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运行中的五个问题亟待解决_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运行中的五个问题亟待解决_社会保险论文

当前社会保险运作中五个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险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加快社会保险改革,加速构建新的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改革深化的攻坚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机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保险步伐明显加快,失业保险、养老(离退休)保险、工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农村农民养老保险都正全面铺开。近几年社会保险工作的展开和运作,为保证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探索新时期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据笔者最近对某市社会保险工作的调查和了解,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也反映出目前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险在运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这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若不对此认真研究,迅速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那么将对社会保险的整体推进造成极大妨害。

1.性质蜕变:社会保险变成商业保险。

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社会保险是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存保证,是国家行使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福利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二次分配和吸纳部分社会成员的贡献,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为市场竞争的不利者提供一定的生存援助,从而维持整个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定义在此层面上的社会保险性质包含福利性、社会性、行政性、单一性等特点,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业性质截然不同。商业性人寿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一种契约性的商业行为,在投保人方面,既是为追求更高生存水平的一种投资行为,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在保险人方面,是一种客观上带有社会公益性的商业行为,保险人追逐的是商业利润。

然而调查表明,现行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在性质上出现趋同现象。主要表现是“谁交钱、谁受益”;“多交钱、多受益”;“不交钱、不受益”。保险对象最终享受的权益仍是自己投入。这种现象在一些亏损企业反映的相当突出,其负面效应自然显而易见。一是无钱的企业职工不能依法享受到社会保险,既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会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钱的企业认为,我自己有能力给自己的职工提供保险,何必多一层麻烦,多一层扣除(管理费)。若将此笔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会产生经济效益;若存入银行会既方便又可增值。三是社会保险机构运作中“向钱看”的行为在社会公众中形成“保险主要是要钱”的形象。社会保险这种性质上的蜕变使当前有关社会保险的宣传变得一文不值。

2.目的错位:消除包袱变成增加负担。

改革旧的社会保险体制,构建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目的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剥离企业社会保障功能,使企业消除包袱,轻装上阵,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细胞,从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分工开辟通路。但是,从目前社会保险运作的结果看,目的显然没达到。社会保险不仅没有使企业消除包袱,反而增加了负担。首先,企业增加了当期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用于失业、离退休养老、工伤医疗、生育等五项保险项目交费标准为全部在册职工工资总额的17%,另加上职工个人新扣除的部分和35%退休费用,一个千人企业,一年下来,要上交保险管理机构数十万元的保险费用,这对于主要靠负债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负担。其二,不能消除包袱。当前一些地区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的离退休养老费支出仍由企业自己的交费中支出,倘若企业无钱交费,社会保险部门则不负责保险,包袱仍由企业背。所谓社会统筹、打富济贫实在是只有“打富”,没有“济贫”。社会保险机构这时已蜕变为赚取保险管理费的收费机构,企业亏损倒闭造成的社会震荡却日见明显。

3.资金难筹:强制统筹变为友情募集。

履行社会保险职能必须拥有一定的财力作基础。过去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大包大揽,这种大包大揽的方式覆盖面既小,国家财力也承担不起,改革的方向应是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但现实情况是三方出资都存在问题。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日渐困难,据反映,某市劳动保险三家管理机构94年资金到位率不足70%。国家规定的“强制统筹”在现实的扭曲下变为友情统筹,究其原因有4条。 一是企业一家出钱不合理。一方面,国家只出政策不出钱,当地财政也是入不敷出,拿不出钱,这样负担只好仍然转嫁给企业。据对某市劳动保险机构调查,该市从86年开办失业保险至今9年来, 各级财政没有向社会保险投入一分钱,保险基金全部向企业筹措。另一方面,全部让企业来承担这笔费用极不合理。因为在改革前,国家对企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实际上只是一个生产车间,所有利润和积累全部上交给国家,不仅企业不存在劳动和福利保障积累,而且职工个人长期也只拿很低的工资,社会保障全部由国家统一委托企业办理,形成历史欠帐。按说这笔帐应由政府来承担,而不是由企业独家承担。二是目前社会保险性质变异、目的错位,企业和职工没有看得见的好处,所以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同业竞争加剧和结算管理强化都是使银行不能再轻易地从企业帐户上代保险机构扣除保险统筹费用。四是客观上近年来企业效益滑坡,即使政府也难以强令企业出钱。以上四种原因共同作用,使社会统筹的文件精神束之高阁,强制权威荡然无存。

4.资金被蚕食:“养命钱”化作改革成本。

社会保险资金是一笔老百姓的养命基金,这一点,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反复强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会保险在运作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危险的趋势,养命钱被作为改革成本而不断被蚕食。突出表现就是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将富余的干部向社会保险部门转移,致使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机构重叠,冗员充斥,政出多门;不仅如此,政府要求社会保险部门单位企业化经营,“自己养活自己”。这样,财政方面确实是减少了支出,但社会保险却要多增加开支。社会保险资金部分地支付了改革成本,本已可怜的养命钱又被蚕食了一块。如对某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财务统计,某市从86年10月开办失业保险以来,收费近560万元, 而按规定提取的四项管理费用却达250万元(占45%), 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只有30多万元;劳动保险管理局和民政局提取统筹金的5%,从87 年算起也提取400多万元管理费。提取的管理费除盖房发工资奖金外, 也有部分作为财政收入在使用。

5.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保险费难以增值。

社会保险资金作为一项备用性资金,最起码的要求必须保持资金的原有价值量,考虑到不可预见因素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更应该千方百计使之增值。按照目前通货膨胀率加上管理费用提取比例,社会保险积存资金每年必须保持增值率25%以上。但是,有关政策规定社会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非常狭窄,一些可以借鉴的国外保险基金常用的投资商品不能运用,同时也缺少应有的金融机构相配套,目前更缺乏投资资金可靠增值的经济金融环境。一方面,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各级政府在运用上不能不谨慎,一方面,养命钱须保值增值,就必须在运转上求得活力,这一对矛盾如何化解是亟待研究的焦点课题。

如前所述,研究解决以上矛盾和问题已摆在有关决策部门眼前。为此,笔者简要地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解决机构重叠、事权不清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保障涉及部门广,关系到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因此中央与地方都应该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负责具体经办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给付以及资金的投资运用和社会保障服务等业务。并实行政事、政企分开,经办机构必须相对独立。好处是,可以消除部门之间的业务交叉和争执,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地统一营运保险积累基金和加强监督管理。

其次,国家应解决只拿政策不拿钱的问题,下决心偿还历史欠帐,拿出一定的资金作初始启动资金,并且可以采取空转的办法和企业内部建立职工权益帐户的办法(参见《经济管理》93·4 徐开东 )解决社会统筹问题。同时从个人所得税中征收附加保险税,实行“富帮穷”的策略。种种办法,可集思广益,到群众中去,相信“面包会有的”。

再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审查,组建社会保险基金审议监督委员会(非常设机构)。由政府主管社会保障事业的负责人牵头,审计、监督、计委、工会和金融等部门以及社会知名专家、学者、职工代表参加,听取和审议保障机构和财政部门汇报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和基金集中、运用、增值状况,对有关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保证“养命钱”用到“养命”上。

最后,发展信托投资金融机构,开发基金类投资金融商品,拓宽社会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为社会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创造条件和环境。

标签:;  ;  

社会保险运行中的五个问题亟待解决_社会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