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从马克思文艺理论角度浅析论文

“以人为本”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从马克思文艺理论角度浅析论文

“以人为本”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从马克思文艺理论角度浅析

张苏银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21100)

摘要: 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基本思想内涵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了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对于突出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与马克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一致。

关键词: 以人为本;城市开放空间

从狭义层面理解,所谓城市开放空间,主要是指给予人生活、学习、沟通与交往等的室外空间,同时,它也是人与自然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我国在建设城市开放空间过程中,其建设标准主要是以设计者主观的价值观进行设计的,过分的注重外在形式,却忽略了设计的本源是为人服务。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是因人生理、心理需要而存在的,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切不可本末倒置。如今,世界的文化已经意识到并且关注那些涉及到人的自身综合性状况(如感受、精神、体验、视觉)等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解读

1.“人”的概念

马克思在他的不同的著作中深入的研究了人的本质:1.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的活动。劳动是人类区别与其它动物的根本性特征。2.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指出人的需要等同于人的本质。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论断了人的本质,但是其核心内涵是一样的:以人为本。

在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关于“人”的理解,指的是普通的人,具体的人,是人民群众的人,是富有人性的个体。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并不是为了不存在的人或事设计的,而是为了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真实存在的人而进行设计的。“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才是“以人为本”的好设计,才能正确领悟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真谛。

2.“本”的概念

对于“本”解释,有两种涵义:一是事物的根本,二是世界的本源。“以人为本”中的“本”属于第一种释义,是事物的根本,与“末”相对。在现实世界中,人的根本是人的自身。马克思的最高理想就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物是基础,人是主导,人要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既是对马克思最高理想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之源。

二、开放空间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1.功能性设计

“形式服从功能”是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开放空间是人与人、人与物进行各种信息交流的场所。从马克思文艺理论“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根本功能来看,使用、审美、认识、教育等功能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使用功能是设计的基础,违背了功能性的原则,无论是何种设计,其设计最终都会走向失败的。

城市开放空间中可持续设计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设计。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可持续设计理念表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浪费,不损耗,以人为本,以资源为辅,相辅相成,确保空间的可持续性。在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初期,设计者必须系统的考虑开放空间可持续的全过程。只有遵循可持续性设计原则,才能合乎人类、合乎自然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自然人化”的理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的自然化是指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对自然适应的过程;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自身生存的环境,因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对于空间自然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心理性设计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空间环境,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期望,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引导着人们产生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依据人体心理学,可以将人的心理需要分为三个方面: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隐私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在开放空间设计时,必须着重考虑使用者的安全需求,使人避免处于有各种安全隐患的空间;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接下来就是社交需要。当社交需要成为设计的主要动力时,人们就会把开放空间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人际关系的场所;隐私需要是继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之后凸显出来的需要,设计作为人的主观活动,设计者必须真正的了解人们的各种心理和隐私需要。如高大的树木形成的半围合空间不仅给人生理上的安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护了人的隐私性。关注不同心理需求的开放空间设计,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本源,给设计强而有力的支撑。

在国企海外总体形象较好的同时,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不良商业行为和不佳社会责任表现,特别是在合规治理方面,在反商业贿赂方面,在为拿到订单而低价竞标方面,在环保、劳资、社区纠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西方媒体恶意炒作留下可乘之机,在一些地区加深了东道国民众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形象的成见,不仅企业利益受损、海外发展受阻,还可能影响国家双边经贸关系,甚至不得不动用外交资源予以解决。

3.特殊性设计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充分说明了人的重要性,对人的理解并尊重是当代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如悉尼的沃尔顿公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午餐、聚会和娱乐休闲的场所,既非常适合那些单独人群来到公园,同时又适合那些成群结队而来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非常愿意来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从人的角度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此公园设计成功的原因。

开放空间是为城市中所有人群提供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的空间,这就要求在开放空间中无论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还是健全的成年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符合所有人群。不同的人群因其自身心理与生理的差异,因而对于开放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他们的需求却常不被理解或者不能很好地的在开放空间设计中得到体现。开放空间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就是要最大程度上的消除由于生理、心理不同带来的障碍,使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使用该空间的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城市开放空间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乡村美食方面,里昂的联合检查组与旅游办公室合作认证的里昂传统餐厅的代名词“Bouchon Lyonnais”,可以证明餐厅不仅具有质量保证,还能烹制最典型和最正宗的里昂菜,对推动乡村饮食的规范化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4.可持续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是是现实生活的写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需求体现的场所。城市开放空间凝聚了人们对于现在或者未来生存空间的憧憬与向往,那么要体现出这种令人憧憬与向往的空间,以人为本理念尤为重要。在开放空间设计中,人是设计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内容,设计不仅要体现人们的意识形态,而且在设计时还要具有可持续性,使之适应各种空间环境的需要,尽量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

宝清县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量分配极不均衡,春季作物播种时节常常发生干旱现象,水资源短缺及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宝清县粮食生产困境的重要措施。2012—2015年国家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节水增粮行动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宝清县节水增粮行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宝清县地下水资源量时空分布规律,可为宝清县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对指导节水增粮行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发展的启示

1.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基石

可持续设计是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关系上考虑衡量的设计。在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不独立于自然,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作为高级智慧的物种,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

2.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和谐统一

在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光照、风雨侵蚀等)的前提下,开放空间人的设计应当充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使开放空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圣巴勃罗公园就是典型的没有将功能分区的空间代表,偌大的空间却完全忽视了步行系统,没有人行道,也没有便于人们非正式交流或者安静休息的座椅,其内的设施野餐区和游戏场没有得到充分足够的利用,游戏设施很枯燥,无法满足儿童的需求。这种将开放空间功能模糊的处理、完全忽视人们需求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空间的使用率降低,整个空间活力逐渐丧失。

恩格斯曾批评的指出有些人一味的追求美的事物或者美的视觉感受,却忽略设计的初衷—为人服务。在这一点上,设计者值得深思—如何真正的实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古人或许就更早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如陕北人民居住的窑洞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利用当地天然形成的地形和材料制作而成,成本低廉,冬暖夏凉,是“人化自然”的体现。当然,在现代,也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将人与自然、物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例子,如长城脚下的“竹屋”,其建筑是由竹子外形做建而成,屹立在狭窄的山石上,伸展的姿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大量竹子的运用,体现了东方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与艺术风格。

企业提供旅游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学校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指导学生巩固职业技能,中职旅游学校可以与很多企业交流合作,达到教学实习目的。可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培训课程,设专题讲座,开展指导工作等。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课往往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他们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形象生动、实用性更强,可以把行业中新变化、新动态等带入课程,引进实际案例教学,更能有效指导学生,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不断的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放在第一位是正确,并且是永远不会过时,这是设计者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底线,是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建设当代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梅林.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新建,喻德荣. 《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J].艺术与设计,2008.

[3]何晓佑,谢云峰 .《人性化设计》[J].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美)芭芭拉-科瑞丝普.《人性空间》[M].孙硕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丹麦)杨-盖尔. 《交往空间》[M].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张苏银(1994- ),女,汉族,籍贯:江苏宿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方向:环景设计。

标签:;  ;  ;  

“以人为本”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从马克思文艺理论角度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