能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主线反映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状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信息管理教育的改革产生导向和指示作用。

(2)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相对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相对全面指要反映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完整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开放性。突出重点即要从影响信息管理人才素质评价内容的各种因素中,找到稳定的主要因素,对其加以明确定义,并以权重比较的方法确定不同因素的相对地位。只有全面性和重点性有效结合,指标体系和评价工作才能有好的效度和信度。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可操作性体现在“可比、可测、简易”三个方面。可比性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能够比较;可测性指设置的指标体系能够在信息管理教育实践中取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可量化描述;简易性指评价体系力求简化,评价方法能有效统计评价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

2.2 信息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根据以上分析,按照信息管理人才的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和沟通素质6个基本要素, 建立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基本要素由下列具体指标构成。

(1)品德素质:包括信息道德、社会道德、政治道德。

(2)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参加社团、 竞赛获奖。

(3)身心素质:包括个性、情感、意志、身体素质。

(4)专业素质:包括信息管理理论、信息管理技术方法、 专业应用能力、科学方法素质、现代信息技术、外语水平。

(5)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

(6)沟通素质:包括语言表达、文字水平、沟通技能、 人际关系。

这一指标体系的特点是:

(1)强调信息管理人才的全面素质与素质结构的协调均衡, 在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在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等智力因素与个性、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之间,以及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之间保持协调与均衡。

(2 )将“创新素质”与“协调素质”从传统素质结构中抽取出来,列为一级指标,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是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内容的结构性变化。

(3 )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水平”视作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是对信息管理学科的内在规定性和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一种新的预期和认定。

由于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已成为信息时代各类人才的共同素质[4], 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水平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构成要素,从专业区别(Identification)的意义上来说,信息素质实质上就是信息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只不过内涵更丰富而已。当代信息管理教育的实践充分反映了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形成中这两种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4)从测度深度上看, 该指标体系提供了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框架性内容,可满足一般评价的需要。考虑到尽可能与现有学分考核评价体系衔接,尽可能多地得到直接量化指标,该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分解出三级指标。

2.3 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讨论

2.3.1 关于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应用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的一致性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和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i: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Ki:第i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平均值;m:评价指数个数

2.3.2 关于评价模式

应用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平均法来计算每个人的评定分数(当末级指标可以量化时,采用线性加法计算)。通过测评小组对评价对象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价, 形成综合判断矩阵R。根据专家对评价指标给定的权重系数,组成权重系数矩阵A。 权重系数矩阵A与评价矩阵R的合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B。B即为测评小组在各权重系数下对评价对象作出的全面评价。

B=A*R

A=[aji],R=[rij]

bij=(aijrij)(i=1,2,……,m;j=1,2,……,n)

aij:权重系数矩阵;rij:评价矩阵;i:评价指标数;j:评价等级。

2.3.3 关于指标的量化处理

各评价指标的计算,原则上应尽量使用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的各种考核分数;评价体系的各项素质内容,经过逐级分解大都可以实测计算,例如,政治道德可用政治课(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等)成绩衡量,身体素质可用体育课成绩衡量。对于一些难于量化的指标,通过等级评价转化成分数,例如,创新能力可通过发表论著、科研活动以及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等更具体的指标来反映,用等级评价将其转化为分数。这样将突出单项指标的作用,使综合评价较为全面且不丢失信息。

2.3.4 关于实施方式

可成立有广泛参与性的院、系、班级三级评价小组,分学期或学年进行测评,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评价融入教育改革过程。制定评价工作程序,规定评价过程各环节所必须执行的工作步骤和实施细则,使指标体系得到客观公正的应用,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设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推理机制的信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有效模拟领域专家根据人的感官获得不确定性信息而进行推理的综合评判过程,使人文性的定性因素得到量化,实现评价手段的现代化。评价结果显示要具有开放性,不仅向评价对象开放,有的结果还需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开放,作为上级部门协调监督和社会人才招聘、投资的重要信息资源。

3 以人才素质为导向的信息管理教育改革对策

3.1 树立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观

高素质人才大都具有比较均衡的素质结构,不仅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而且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品质、创新素质和沟通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教育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要将人才的创造性放在首位,树立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观。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5]新的教育观通过高扬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旗帜, 将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使他们受生长性动机的促动,自觉地投身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既在个性、能力、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又能适应高度竞争的职业环境里创新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3.2 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由于创新素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行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6]。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和创造力的提升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要赋予学生真正的平等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敢质疑教师的权威,释放自己的个性,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出富于创新意义的观点,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改变知识定位的思想,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到教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生存。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与信息企业活动案例,将课堂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思考和行动;学生从真正的实践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参与讨论,重在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而非能否得出正确答案。美国专门从事案例教学研究的West Ed 实验室(全美九大教育研究机构之一)的创造性风格和有关做法值得我们借鉴[7]。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有关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建立伙伴合作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行发明创造,获得技术、才干、交往能力和创造力[8]。

3.3 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引下,课程设置应顺应学科发展趋势,优化比例结构,突出实用性[9]。具体来说,压缩传统内容的课程, 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类课程;压缩课堂教学的课程,增加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和现代信息科技的有关成果及时充实、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专业教学重点突出“一个主体,二个翅膀,三个层次”[10]。“一个主体”即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处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能力;“二个翅膀”即外语和计算机;“三个层次”即文献层次、电子层次、网络层次。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各教学机构应根据其细分的教育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自身特色,以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市场对不同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以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美国和加拿大56 所图书信息学院硕士学位的设立为例[11],其硕士学位已由原来单一的图书情报学硕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发展成为60余个新学位,如信息学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rchives and Record Management; Economic Management,etc.)、 信息资源管理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网络通讯与网络管理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Management)等, 特色化的学位设置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变革使人才知识结构新颖且总体多样化,满足了信息人才市场对不同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是美国图书信息教育的重新崛起在内涵上的重要变革。

3.4 将人才评价与教育改革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的人才评价能准确地反映人才综合素质的实际状况,其结果显示不仅对评价对象起着调节、导向和激励作用,而且对教育机构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和教育决策具有重要的导向、诊断和矫正功能。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才素质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及时取得人才培养状况的反馈信息,发现人才素质之不足,如群体素质的结构性失调、个体素质的结构性失调、群体某一素质的阶段性退化,或个体某一素质的阶段性退化等,通过细化教育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以及强化教学管理等,及时在教学过程和教育实践中予以矫正和改进,使人才评价与教育改革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国外的有关实践来看,这种以人才评价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往往比单纯的教学过程评价与改进更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才评价应作为基本导向与依据之一,跟其它评价一起,共同在信息管理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标签:;  ;  

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评价_能力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