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民主作风探析_官僚主义论文

周恩来民主作风探析_官僚主义论文

周恩来的民主作风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探析论文,作风论文,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民主作风的表现特征

广泛性。周恩来同志一生崇尚民主,民主思想、民主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工作中,涉及了政治生活、科学决策和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

首先,体现在党内民主上。周恩来是我们党内联系群众最广泛的领导者。他每年都要抽出大量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倾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检查其执行情况。因为他知道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大影响。周恩来同志总是要求大家“说真话、鼓实劲、办实事、收实效”。他说:“要提倡讲真话,即使是讲过了火的也要听。唐代皇帝李世民,能听魏征的反对意见,‘兼听则明’,把唐朝搞得兴盛起来。他们是君臣关系,还能做到这样,我们是同志关系,就更应该能听真话。”他还说:“我们要发扬民主,恢复和加强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在战争年代,军队讲民主,就能打仗。……军队能够讲民主,为什么党内不能讲民主呢?”[1](P.249)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是我们国家根本的社会制度,民主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旗帜,民主生活也应该是我们正常的政治生活。在党内民主生活正常情况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科学的制定并能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得到顺利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周恩来同志深谙此理,因此他总是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实践。

其次,体现在民主协商中。民主协商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我们党提供咨询、共商国是的基本形式,其本身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特色所在。周恩来同志一贯主张,在党的统一战线中通过民主协商制度扩大民主生活,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和模范带动下,我们大多数同志都能在统一战线中,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因而调动了党内外各界人士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在我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还指出:民主协商既是国家民主生活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国家生活的一种必要渠道,它的正常发展除以国家的民主生活为前提外,还必须建立在科学方式方法上。这种科学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是要认真贯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二是要在民主协商中,发扬平等待人的民主精神。三是保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职、有权、有责。无论是在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周恩来同志都为建立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贡献。在周恩来同志做国务院总理期间,特别是在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中,他为筹备新政协做了大量的组织和思想工作,“有时连续几天几夜,在中南海勤政殿,他专心致志,按照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起草共同纲领。初稿写出后,他又先后在七次会议上,耐心地和党外人士协商,广泛吸取各方面的合理意见,使共同纲领草案日臻完善,终于得到政协会议一致通过,成为新中国的建国施政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在起草和协商共同纲领过程中,周恩来同志为全党树立了通过民主协商实现党的领导的光辉范例。”[2](P.36)

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按照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原则办事,为充分发挥党外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他曾先后根据政协的特点,在政协建立一套办事机构和工作制度,先后设立国际问题、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商业、华侨、宗教、社会福利、医药卫生、少数民族、妇女工作等工作组,并成立学习委员会,建立双月座谈会制度。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曾说过:“民主协商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精神,这种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表决,不重形式上的多数少数,主要在于事先协商的反复讨论,达成尽可能一致。”他还说:“我们同党外人士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接受他们的好意见,丰富我们的主张。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存在差别是允许的。”

在工作实践中,周恩来同志确实做到了发扬民主作风,实现民主协商。曾任周恩来办公室秘书的吴群敢同志曾回忆说:“在建国初期,全国政协是统一战线最高组织形式,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当时又处在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激烈动荡之中,周恩来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领导成员、政府总理,频繁在政协常委会上报告形势、共商国是,巩固和发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但我们都更有感触的是每周一次的政务会议。……周恩来对政务会议不仅亲自审定,尽量安排重要议程,而且只要他在北京,不论事务多忙,必定亲自来主持,以便让党外人士充分与闻政要,并可与他直接接触。会上讨论的文件原已经党内研究甚至中央批准,但周恩来仍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对提得对的欣然采纳,对不了解情况或片面失当的则耐心恳切加以说明。”[2](P.223)

