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探索论文

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探索论文

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探索

郑向群 唐山师范学院人事处

摘要: 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育的主力军。地方师范学院校要更好地担负为基础教育培育优秀师资的重任就要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下功夫,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立德树人模式。本文认为,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在充实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通过挖掘校史校情、弘扬地方文化精神资源和红色文化丰富育人内容、构建立体化全过程的育人载体等方面探索富有特色的育人模式,提升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模式;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曾经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培育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很多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各级各类教学名师都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为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这就给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地方高师院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更加艰巨,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探索符合地方师范院校发展实际的立德树人模式就成为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深化立德树人精神内涵的认识

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的认识,站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师范院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师范院校应该提升对立德树人认识的政治站位,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认识师范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地方师范院校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教育而言尤为重要。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中,要把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摆在首位,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

师范院校要深化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专业思考,从专业内涵建设的高度深化师范教育立德树人的认识,拓宽教师教育的历史视野、国际视野,通过比较借鉴拓展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理论认知和专业认知,从而提升我们实际工作的能力。

3.3.6 增加护理人员对实践的控制感 控制感是个体知觉到的改变事件的能力。目前,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相应设施配套不够、观念陈旧等原因,护理人员很难做好对本职工作的掌控,因此,保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合适安排护理人员配置和排班,提供良好的医疗物资配备,将护理人员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尊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性,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医院事务管理,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发展性、支持性、自主性的护理工作环境,强化护理人员对实践的控制能力。

二、丰富立德树人育人的具体内容

以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厚植立德树人教育的基础。地方师范院校有过辉煌的历史,都曾经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作出过基础性贡献。因此,我们今天重提师范教育就是要立足校史校情,把师范教育的历史、情怀融入到每个年轻的学子成长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使每个师范学生热爱师范,热爱教师教育工作。

挖掘地方文化和红色文化丰富立德树人的内容。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培育师范学生的家国情怀很好的资源。唐山师范学院就以抗震精神办学,大钊精神育人,把地方文化研究、精神的研究传承和师范教育、立德树人育人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融合起来。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一举两得。

(4)烘干转筒内有专门的烟气通道管,沸腾炉烟气首先通过烘干转筒中间的中空管到达烘干转筒的尾部,然后又从烘干转筒尾部沿烘干转筒内圆四周布置的管道返回转筒头部,经排烟口排出。物料不与烟气接触,只与灼热的烟气管接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三、构建立体化全过程的育人载体

地方师范院校要把师范教育和立德树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好思政课的实践教育,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地方师范院校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应该突出地方和师范特色,构建立体化、全过程的育人载体。具体体现为,在育人过程中,注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加强思政实践课和第二课堂建设,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师范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注重和中小学爱国主义基地、德育师范基地以及音体美等专业的优势,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广大同学从思想深处坚定“四个自信”,从内心深处认同思政课,喜欢思政课,自觉自愿融入立德树人育人的全过程。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实践中,我们应该挖掘发现当地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发现那些地方先进文化的代表,把这些内容很好地融入学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成为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模式的突出特点。

师范院校还应该在开发利用自媒体、新型媒介手段,深刻认识媒体融合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把立德树人和新的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育人媒介和载体。

师范院校还应该有效借助政府、社会、家长等多元力量延伸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将学校、家庭、用人单位和社会纳入到学生的培养系统中来,使得立德树人育人实现全员全程的有效衔接,以期调动各方的积极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升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优秀师范人才的需求。

综合偏态(S)、峰态(K)、和分选系数(δ)分析:几乎全部样品点分选较差;峰态主要介于平坦~尖锐,且不同位置堆积体表现出的峰态有所不同。偏度都大于零,表示流水搬力强,其粒径较小的颗粒在该地分布较少。

参考文献:

[1]唐勇.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00-104.

[2]李晓华,张春海.论“新师范”育人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139-141.

[3]王睦芳,杨洁敏.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8):25-26.

标签:;  ;  ;  ;  ;  

地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