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国峰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国峰

国峰 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大石关小学 271600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度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频繁得多,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增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是: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形成是指培养塑造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维护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使他们避免和减少各种可能遭遇到的危及心理健康的伤害和消极影响。促进是指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任务,都有责任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在给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必须给予的引导,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就某些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比较正式的谈话,也可以起到积极干预的作用。及时补救学生因某种原因出现的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问题,及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变,可以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现明显的问题,首先要与学校的专门心理咨询人员联系,共同研究并且做出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定。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就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与否主要集中在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自从进入校门,学校生活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个性发展的主要源泉。

1.小学生的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在入学之初,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等。

2.注意水平有限。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例如低年级学生,会注意别人玩的一些小游戏,甚至会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上许久,而且还会产生一种急于学习的心理。

3.想象力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教师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4.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中表现较为明显。

三、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的环境

由于学校和家庭生活本身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根源,除了开展心理辅导和提供心理咨询外,学校和家庭首先必须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如果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沮丧的,那么他就必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反之,如果学生生活的体验主要是轻松、乐观、积极的,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倾向于积极良好,即使遇到心理问题和障碍也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2.建立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学习是每个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得到好的成绩,没有哪个学生能够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无论学生和教师如何努力,在学习上能够名列前茅的终究只能是少数。李晓晨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人长得比同龄孩子瘦小,性格内向。从小就由她的爷爷带大,父母在外地打工。入学以来,李晓晨就很听老师的话,学习态度也很认真。学习成绩较好,屡屡受到老师的表扬。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次数学考试,李晓晨因为审题不仔细,落了两道题没答,结果考砸了。从那以后,她一听到考试就紧张,并且还添了一个新病:一到考试前两天,不是发烧就是嗓子痛。爷爷无耐之下,临到考试前几天就给她喝感冒冲剂。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总是防不胜防。李晓晨考前必发病已成规律。以后考试更加努力,但是成绩却一次不如一次。奇怪的是考试完后,她的病便不治而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考试焦虑”。所以就心理健康而言,追求所有学生的优秀成绩是不现实的。教育者应当努力调节和减轻对学生的压力,将其控制在不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范围内,并且尽可能经常和普遍地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四、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涉及许多方面的长期、复杂的工作。要使学校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失当的,也要看到其行为后面的合理因素: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可能是出现家庭变故;学生违反纪律,可能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等。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经常是他们自己也未必明确意识到的。作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责任的教师,应当比他们更为敏感地想到和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敏锐地找出其中的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作者:国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