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为例,简要阐述了集中在其教学中采用的情感投入方法进行教学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策略有效性;朗读方法及案例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增加情感投入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相对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
一、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
1.朗读形式太单一,指导性不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朗读的意识逐渐加强,但是在朗读的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比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课堂上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2.朗读时间不充分,目的性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朗读仅仅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渡,往往是学生在听完教师范读或自读课文后,便很快在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和探讨,学生没有深入地读课文怎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呢?老师对读本身缺少指导或指导只停留在表面,而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轰轰烈烈的提问讨论之中,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 。
3.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操作性不强。
在教材中很多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亦或是有意蕴的,通过老师相机地指导朗诵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涵。可是许多教师为了尽快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直接让学生在文本中注明哪个词重读,哪个地方停顿,哪个句子要读快,哪个句子要读慢,哪个句子要用激动的语气来读,哪个句子要用痛苦的语气来读等等,结果学生的感情朗读成了按图索骥的拼读符号,造成了情感的苍白,语言的生硬。甚至有的教师就是一遍遍让学生读,机械、重复 、声嘶力竭的朗读没有丝毫指导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朗读是一项能力,课堂是训练朗读的主阵地,出色的朗读训练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文本地理解与解读。因此,教师对朗读要有具体指导的策略
(一)在朗读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老师要从根本上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而制定出尽可能符合教学现状的朗读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朗读空间,其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应该实现不断延伸,而且在延伸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教材,并保证朗读教学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体现朗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入,语文朗读也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思想和阅读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文章和语言的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读完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完成学习意见和学习情境的构建,如此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
(三)及时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及时的改进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应该适当提高,而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让其自由支配,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次,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课堂的上的地位,要及时转变课堂身份,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不能够指挥学生去学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随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生行,老师也应该优化教学方案,适当延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则做好监督工作,进而保证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课堂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朗读教学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声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将朗读内容进行由少到多的安排,通过有层次感的朗读教学设计来让学生逐渐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教学的内容,达到提高朗读教学的目的。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一篇文章的朗读均由若干个学生合作完成每个学生朗读一部分,或者是按照角色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朗读的安排,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通过不同文本训练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课本中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的文本类型有诗歌类文本、叙事类文本、说明类文本以及童话类文本等,每一类文章的朗读方法和模式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给予不同的文体训练,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以及模式来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时期,而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朱自清在论朗读开篇就说“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改进现阶段朗读教学的不足,朗读才能发挥起重要作用,让学生理解语言内涵,增强语言能力,感受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
[2]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7)
作者简介:王舒燕(1986.11—),女,云南省昆明人,昆明市呈贡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小学语文二级教师。
论文作者:王舒燕 王炜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有效性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