第三,体现在科学决策和行政管理中。周恩来同志在每项工作决策之前,总是注意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论其职位高低,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一般群众,不管是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少数人的意见,即便是个别同志的意见,他都能认真听取,科学分析,然后加以集中归纳。他常说,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多听不同意见和少数人意见没有坏处,相反可以和多数人的意见进行比较,互相补充,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事物总是存在内部矛盾,要分别主次;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各人所处的环境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取不同人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综合。他把这种民主作风带到经济、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不仅真正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而且对大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引导。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共同对生产资料享有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享有各种民主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周恩来同志在科学决策、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都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化,科学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事安排上,周恩来也总是充分发扬民主,在建国初的政府机构的人事安排上,深谋远虑,费尽思量,启用人才。他还一向重视安排民主人士工作,在政务院成立时,根据周恩来的精心考虑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反复协商,经党中央批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的政务院4位副总理中,民主人士占2位,21位政务委员中,民主人士占11位,各部委93位负责人中,民主人士占42人。政务院下设参事室,任命很多非党人士任参事,以后又设立文史馆,吸取很多非党人士为馆员。在政务院下属各单位里,也安排了许多非党干部参加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党领导多党合作。用人唯贤的政策,这样做使民主人士心情舒畅、畅所欲言。

周恩来同志对干部的任免,人事的安排,一直是依靠组织进行的,绝不个人擅自决定。对那些伸手要官或通过私人说情谋官谋权的行为,周恩来是深恶痛绝的。周恩来大公无私,没有自己的所谓小圈子、小集团,他一生光明磊落,从而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实践证明,充分发扬党内外民主,倾听各方面意见,在民主基础上实现集中,把决策纳入科学化、民主化轨道,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有利于党内外的团结和行动一致,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和迅速有效地执行。周恩来同志以他崇高思想和伟大实践塑造了良好的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平等性与求实性。周恩来同志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随时随地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他在与各界人士的广泛交往中处处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从不以领导者自居。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同志都深深体会到:他虽身为国家总理,但虚怀若谷,平等待人,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的意见,对身边的同志也是不论职位高低,总是以平等态度鼓励他们提意见,谈看法。他到了基层更是以小学生的态度出现。周恩来同志曾强调指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丰富,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他还指出:“要平等待人,才是好勤务员,才不是官僚主义者。”从周恩来同志的平等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由于周恩来同志充分发扬民主,所以他召开的各种调查会都生动活泼,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问题都讨论得很深很透。原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曾深情地说:“在许多年的交往中,使我敬佩不已的是他既给人以教益,却从来不自居人师。他思想极为敏捷,但从不锋芒毕露。我从来没有听到他对党外朋友指手划脚,说你该干什么。即使对方一时想不通,他也不强加于人,而是耐心地不断做团结教育工作。他所凭借的坚定的信念,明澈的思想,宽阔的胸怀,巧妙的论对和自己的模范行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之折服。”[3]

周恩来同志做工作非常重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启发引导干部,一定要说真话实话,不然“轻则毁了自己,重则害了国家”。他的求实作风也表现在对文风的要求上。他教育干部写文件应力求朴实简练,多用事实讲话,不讲那些苍白无力的空话、大话、废话。经常教导要力戒浮夸。在工作方法上,他坚决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周恩来同志的求实的民主作风其实质就是求是。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力求从实践中找出符合事物规律性的东西。他领导各条战线工作,从经济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到国防科技等都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他不仅从方针政策上进行领导,而且在业务上给予许多具体的指导。遵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他的一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周恩来民主作风的构成基础

作风,是人的精神意识、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同样,一个人的民主作风也是其民主思想、民主意识、民主素质综合表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说到底,民主作风和民主素质包含着深层次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周恩来同志的民主作风是有着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基础的,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首先,它与科学、民主思想紧密相联。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同志就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向往科学、民主、平等的新世界,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时代。他曾提出:“本民主主义精神发表一切主张。”他在南开大学编辑《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时,刊名下用英文写的就是:“民主,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我们的箴言。”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一直倡导民主政治,按照民主精神建党、建政。抗站时期他站在民主立场上,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新专制主义。建国后他对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象不断加以批评、纠正,并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用实践作出回答,这就是初步建立民主机制,坚决地、毫不留情地反封建特权、反官僚主义。

