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广东工业的整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5年初,周恩来总理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领导了对各个领域的全面整顿。广东工业在贯彻执行邓小平全面整顿工作中,结合木省实际,整顿的指导思想明确,措施比较具体,因而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一、整顿前广东工业的状况
解放前,广东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只有7.58亿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广东解放后,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奋斗,至1974年,25年间,广东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1974年,广东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1倍,年平均递增13%,比1965年翻了一番多。〔1〕但是,发展速度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5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第9个年头,广东工业发展缓慢,生产搞不上去,暴露出许多问题。交通运输不畅,国家计划调进广东的物资调不进来,如煤炭调进计划,1974年就落空48%,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港口管理混乱,平均主义严重,工人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造成货物压舱。广东的钢铁工业由于煤炭供应紧张,焦比高,钢的年产量一直在20万吨左右徘徊,1973年,全省钢产量达到23万吨,而1974年又下降到17.8万吨。
广东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受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影响,以及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全省许多工业企业的领导班子存在“软、懒、散”问题。有的地方派性严重,企业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同时,广东的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广东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又是沿海地区,不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地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搞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已经是很不错了,因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多年年有”〔2〕,致使工业生产徘徊不前,落后在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后头。
二、广东工业整顿的全面展开
1975年2月至3月间,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央召开了解决铁路问题的全国工业书记会议,并于3月5日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即中央9号文件)。广东省迅速进行了传达贯彻。月8日,省委召开了全省电话会议,对深入贯彻中央9号文作了具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也都普遍召开了工业书记会议和铁路沿线工作会议,具体落实整顿工作。广州铁路局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工作会议,提出了贯彻9号文件的行动口号:“精神要振,声势要大,劲头要足,行动要快,工作要细,迎头赶上先进,坚决甩掉落后帽子。”〔3〕广东还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木省实际,抽调119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到重点地区、部门和厂矿企业,采取开门整风的方式,对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部分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实行一层抓一层,一级抓一级,调整了一些“软、懒、散”和派性严重的领导班子。广州铁路局于4月10日调整了分局一级的领导干部8人,广铁分局也对各站段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排队摸底,提出了调整方案。同时,全省各地进一步改善铁路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湛江市召开铁路工作会议时,把铁路、公安、民航、港口等几个单位都找来参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介绍保护铁路的知识和经验,制定保路公约。
经过初步整顿,4月上旬铁路运输形势迅速好转,超额完成了任务。广州铁路局平均日装车2308辆,比3月上旬多389辆;广铁分局日装车787辆,比3月上旬多58.9辆,客车正点率达95%,货车达90%,广州铁路南站4月15日货物积存已降至3.7万吨。
同年5月,中央又召开钢铁工业座谈会,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任务。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整顿钢铁工业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6月4日,中央作出《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指示》(即中央13号文件》,并批转了冶金工业部《关于迅速把钢铁工业搞上去的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完成1975年钢铁生产计划。
6月10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了有近百万人参加的全省电话广播大会,宜读了中央13号文件,传达了邓小平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要求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高潮。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听传达后,深受鼓舞,精神振奋,反映强烈。大家一致认为,中央指示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大家说,中央9号文抓了铁路,畅通了国民经济大动脉,现在13号文又抓钢铁生产,这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整个工业生产大上快上,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11日,省委全体常委和省革委会的主要领导,分别到广州钢铁厂、广州轧钢厂调查研究,和干部,工人座谈如何落实文件精神,把工业生产搞上去。工人们表示“宁流自己千滴汗,不欠国家一两钢”〔4〕。
6月中下旬,省委召开工业会议,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贯彻中央13号文件。参加人员有各地区和中等城市主管工业的书记,大中型厂矿党委书记共400多人。广州市工业会议也同时召开。会议围绕工业整顿,研究如何促进工业大干快上,学先进、找差距、揭矛盾,特别是从领导班子上找原因,并制定具体措施。省委领导在讲话中,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工业发展缓馒的责任,省委决心通过贯彻中央13号文件,使全省工业生产有新的变化。
8月上旬,省委又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检查各地贯彻落实中央13号文件情况。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地贯彻是认真的,行动也是比较快的。金省的工业整顿累紧抓住整顿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落实党的政策,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等4个方而来展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从检查工业生产为什么上不去和上得不抉人手,对照中央13号文件,解剖典型,对比分析,找原因、揭矛盾,端正思想政治路线,促进工业大干快上。佛山地委在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抓了全地区12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典型解剖,找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以点带而,推动全地区工业企业的整顿工作。
(二)突出抓领导班子的整顿工作,认真解决各级领导班子中存在的“软、懒、救”问题。到8月上旬,佛山、海口、江门、汕头、肇庆、湛江、韶关、惠州等8个城市的841个企业中,已调整领导班子的有133个,还准备继续进行整顿、调整、充实的有102个。〔5〕
(三)看重抓了一些“老大难,企业的转化工作。全省各级党委都派出工作组,由党委负责人带领,深入到“老大难”企业蹲点,帮助领导班子整顿,认真解决这些单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落后面貌。四望嶂矿务局原是个“老大难”单位,生产长期上不去,通过整顿,迅速改变丁落后面貌。7月份生产原煤超过原订月计划的26%,比6月份增长了1.3倍。电白盐场过去盐业生产长期上不去,工作组进驻该场后,帮助领导班子整风,克服“怕”字当头,软弱无力的状况,调动起广大职工的积极性,7月份原盐产量创75年来月产最高纪录。
(四)组织各行各业支援工业。各级党委都把关心职工生活问题,列人议事日程,领导成员分工负责。财贸部门积极面向生产第一线,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切实搞好工矿企业特别是矿山的生活物资供应,做好对工矿企业蔬菜、副食品的供应,改善职工生活,保证职工有充沛的精力夺高产。
