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跨国公司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的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进行跨国的生产和经营。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跨国公司的雏形。
经历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二次大战后,由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运输、通讯条件的不断改善等诸多因素,使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0000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4000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 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正如前文所述,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可见,跨国公司的存在与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好比1973年美国国会税制委员会所形容的那样,跨国公司的发展,“如同蒸汽机、电力的应用、汽车的推广一样,是近代经济史上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
毋庸置疑,在本世纪末以前的130多年里, 跨国公司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下个世纪初跨国公司的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趋势,这正是世纪之交人们在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作用下,21世纪初跨国公司的发展将会出现以下一些走势:
第一,企业兼并,强强联合仍将成为跨国公司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形式。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 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相应大大提高。 在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多年努力下, 过去一些国家难以开放的市场如金融、投资、电信等市场也逐渐开放,原来开放的领域则更加开放,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逐渐形成,无国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逐渐开放统一的世界市场,一方面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使他们更有必要和可能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及垄断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战役重组。跨国公司一向追求全球战略,要求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提出要“打破民族与国家界限”,建立“无国籍经营实体”和“全球公司”,要在“世界舞台上演戏”。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战略要求使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步伐,强强联合与战略性兼并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这种大鱼吃小鱼式的购并行动在90年代已频频发生,影响巨大。如国际电信业是近几年在国际上刚刚开放的产业,美国电信业的跨国公司为了在日趋开放的国际电信市场中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积极利用兼并手段向前景广阔的欧洲市场进军。美国Ameritech 公司与德国电信公司合作兼并了匈牙利的Matow电信公司,1996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MCI与美国BT公司联手收购了以色列电信公司和法国Cegetel 电信集团的主要股权。美国电信业跨国公司通过战略性购并抢先完成了资金重组,在竞争力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欧洲电信市场上取得了主动权。 同样, 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对麦道公司的兼并,也是飞机制造业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和新一轮竞争的开始。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是国际民用飞机制造业的三巨头,各有一定的优势,近年麦道公司在资金和市场上越来越力不从心,而欧洲的空中客车则咄咄逼人,抢去了波音公司不少市场。波音和麦道公司为了加强其全球战略竞争地位而实施了战略性合并,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大大提高了大型和超大型民用飞机的研究和制造能力,在竞争力上压过了它在世界上唯一的竞争对手空中客车公司。纵观历史,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60年代的国际企业合并浪潮以跨行业的混合兼并为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多样化经营公司。80年代的国际企业合并总体而言是从行业内的横向兼并或逆多样化为特征,石油行业发生了大规模的横向兼并,一些多样化大公司出卖经营不善的非主管部门,重归专业化经营。而90年代的兼兼浪潮则是跨行业混合兼并与行业内横向兼并同时进行,一起发展,且以大鱼吃小鱼、强强联合为特征。例如,在银行业、电子与计算机行业,飞机制造业、钢铁业、汽车业、石油业及制药业,均发生了大规模的横向兼并。这种横向兼并加强了大企业的市场垄断能力,充分地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有利实现跨国公司的内部化、网络化、集团化及全球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象娱乐的迪斯尼公司兼并美国广播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兼并哥伦亚广播公司及美国无线电公司均是跨行业混合兼并的大案,而且跨行业兼并主要集中在传媒行业,这也许反映了在信息时代,传媒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中占领市场,取得主动地位。因此,强强联合与战略兼并仍将是下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合作更趋国际化。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中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以谋求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总体最大收益,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跨国公司一改以往以母国为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在90年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角色,这不仅是因为其自身所拥有的雄厚资本实力、精湛的工艺设备和本国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公司拥有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以及专利技术、商标,组织管理和营销等多种无形资产,正是凭着以上两种资产所有权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其中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对于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研究开发力度,不断开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已成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尖技术产品的研制过程也往往表现为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科研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如果只仅仅领先自身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来从事这种富有战略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发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但是如果各家跨国公司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联手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就不仅可以弥补科技力量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的缺陷,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及创新产品的质量,而且能够实现经营范围和地区的多样化,获取稳定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各自专业化水平的长处,实现双方优势要素的互补。因此,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国际化、全球化就是趋于这样的形势要求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加强。
7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很少涉足发展中国家。进入80年代,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1994年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高达700亿美元, 其中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占总额的40%。近年来,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逐渐由吸引小规模投资转向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重点转移的原因在跨国公司的投资与一般小规模投资者的投资相比有以下优势:
(1)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和规模比较大;(2)跨国公司在某地的直接投资往往同时带来资金、生产技术、管理和出口市场;(3 )跨国公司在某一地区的投资往往要求高品质的配套服务;(4 )跨国公司注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出于直接获取海外市场和生产基地的目的,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已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对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深表担忧:其一,外国公司的收购会对原有组织结构形成冲击,以致竞争加剧;其二,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收购会导致本国经济利益的让渡和跨国公司在本国的垄断地位增强。但是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合并也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以下好处:一是收购引发资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流入,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如果被收购的企业是状况不良的企业,东道国则可以因此避免企业亏损或破产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三是被收购的企业可能因跨国公司的有效管理而给东道国带来规模经济、就业和降低产品价格等方面和利益。有鉴于此,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竞相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以更多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获取更大利润,也在加紧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部署,尤其是那些遭受金融风暴打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贬值,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股市大跌,估计损失约7500亿美元。美欧跨国公司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纷纷兼并和收购陷入困境的银行、公司和企业。据《亚洲兼并和收购》杂志7月9日发表文章说,1998年上半年,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收购亚洲的案件急剧增加,交易额比1997年同期增加5倍以上, 仅收购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公司和银行的金额就达74亿美元。另据国际金融学会最近估计,1998年流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资金仍将保持高水平,净投资将达170亿美元。据调查,1/4的跨国公司1998 年将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增加投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判断,从现在开始到下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将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对象。
第四,跨国联盟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广泛合作而发展到结成联盟,成为跨国经营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引起本国企业界的关注。
企业跨国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采取联合结盟的形式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去对付其他竞争对手的一种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国际化倾向的加强,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纷纷组织跨国联盟。1980~1990年,欧洲企业每年缔结的合作协定成倍增加,美国企业跨国联盟发展更快。近几年跨国联盟之所以发展很快,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联盟有利于突破贸易壁垒,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引进新技术及开拓新事业。应该说,跨国联盟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经济活动国际化的代表。从现状看,企业跨国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1)合并式联盟。 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国际市场的预期目标和公司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合作与联盟的经营行为方式。(2)互补式联盟。这种联盟通常是将各自优势方面联合起来, 既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与联盟伙伴密切配合,共同以最佳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3)项目式联盟。 这种联盟通常是跨国公司为获取高附加值及高科技领域发展而采取单个项目或多个项目合作的形式。此外,企业跨国联盟也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其一是,目前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同等规模、同等市场力量的大型跨国公司结成联盟,但也采取公司群的形式。少数新兴工业国家的公司也开始加入联盟行列;其二是,以汽车、航空、电子、石油等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公司结成联盟居多;其三是,多为加强产品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以分担高昂的研制费用或为分散因竞争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而结成联盟;其四是,互相依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目前跨国联盟的发展势头正旺,主要表现在:(1)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日益加剧, 一些原先是竞争对手的跨国公司结成联盟以对付新的竞争对手。如英国路宝汽车公司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曾经是竞争对手,1990年两大公司结盟,互相投资,各自转让20%的股权,到1992年推出了共同生产的新车,双方都获得了巨大利益,路宝为本田提供了欧洲的通道,并让本田在英国投资设厂,本田则为路宝提供了资金,并把本田式的经营管理引入路宝,从而获得了勃勃生机。(2)同业跨国公司之间组成跨国联盟。一些大公司通过合资、 承包、协议等形式,把多个中小跨国公司联合起来,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能力。如世界第一油轮公司——日本大阪三井商船公司为摆脱全球海运班轮航线的不景气,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决定与美国总统海运公司、荷兰扎华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和香港东方海外轮机公司实行大联合,建立由56艘海轮组成的联合船队。新组建的航线被命名为“全球航线”。这表明跨国联盟已由单纯竞争走向互相协商、协调,开始实行规模不等的联合,以提高竞争实力。(3 )把相关跨国公司联合起来,互相利用优势,扩大业务活动,以合作求发展。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大力改进自身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主动与其他公司广泛结盟。现在汉莎领导了由25家以上不同公司组成的跨国联盟,以“合作求增值”的联盟模式正越来越得到肯定。总而言之,企业跨国联盟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五,全球性公司正在兴起。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批跨国界的、不同于60年代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公司已在悄然兴起。
全球性公司是一种新型的打破国与国界线的联合公司,是一种较跨国公司层次更高的跨国形式。因此,它要求领导层国际化,领导成员和经理人员由不同国家的人员担任,这是现有跨国公司所不易做到的。瑞典的ABB公司的经理人员由瑞典、瑞士和德国人组成, 从领导层成员保证了公司不能只为一个国家的利益服务。日本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历来由清一色日本人担任,现在也开始国际化了。海外营业额占66%的索尼公司,1997年破天荒第一次吸收了一名美国人和一名瑞典人进入董事会。松下公司也在其美国所属的电器公司任命了一名美籍总经理。
全球性公司作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首先在于这种多国合营有利于相互合作,采用新技术;其次有利于突破贸易限制,进入市场;再次联合企业,也为各自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便利,从而节约了一笔进入市场调查和建立市场网络的费用,虽然全球性公司的出现及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向统一的世界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但这种国际化趋势对各国经济的利弊究竟如何,是否有利于国际安全,等等,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从已得到的反映来看,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普遍认为,全球性公司的兴起,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健康现象,并预言这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是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巨大作用都将会给世界经济及人类的生活质量带来深刻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且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需要,趋利避害,充分把握和利用经济全球化及跨国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不断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