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窄门》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论文_聂敏

论《窄门》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论文_聂敏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次提及的概念,笔者将这一理论作为切入点,来阐释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小说《窄门》的叙事特点。首先,热罗姆的叙述与作家纪德“第二自我”的主观思想对立,推翻了第一人称全知叙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主人公阿莉莎受制于第一人称叙事者热罗姆的主观臆断,作家不能自然而然地赋予阿莉莎某些表达自己真实话语的权力;最后,落脚到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引发的功用,即阐释作品意蕴和引起读者共鸣。

关键词:窄门;第一人称叙事;不可靠性

一、第一人称叙事及不可靠性

作为叙事情境的一种主要类型,第一人称叙事是小说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之一,但它在本质上存在局限,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者往往不可信。申丹也提出同样的观点,“故事内的同故事叙述者作为人物,经常与隐含作者创造的作品规范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叙述经常呈现出不可靠性,因此对不可靠叙述的探讨往往涉及第一人称叙述,而不是第三人称叙述。”[1]

小说本身是作家创造的产物,那么作者的介入不可避免。布斯认为,作者直接的、无中介的介入是拙劣的,因此,他提出了“隐含的作者”这一概念,即小说世界中一个作者潜在的“替身”,一个“第二自我”。隐含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他是作品的真正设计者,他属于真实世界并且与叙事者分离,所以是隐含作者将某种视角赋予虚拟世界中的叙事者,而叙事中的真正主体是隐含作者。将隐含作者的规范作为判断不可靠叙事的标准,有利于我们发现一个作品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基本特征以及主导立场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窄门》的开篇“我”作为叙事者还没有把自己作为小说人物展开叙事,而是在与读者对话,向读者解释写此作品的缘由及写作风格问题,从这种明显的“亲切感”可以看出叙事者完全未与读者拉开距离,没有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因此是不可靠的。

二、《窄门》中不可靠性叙事的特点

通常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叙事者不仅要承担完全说真话的义务,而且还要对所叙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当某个事实通过叙事者传递给读者时,读者需要判断究竟是否为客观事实,是否为人物的主观性所扭曲。当叙事者叙述的事实与隐含作者的规范发生差异时,读者就会看到一种“变形了的信息”。因此,纪德笔下“变形了的信息”正是一种不可靠性叙事的体现。

(一)热罗姆的叙述与作家纪德“第二自我”的主观思想对立

热罗姆既是叙事者又是故事的经历者,以“我”的口吻,描述着“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于未来,我寻求的与其说是幸福,不如说是争取幸福的那番无限努力……对阿莉莎的爱情很快便使我断然认定这个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实际上,爱情之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而言,应该是美好简单而纯粹的,而此处热罗姆虽然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就得如此高尚、伟大、复杂,不难看出,这是热罗姆作为叙事者的内心想法,但在《小说修辞学》中,布斯提到纪德,“他自称自己对人物及其所面对的价值的矛盾是中立的”,很明显地看出纪德“第二自我”的中立态度,他并没有赋予叙事者自己的任何主观思想,这就推翻了第一人称全知叙事的真实性、可靠性,而是以不可靠叙事者的话语写出了热罗姆对阿丽莎的爱情愿望。“我所受到的严峻制约,非但不令我厌恶,反而使我得意。”不难想象,没有人愿意放弃自由而忍受制约、束缚,即使因为“感情冲动服从于清教徒的戒律”,无论思想或者肉体受到制约总会令人遭受痛苦的折磨,而十四岁的热罗姆却说被制约并不使他厌恶,而是得意。由此可见,“我”虽认为“梦想的胜利只是在克制自己方面的胜利”,而在读者眼里,热罗姆一再掩饰自己痛苦不堪的意图很明显地被发掘,这与纪德的中立态度相对立。

(二)主人公阿莉莎受制于叙事者热罗姆的主观臆断

整部作品是在热罗姆的讲述中完成,通过一个次要人物且作为阿莉莎的恋人的口吻讲述主人公阿莉莎的语言、行为和心理,就会使得阿莉莎向读者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显得很不自然。

如果读者获得关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想法,是通过次要人物叙事者“我”进行转述的,那么读者怎样才能真正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呢?此时,就应该让叙事者与读者拉开距离,让读者认为作品的叙事者是与主人公毫无干系的陌生人,这样就会造成“陌生化”的效果,不会将叙事者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主人公,这样就会使整个叙述显得比较可靠。但在《窄门》中,热罗姆并不是陌生人,而是阿莉莎深爱的恋人,因此通过热罗姆的讲述来塑造阿莉莎的性格并不具有可靠性。另外,“我对你们说过:我不打算将她的来信全部抄下来。”此处“你们”指的便是读者,通过叙事者热罗姆如此亲切的表达,足以见得他与读者的距离丝毫没有拉开,因此,作家不能自然而然地赋予阿莉莎某些表达自己真实话语的权力,《窄门》中热罗姆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是不可靠的。

三、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引发的功用

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对于作品阐释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读者在阐释作品时能够超越叙事者的感知层面,从而将眼光投向小说的意蕴。《窄门》是一部爱情和自由难以协调的悲剧,主人公阿莉莎就是这样一个决心要进窄门的人,但整个故事是以次要人物热罗姆“我”的口吻讲述,与隐含作者的对人物信念及价值的中立态度相矛盾,纵观每一位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可以捕捉到叙述者的主观倾向,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不可靠性致使读者能够跨越感知层面的信息,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即无论是思想的自由还是行动的自由,作家以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不仅向众人展示了他那颗追求自由和快乐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告诉信奉上帝的选民:人性的自由和本真的自我才是存在的最大理由。

另外,共鸣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产生的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映照,此处,指的是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的共鸣。热罗姆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其叙事的不可靠性使得读者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痛苦与挣扎,即便他不可靠。相对而言,作为作品的主人公阿莉莎在次要人物热罗姆的讲述过程中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情况,但是不妨碍读者对她的同情与敬仰。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她“形影不离”而产生了感情,在思考的同时与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读者对自身的反思,这也是作品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2页。

[2][法]安德烈?纪德.窄门[M].桂裕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15页。

作者简介:聂敏,女,河北唐山人,1990年9月12日,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论文作者:聂敏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论《窄门》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论文_聂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