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1 )05-0016-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就总体而言,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扩张,给各东道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将跨国公司视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并谋求按其自身利益设计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因而,这种扩张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也构成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一跨国公司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融资本、技术和管理于一体,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体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据联合国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跨国公司总数为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已增至1万多家,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达10万多家;1996年,跨国公司数量及受其控制的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别达4.4万家和28万家;而到了1999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达到6.3万家和70万家左右。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总值,50%的国际贸易。1999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额达14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总额的2倍。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融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车轮。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技术转移,通常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急剧增加。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1995年,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总额为3150亿美元,1996年为3500亿美元,而到1999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865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2080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利用外资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技术转移角度来看,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发达国家70%的技术转让、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来源。从投资领域来看,跨国公司投资更多地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排名表中,电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制造业大公司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在前25家大公司中,电信行业占到10 家, 比1998年增长1倍。 这些新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扩张,客观上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 跨国公司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新秩序,强化了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一)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逐步加强了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趋势使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其结果必然是投资国和东道国重新协调关系,从而打破国与国之间原有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种种限制,使资本在各国间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逐步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和全球市场规则。西方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在新秩序和新规则中居主导地位。
(二)西方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大国的实力,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进一步向美欧发达国家倾斜。英国《金融时报》按公司市值计算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中,美国占219家,欧洲158家、 日本77家。而在发展最快的信息产业和新技术领域,西方跨国公司更居绝对垄断地位,其前150家公司中,信息与新技术公司达50家,其中有48 家属于西方国家。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1997 年美国占175家,1999年为179家。在前10大企业中,1997年美国占4家, 1999年占5家。美国跨国公司实力的增强, 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借助于跨国公司实力的膨胀,在全球推行经济霸权,对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成巨大的挑战。
(三)跨国公司也强化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控制。跨国公司实力雄厚,世界上10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 49个是主权国家。1999年,《财富》杂志所列500强的前8家跨国公司销售额总和已超过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过去20年中,全球跨国公司并购交易额平均每年增长42%。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更趋频繁,巨型跨国公司不断涌现,1998年超过500 亿美元的并购活动为5起,1999年达到10起之多。 这种巨型并购活动使世界上出现了多个“经济航母”。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工业公司;1999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传媒企业;去年初,英国沃达芬收购德国曼尼斯曼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讯公司。大规模的并购加强了跨国公司在一些主导产业中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权。大型跨国公司在推进全球化经营的同时,也把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规则乃至文化价值观等带到世界其他国家,从而促进了西方游戏规则的全球化,进一步夯实了美国等西方大国制定全球规则的实力基础。
三 西方大国跨国公司日益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于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上。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歇尔·波特所说:“市场竞争实际上不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而是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迄今为止,我不曾看到哪个国家未拥有强大的公司就能在全球经济中占先的。没有强大的公司,也就不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美国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主要体现于通用、福特、IBM、微软等一大批超级跨国公司方面。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缺乏能与西方大公司相抗衡的大企业,因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触发经济殖民主义苗头,部分发展中国家有失去经济独立的危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使美欧大国重新控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在西方巨型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压力下面临生存危机。目前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因债务负担沉重而濒临困境。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对东南亚经济的控制力已然上升。近3 年来,美、欧动用2000多亿美元购并了泰国、韩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许多企业,将这些企业置于他们的直接控制之下。法国跨国公司用140 亿美元购并了非洲多国企业股份,使法国重新控制了中、西非多国经济。近年来,西方跨国公司更试图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关键产业,如金融、通讯、能源等具有战略性的行业,以掌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保持技术垄断优势,跨国公司采取各种手段,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和转让活动,其高高筑起的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有可能重新在西方跨国公司的扩张中失去经济主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其推动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发展中国家面临“分化”、“西化”以及“边缘化”的危险。