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处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引言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受垃圾本身的组分、季节、储坑环境、收运体系等影响,水量波动较大,水质极其复杂,同时在一年周期内变动极大。国内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统多采用生化(厌氧+好氧+MBR)+深度处理工艺(NF、RO等)组合工艺。其中生化工艺,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但生化过程容易受到渗滤液水质复杂性及变动性的影响而不稳定,从而制约渗滤液系统的处理能力。
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保护现状
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政策,在该项政策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需要占据全国总体垃圾处理能力的50%以上,必须全部超出清洁焚烧的相关标准线之上。
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法处理
2.1焚烧法评述
1)焚烧发电及其现状
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将其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发电是现在采用的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资源化方式,也可利用余热进行供暖、制冷及垃圾的干燥处理等。
2)焚烧发电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垃圾焚烧发电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稳定化、占用土地较少,选址余地大、回收与恢复比较容易,经济效益大。但是相应具有局限性如下:焚烧过程会产生的二次污染的处理技术比较复杂、二次污染处理设备运行费用昂贵、建设与运作管理要求高、建设投资比较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允许变动范围较小、对相关政策敏感。
2.2我国垃圾焚烧技术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我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在国内生产制造,焚烧设备的造价过高,而且维修不方便。其次,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需要适应我国国情,由于国内外垃圾成分和特点的差异性使焚烧炉需要进行改进。另外,我国垃圾焚烧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最后是对焚烧产生的剧毒物质二噁英的分析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3渗滤液水质对厌氧生化系统的影响
厌氧微生物、特别是甲烷菌生长条件苛刻、生长周期缓慢,同时厌氧作为生化系统的前处理工艺,面临更为复杂的水质条件,因此厌氧系统启动和调控恢复缓慢。厌氧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对生化工艺稳定性至关重要。厌氧处理系统稳定性受水质和调控因素影响。厌氧处理系统的调控主要根据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负荷、水力条件,通过对水质监测,调控厌氧系统温度、pH值、碱度、VFA、Eh、负荷等,使之达到一个良好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但是由于焚烧厂渗滤液水质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容易破坏这一平衡,导致系统不稳定。在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因此被认为是复杂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限速反应。水解的效率直接影响厌氧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厌氧微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优先选择易降解有机物作为食物源,而难降解的大分子和长链有机物主要依靠水解作用后再进一步降解,如果这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在厌氧中不能分解成微生物可利用的食物,即使进入好氧,这部分有机物也很难被好氧微生物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活垃圾渗滤液有机物种类有110~130多种,分子量大于20万的有30多种,约占总COD的40%,属于难降解的COD,而这部分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MBR膜,只能富集在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这是影响厌氧处理性能、水量难以提升、运行工况波动的根源,同时反渗透浓液回流中的难降解物又加重了这一影响。在厌氧处理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bacteria,SRB)生长需要与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同样的食物,由于SRB的活性较甲烷菌活性高,这一过程会对产甲烷菌产生明显的竞争性初级抑制。SRB还原产生的硫化氢会对甲烷菌和其它厌氧菌产生毒性,产生次级抑制。
厌氧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培养出优良沉降性能和高产甲烷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如果反应器内培养不出优良污泥颗粒,则反应器不可能在高有机负荷下稳定运行,这已为大量的实践所证明。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由于水质、水量波动大,进水SS浓度高,容易形成负荷冲击,严重影响优良颗粒污泥的形成。生活垃圾渗滤液属于高盐分的水质,特别在有反渗透浓液回流的情况下更是加剧了盐分的积累。盐分越高,水质渗透压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低(影响酶活性),同时高盐分水质含有大量的结垢离子,这些结垢离子会与厌氧代谢产物共同作用形成一种不易溶于酸碱的黑色晶体,形成黑色晶体层,堵塞管路和设备,且层下腐蚀电位通常较高,易造成腐蚀。堵塞造成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降低,腐蚀使厌氧反应器安全风险增大。近几年来,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普遍存在处理能力及运行稳定性波动较大现象,根据其运行情况分析,主要是厌氧处理过程易受渗滤液水质影响所致,其中难降解长链有机物不能充分降解,在反应器内长期积累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4干扰素的应用原理和主要作用
4.1干扰素的应用原理
干扰素主要由休眠状态的多种活性酶及类似聚多糖的物质组成,类聚多糖是骨架和支撑体,酶以分子间作用力附着在上面。当干扰素投进污水后,类聚多糖水解开始网捕二价及以上的盐,并聚合成新生污泥晶核,进入厌氧后,污泥晶核网捕厌氧微生物、COD等开始长大形成一定粒径的污泥颗粒,当厌氧水解、酸化产生的质子被活性酶捕获后,活性酶从休眠状态转入活化状态,并形成中间体,这个中间体就是厌氧水解催化酶,在厌氧水解催化酶的作用下,渗滤液中长链有机物水解加速进行,分解成链长较短的有机物,在一定的停留时间内,如果中间体足够多,长链有机物的分解会持续进行下去。新生污泥晶核对厌氧微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从而可促进更加致密颗粒污泥的形成,使颗粒污泥更容易积累和富集在反应器内,增强污泥活性,提高了抗负荷冲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干扰素通过网捕二价及以上盐形成了污泥晶核,则降低了结垢离子浓度,从而降低了形成黑晶的趋势和速率;干扰素组成中还包含有其他活性酶,例如硫酸根还原菌抑制活性酶,截断硫酸根转化成硫化氢的路径,减少了硫化氢的形成。
4.2干扰素的主要作用
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和促进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效果和稳定性:1)促进原水的水解作用,提高难降解大分子及长链有机物的降解,增强水质的可生化性,为厌氧及好氧提供可利用的碳源;2)促进厌氧污泥的颗粒化,增强厌氧污泥活性,提高反应器的抗负荷冲击能力。3)抑制硫酸根的还原,从而降低可溶性硫化物对甲烷菌及其它厌氧微生物的毒性和抑制,降低其对设施的腐蚀。4)抑制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的黑晶形成,从而减少设施维护,延长厌氧污水处理设施的检修周期。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将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建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挥环评作用,对环保部门审批项目、赢得市民支持项目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潇江.浅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重点[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0-20
[2]黄道建,陈晓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施工阶段环境监理要点分析[J].建设监理,2017,16(2):69-72.
[3]尹盈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与管理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24(12):92-93.
[4]姚国峰,汪海波.浅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废气污染防治技术[J].安徽化工,2017,43(4):22-23.
论文作者:刘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污泥论文; 有机物论文; 反应器论文; 水质论文; 垃圾焚烧论文; 干扰素论文; 活性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