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0040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行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被提到了日程,但随之而来的建筑结构裂缝问题成为了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难题。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裂缝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建筑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裂缝问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0引言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比较棘手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结构裂缝问题。因为造成裂缝问题的情况有很多,这给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最大限度避免裂缝的产生。基于此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进行了探索。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随着建筑需求的增加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裂缝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防止裂缝的产生,以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1.1因塑性变形导致的裂缝
这一类型的裂缝通常会在混凝土硬化之前产生,因为混凝土在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处于上方的混凝土均匀沉降受到限制,从而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结构当中,钢筋的直径以及骨料的直径过大或者是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都会降低混凝土水平方向的收缩水平,垂直方向收缩能力不变,进而造成建筑结构出现不规则的裂缝,这类型的裂缝通常表现为平行,裂缝间的距离为0.3~1.0mm左右,且裂缝本身也有一定深度。
1.2工程施工粗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为了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砌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期间,工程监管力度不够,工程设计人员没有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致使实际的建筑施工与设计不符,其次在匆忙赶工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材料的选择过于盲目性,如果一些建筑材料选择不得当,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建筑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执行,比如,为了防止墙体承受巨大压力而出现裂缝,可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PMa时才可在其表面施加压力,确保每一步建筑施工都达到施工要求,为后期的建筑施工奠定扎实基础。
1.3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
温度应力是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通常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其内部热量无法及时的散播出去,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部温度远大于外界温度,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拉应力,同时内部受到压应力,最终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以后,由于混凝土的育龄期较短,其抗拉强度还比较低,在其受到的拉应力大于其本身所能承受的的拉应力时,建筑结构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1.4应力裂缝
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结构发生突变而造成的。其中比较常见的裂缝形式有炭化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以及自身收缩四种。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便进入了硬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混凝土的内部水分逐渐挥发,其体积也随之减小,进而出现收缩,在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会受到支座的影响而无法自由收缩,在约束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混凝土板开裂,开裂的地方通常为受力较为集中的地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2.1慎重选择原材料
尽管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但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且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分析,有很多建筑问题都是由于在设计阶段没有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有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选择的都是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原材料,因此出现质量问题是意料之中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要明确使用原材料的型号、规格,且在选择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合作的厂家也要有较高的信誉度,在对原材料进行审核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流程,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原材料质量。
2.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人是控制整个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指明建筑施工的顺序、步骤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可以插入相关图片进行解释,以确保建筑施工方案顺利有效进行,由此可见设计方案是由设计人员制定的,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决定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他们的责任意识,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进行考核并组织相应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对于一些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责任意识淡薄的施工人员要及时的替换,保证整个施工队伍长期处于高意识、高标准的水平。
2.3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结构
由于不同建筑材料的变形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尺寸相对较大的建筑工程结构而言,由于温度或变形导致的应力变化也相对较大,如此一来,极易导致楼板与墙体间横向裂痕的产生。经研究发现,应力的大小与建筑材料结构的尺寸间不是线性关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应力控制的问题,尽可能将建筑结构的尺寸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合理选择布局方案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实际受力明确、均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定选用钢筋的数量与规格,尽可能避免由于建筑结构本身出现裂缝。
2.4控制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建筑设计阶段要明确指出混凝土浇筑的方案、步骤以及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裂缝的产生,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最为困难的步骤就是建筑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施工人员技术达标,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培训,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合格。
2.5温度应力应得到合理控制
温度对建筑物裂缝有很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温度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多的建筑材料进行处理,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混凝土的厚度可以减小。冷却混凝土石材可以降低其内部温度,达到散热,其次,可以降低纵向顶板梁的高度,最后,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物结构收缩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可以在浇筑后做好后期的改进,如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和干燥,可以洒水。在混凝土建筑上,或者用物体覆盖它。避免阳光直射是控制温度应力,避免建筑物开裂的有效方法,裂缝现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尽可能避免裂缝的产生,必须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地质环境和温度等因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理,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2.6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须有一个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针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管理体系应强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过程,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贯彻“以家庭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施工设计人员在施工现场参观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规定,因地制宜,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是提高建筑管理水平,避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的必要手段。
3.结语:
裂缝现象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们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工程地质环境、温度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裂缝的产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督,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必成,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120-124.
[2]陈智才.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3):193-194.
[3]徐航新,余佳.关于建筑结构设计预控工程裂缝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6(19):193-194.
论文作者: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应力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