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柯海熬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柯海熬

柯海熬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依据,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岩土勘察工作中经历的一些工程实践,总结经验,以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依据,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但因为勘察工作技术性、区域性较强,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刚刚进入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经验不足,造成勘察工作中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勘察报告质量较低甚至出现原则性错误。鉴于该现状,笔者总结了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经验,以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

一、前期工作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岩土工程勘察最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承接工程勘察任务后,应及时了解该项目相关的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型式、拟采用的基础型式、荷载大小等要素,同时应收集该项目所处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等资料和周边地块的地质勘察资料。收集了详细资料之后方可进行勘察方案编制工作。

2、现场踏勘

一般勘察工作时,建设场地大部分为空地,部分场地比较偏远,未曾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勘察工作前应尽量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现状和交通运输、水、电等情况以确保勘察工作顺利进行。

某工程位于滨海地带,因在周边进行过多个项目的勘察工作,对该区域情况比较了解,笔者就没有进行现场踏勘。结果设备进场时发现该场地原为水产养殖塘,大部分区域均为水体,水深1m左右,不搭建施工平台的话根本无法进行施工。当时签订合同时未考虑该项费用,而且因为搭建平台和机具搬迁,勘察工作根本无法在预定工期内完成

3、沟通和联系

编制勘察方案前,应与建设方、设计方进行沟通,了解设计意图,并确定是否有优化基础设计,降低工程费用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可能。

某工程位于沿江地带,上部为软土层,下部为深厚卵、砾石层,设计要求采用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小于3600kpa。根据该设计方案,桩基进入卵、砾石层深度近20m,因中间夹有密实度较差的圆砾层,且承压水压力较大,桩基施工中漏浆、坍孔严重,施工难度极大。后来设计方进行调整,采用后压浆技术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大大减少桩基进入卵石层深度,施工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勘察之前做好沟通工作,直接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后压浆技术,勘探孔深度就可以大大减少,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勘察方案编制

勘察方案作为勘察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其作用十分重要。编制勘察方案必须尽可能的详细,勘察工作量、原位测试方法和数量、采取试样位置和数量、土工试验方法和需要的物理力学指标特别是一些特殊项目必须明确。应参考周边地质情况,计算勘察工作所需时间,并综合考虑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维修、设备搬迁等因素,合理安排工期。

二、外业施工阶段

1、勘察点的测放

勘察点位置的准确测放是勘察资料准确性的基础,勘察点的坐标、高程测量要符合勘察规范的要求。因为勘察点测放偏差引起的错误将直接导致勘察资料作废,特别是一些市政工程,因勘察点测放不准确,在施工中损坏电力、通讯设施,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亡。

某工程位于山前坡地,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起伏极大。工程设计时,因设计方使用的地形图错误,导致总平面图坐标系统错误。勘察时因规划部门尚未进行场地定测工作,所以直接按照建筑总平面图所示坐标进行测放勘察点,并开展勘察工作。工程开工前进行场地定测放置界桩后才发现与原勘察位置相差30余米,勘察资料全部作废,最后只能重新进行勘察。

2、对勘察方案的严格执行

勘察施工时,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勘察方案,对勘察方案中提出的要求严格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勘察方案作为现场施工指导性文件,对勘察工作做出了详细要求,是实现勘察目的的基础,现场施工时如果不执行或者没达到勘察方案要求,会造成无法取得必要的物理力学指标,编制勘察报告时就没有依据,直接导致勘察报告不合格。

3、应根据现场地层情况灵活操作

勘察工作中经常出现地层变化较大,勘察方案中未做规定的情况,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以免造成疏漏。

三、勘察报告编制阶段

1、相关规范的合理应用

勘察报告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合理应用规范是勘察报告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

(1)必须按照工程项目性质采用相应的规范。因为各行业要求不同,采用的规范也不同,其地层定名、级别划分、计算公式、技术指标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如围岩分级问题,公路工程勘察规范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分类方法就完全不同;如基础设计问题,公路桥涵基础设计规范和工民建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计算公式、技术指标等均不一样。所以必须按照工程项目性质采用相应规范,提供相应指标,否则设计部门根本无法使用该勘察报告。

(2)应及时按照新版本规范进行编制勘察报告

规范因为使用条件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经常出现修订版或者新版本,技术人员应及时学习新规范要求,按照新规范进行报告编制工作。

2、岩土工程技术参数建议值的确定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有平均值、标准值等,不同的指标需要提供的建议值也不同。如物理指标一般提供平均值,力学指标如剪切强度指标之类需提供标准值。

有的指标因为实际操作因素不能直接应用,须进行转换后方可使用。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因为岩石力学试验样品的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对样品规格有严格要求。现实勘察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圆柱形样品,标准试样要求高径比为2:1,如高径比不为2:1时,需按公式进行转换。因勘察手段和试验设备限制,岩样的高径比很难满足要求,故对试验数据应进行高径比转换,求得标准抗压强度再进行统计,方可提供使用。

3、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建筑场地类别一般根据波速测试成果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划分。但是,对一些特殊场地,特别是一些山前地带的建筑场地,因为覆盖层厚度变化比较大,场地类别划分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某工程位于低山山麓,基岩面起伏较大,部分区域中风化基岩直接出露,基岩埋深最深的地段覆盖层厚度超过80米,如何划分该场地类别就没有一个标准划分方法。笔者按照每幢建筑物分区进行了场地类别划分;同时考虑到该项目为全地下室,应该作为整体工程考虑,便根据最不利原则,对整个场地进行划分;按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提供不同的抗震设计参数。至于最终应该采用哪个参数,应该由设计部门按照设计意图和要求进行选择。

4、基础方案建议

根据勘察结果,对建筑物基础方案提出合理建议,是勘察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勘察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对建筑物结构型式、荷载进行认真分析,并与建设方、设计方进行沟通,同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施工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建议。

报告编制人员必须对基础施工技术有全面了解,清楚各种基础型式的适用性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采用软土地基处理,必须明确地基处理方法是否适用,周边地区是否有过该方法的成功案例,地基处理的施工周期需要多久,能否满足建设工程工期要求等。又如采用预应力管桩,须了解当地的管桩供应情况,是否能提供所建议的管桩规格,场地周边的已有建筑物距离,管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建筑是否造成不利影响,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否满足有关部门要求等。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需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顾晓鲁等主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柯海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柯海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