8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草稿,由于“四人帮”的干扰阻挠,这个文件未能下发,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广东况彻了这个文件基本精神,抓了工矿企业的整顿,工业生产有了明显好转。11月底,“四人帮”掀起所谓的“反击右倾翻实风”,广东的整顿工作被迫停止。派性势力乘机妄图大乱广东,由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与斗争,工农业生产尚能正赏运转。
三、广东工业整顿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975年广东工业的整顿在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方针政策报引下,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工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仅上半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和铁路、海运、航运的客、货运量都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全年任务过半”〔6〕。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3%,许多生产指标创造了新纪录。3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1975年广东工业提前20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8.88亿元(1970年不变价),比1974年增长15.6%,5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煤、钢、发电量、原油、原木等主要产品都先后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大部分产品质量有了提高。铁路、海运、航运、公路的客、货运量也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整个工业生产的增长幅度是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最大的一年”。〔7〕
经过1975年的整额,广东工业有了明显好转。1975年广东工业整顿的经验主要有:
第一,要把工业生产搞上去,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团结战斗、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
整顿开展以来,广东针对企业领导班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软、懒、散”的问题,以邓小平关于全而整顿的指示为指导,狠抓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具体做法是:普遍进行整党整风,揭矛盾、找差距、增强战斗力,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对一些领导核心较强,生产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主要由企业领导班子自已整顿,通过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对问题比较多的单位,由上级党委派工作组协助企业领导班子整顿,联系班子内部的问题,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上帮、下促,解决好领导班子的干劲、作风和团结问题。在思想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集中解决一批“软、懒、散”的领导班子。
在整顿领导班子中,省委还专门向全省推广了海南整顿领导班子的经验:一是党委领导,书记亲自动手,这是关键的一条。二是区党委亲自组织力量,对各个局和重点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三是集中一段时间,召开部、委、办、局,自治州,海口市和重点企业会议,按照中央13号文件精神,对照检查,会内会外相结合,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思想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集中解决。四是在整顿过程中,区党委领导亲自做干部的思想工作。五是在整顿了局一级和重点企业领导班子后,即布置各县按照区党委的办法来解决各县工业局和企业的领导班子问题。海南区党委整顿领导班子的经验,概指起来四句话:“党委领导,书记动手,依靠群众,集中解决”〔8〕。
全省推广海南的经验,先后整顿了3192个县级以上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经过整顿,许多单位的领导班子,学习大庆经验,改进领导作风,制定了加强班子建设的措施,企业的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第二,要把工业生产搞上去,还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消除派性,批判无政府主义,搞好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四人帮”横行期间,到处挑动派性,鼓吹无政府主义,其流毒很广,危害很大。广东的派性活动平时比较隐蔽,但一有风吹草动,就“旧病复发”,兴风作浪,制造事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还有张口骂人、动辄打入的“人王”:整天懒洋洋,懒到用脚代手开机器的“蛇王”;小偷小摸不断的“鼠王”〔9〕;有的结伙寻衅,要流氓等。这些现象虽然是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
1975年的工业整顿开展以后,省委在整顿企业领导班子的同时,还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在全省开展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性,消除派性,正确对待“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沦”和反潮流运动。开展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管理等问题的教育,揭露、批判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表现与危害,逐步建立企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省委还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表彰先进,树立标兵,在全省推广马安煤矿狠抓工业生产的经验,井作出了学大庆,赶遇安的决定。马安煤矿是广东工业学大庆的一面红旗,马安的领导班子在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生产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狠抓煤炭生产不放松,带出了一支待别能战斗的铁人式工人队伍。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全省许多企业出现丁“入换思想厂换貌”的新景象。韶关钢铁厂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生产指挥系统也大为改善,尤其是炼铁车间的广大职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整顿以前,交接班制度很不健全,上班迟到早退,在高炉外边陲觉,打钟出铁,三叫不来,现在交接班制度建立起来,连炉台也打扫干净,然后才交班。而且各高炉之间的职工,互相展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你追我赶,高妒生产开始出现了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抓住薄弱环节,以大会战的形式,开展大协作、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紧密配合,互相支援,以完成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东工业在1975年的整顿中取得较快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1975年,东根据文农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在开展工业整顿的同时,组织了四项大会战,即增产原煤100万吨,降低炼铁焦比,扩大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提高柴油机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匹马力,两机(柴油机、农机)配件生产能力达到1亿元产值。在大会战中,全省各地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树立全局观念,打破工种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界限,进行社会主义大协作,取得显著成果。到1975年底,原煤已增产150多万吨,增产部分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全年的产量:炼铁焦比下降15.5%;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其中1975年配套、改造和新建增加的生产能力,相当于过去15年里建设的小氮肥厂生产能力总和的三分之二,其建设速度之快,超过了历史的最商水平。至于形成100万匹马力的柴油机生产能力和1亿元产值的两机配件生产能力,也于年底接近完成。
1975年底,由于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广东的工业整顿同全国各方面的数顿一样,被迫停止。但是,广东工业经过1975年的整顿,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当年广东工业数顿的许多宝贵经验,对于今天广东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注释:
〔1〕〔2〕《刘田夫回忆录》,第366、370页。
〔3〕省委经济工作小组办公室:《各地深入贯彻中央9号文的情况》、1975年4月26日。
〔4〕省委经济工作、组办公室:(传达贯彻中央13号文件情况汇报》,1975年6月14日。%
〔5〕〔8〕〔9〕《刘田夫文选》,第182、199页。
〔6〕(南方日报),1975年7月15日。
〔7〕《南方日报》,1975年1月13日。
标签:工业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