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将在本国已不具有竞争优势,或者对环境、生态有害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使“中心”与“外围”的地位相对固定,以维护对西方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尤其是一些跨国媒体集团,指责危机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甚至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都指出,世界各国经济如果都向这一模式靠拢,则部分发展中国家将会“政治西化、内部分化”,影响力下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重新洗牌,并利用跨国公司重新制定全球经济新规则,谋求在21世纪初加强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以西方发达国家共同认可的速度和规则将发展中国家尽快融入西方市场,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共同掌控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并使该“规则”固定化。发展中国家要么被纳入西方的新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的附庸,要么被排除在全球化进程之外,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四 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挑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00年7月,我国累计利用外资已达3277 亿美元。《财富》杂志所提500强大企业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我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对我经济发展利大于弊。
但同时也应看到,跨国公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带来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则力图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链条中的一环并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以掌控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现实和潜在挑战:
其一,从产业安全来看,跨国公司利用低价竞销、品牌收购及股权控制等手段,排挤国内企业,企图垄断我国某些关键产业,并逐步占据了较大的市场:AT&T公司已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 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4;摩托罗拉的无线电通讯器材产品占领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在国内计算机市场,国外名牌产品也占有大部分份额。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将使我逐渐失去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分工体系中,中国仍处于比较低的“制造业中心”层面,尚难以上升到价值产业链条上附加值较高的“研究开发中心”和“营运中心”层面。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与发展传统工业的产业发展战略。
其二,从金融安全方面来看,形势更为严峻。 目前, 世界最大的100家外国银行中,已有41家在我国设立了81家分行; 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已设立代表处200家,营业性分支机构20家; 外国证券公司设立的代表处60多家。我国加入WTO后, 外资金融机构势必会以更大的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由此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压力亦将增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除在外币储蓄、人民币存款、国际结算等传统业务方面和国内银行展开竞争外,还必将开拓外汇交易、远期结售汇、利率汇率风险防范等新的业务,并凭借经验和技术优势,占有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这将使国内银行未来经营环境更为险恶,大量不良资产更难以消化,系统内风险进一步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跨国银行日益从事大量的国际货币买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投机和操纵市场的性质。一旦某国或某一地区经济出现问题,跨国银行就会频繁地调入调出资金,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有时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跨国金融机构还对一国的货币发动进攻。这将对我货币稳定和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相当大的冲击力。
其三,从人才争夺的趋势来看,我国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压力。美国国会已调整移民政策,大幅度增加每年发放的技术产业方面的外国移民签证。德国政府于去年5月31日通过了一项计划,准备向2万名外籍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 我国在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近两年,西方跨国公司竞相在我境内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英特尔、微软、朗讯、IBM、 摩托罗拉等公司相继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仅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我国招聘了300 名高技术人才。跨国公司还通过一些基金会、协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广泛与我国有关部委及研究院所接触,甚至聘用政府官员或其子女作顾问。此外,由跨国公司资助的一些咨询公司也存在私聘雇员等违反我有关部门管理规定的行为,有些还资助我大学和研究机构,对有关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按其意图发表研究报告。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争夺我优秀人才,不仅对我国高新产业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构成威胁,甚至还将影响我舆论导向和社会价值观。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不断膨胀,其在母国政府对外政策方面的影响力亦大大增强。美国波音、美国国际集团等跨国公司在中美关系高层公关上不惜巨资,积极支持中国“入世”和获取最惠国待遇。日本跨国公司在对中国三峡水利工程发电机组投标失利后,也激烈地批评政府,呼吁改变对华政策。这有利于我国同各有关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跨国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其对外投资战略往往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不相一致,易与东道国产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当跨国公司的恶意竞争行为或非法活动受到东道国政府制裁时,往往采取说服母国政府改变对东道国政策,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都将使我国同有关国家的关系面临更多变数。
五 几点思考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运用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跨国公司的投资,防范风险,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为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有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如美国对广播、海岸运输、核能、石油管道及国内航空运输企业中的外国资本就有严格限制。美还以安全为由,对进入美电信业的外国企业进行监控。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限制产业的清单与美国基本相似。欧盟国家也对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文化娱乐领域进行了长期的限制与抵制。
我应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制定针对跨国公司的战略。加快制定反垄断法,防止少数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垄断行为;逐步取消跨国公司在华的超国民待遇;加强反倾销工作力度,防止跨国公司的产品倾销给我造成太大的冲击;规范跨国公司的划拨价格行为;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惟利是图的特点及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获取长远的国家利益。
实施积极的外资导向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应调整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切实引导跨国公司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加大对我高新技术的转让,促使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明确哪些产业不允许外资进入,哪些产业允许外商控股,并规定控股比例和年限。
鉴于金融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引进跨国金融机构时,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应加快研究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加快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企业必须努力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实力差距,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政府在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开展跨国经营的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使一大批中国的企业在同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壮大。
[收稿日期:2001-03-20]
[修回日期:200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