第二,是由其高深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终生抱定党的宗旨,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周恩来同志来说,视封建特权、官僚主义是大敌。周恩来同志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勤务员,终生牢记做“人民的公仆”,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党为民忘我无私地工作,始终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着很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周恩来认为,共产党员广交党外朋友,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问题,是党性的表现。他批评有些共产党员,“习惯于只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喜欢听相同的意见,听不到不同意见,对不熟悉的事也不愿意熟悉,把自己局限起来,这样工作就会越做越窄了”[2](P.227)

周恩来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国家的真正主人,而管理者,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过是人民的公仆,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他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谋求一己私利,他们为人民做好事,而没有任何沽名钓誉的企图。周恩来尊重人才,选贤任能,目的是造福于民,而不是“为我所用”。

第三,它集中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方针、政策,是周恩来一向追求的目标。因此他能够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不足,纠正偏差,完善各方面的工作。周恩来同志认为,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际”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周恩来同志强调要实事求是,就是深入群众,向人民群众做调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道自己意见对不对”。他还强调领导者要有民主作风,要造成一种风气,使大家敢于讲真话。他说:“你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1](P.35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与周恩来民主作风紧密联系的。

周恩来同志总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的角度出发来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民主。1941年7月, 周恩来同志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题为《团结起来打敌人》一文中就指出:“必须加强政治民主化,这就更须不分种族、阶级、党派信仰、性别而团结在民主旗帜之下,一致努力。有人说,中国之大,各党派外,还有最大最多数无党派的人民,他们最能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公正意志,这是非常正常的。”“唯有最能尊重人民公意的人,才是最富于民主思想的人,才是最能团结的人。”建国后,处于繁忙国事中的周恩来不仅在政治生活中,而且在科学决策、行政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都能尊重客观规律,决不马虎从事,他说:“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事物总是发展的,有进步和落后,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要进行比较,才能看透。”“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领导方面还要加工,然后回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1](P.394)他还经常强调:“干劲要大,步子要稳,讲求实效,实事求是。”“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有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恩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就很自然地表现出平等、民主、求实的作风来。同时,由于周恩来同志在主持决策谋划时总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民主,这样就使得政府工作避免了许多偏差和失误,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周恩来民主作风的现实价值

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周恩来的民主作风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周恩来的民主作风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活、科学决策、行政管理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官僚主义作风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周恩来同志在建国后的国家管理活动中,既有在民主机制中引进民主政治的思想,也有在实践中的反官僚主义。他在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时就曾说过:“你掌握政权,总有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时就会有偏向。特别是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集中最大权力,做最大的好事,人民比较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做错了一点事情,容易为人民谅解,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忽视发扬民主而犯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要使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实行得更好,必须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经常反对官僚主义。”[1](P.350)周恩来同志根据历史经验指出,要发扬民主,加强同群众联系,必须反对官僚主义。他曾列举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各种官僚主义的最严重的危害就在于它会隔离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干部丢掉人民公仆的本色,他强调:“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1](P.314)“我们要时常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带有本质的意义。”[1](P.209)周恩来同志还一再强调树立良好风气,领导干部的关键的引导作用。他在1961年6 月19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说:“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岂不成了‘一言堂’么?‘一言堂’从何而来?是和领导有关的,所以,我们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民主作风必须从我们这些人做起,要允许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允许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才能树立好风气。……这才是社会主义的自由,才有心情舒畅,实现毛主席所说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周恩来同志的论述,他的言传身教对于我们今天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加强党内外民主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实现监督,防腐倡廉。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关于如何跳出历朝历代兴盛到衰败的“周期率”问题时,提出了“民主”这条新路。在实践中,周恩来同志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为科学地制定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并且有效地贯彻,防止党和国家的肌体腐败变色,可谓是殚精竭虑。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人民有权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权对政府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应该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道路不是平坦的,在目前短期不能完善的情况下,主要要依靠教育和引导。而民主作风的倡导可以防止和控制腐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古今中外的反腐经验的基础上就提出,对于腐败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治。人民政府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就要充分发扬民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也是周恩来同志在国家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主动接受人民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我们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像周总理那样以身作则,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达到防腐倡廉的目的。

收稿日期:1999—11—15

标签:;  ;  ;  ;  ;  ;  ;  ;  

周恩来民主作风探析_官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