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和投资机会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沿江论文,投资环境论文,投资机会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沿江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除上海以外,目前长江干流地区尚有南京经济走廊、皖江经济带、(以武汉为主的)中游沿岸经济带和三峡经济区等几大产业带,又有冶金、建材、汽车和石化等几大工业基地。进入90年代以来,继沿海特别是华南地区高速发展以后,以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建设为契机,长江流域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开发的热点。
由于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发展前景,近几年来,这一地区接受境外直接投资的比例有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沿江七省二市, 从1991 年到1995年期间,达到了利用外商投资平均年增长107%的高水平, 比全国高出3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例,也由1991年的14.5%迅速提高到1996年的32.1%。国内投资也是如此。以上海为例,到1996年底为止,上海在外(国内)直接投资中,有70~75%左右落实在长江流域七省一市地区。从1994年以后,从上海融资中心拆往长江流域的资金已占全部拆出资金的80%以上。
我们认为,就目前而言,长江流域比全国其他地区具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潜力比较大。由于政策滞后,这一地区的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第二,中央政府将对这一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实行更大的政策倾斜,而且措施落实。
为了对长江沿江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加深了解,更好地提高投资效益,探索上海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方式和途径,并配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探讨上海今后在经济发展中产业向外疏导,扩大向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可能性,我们采用了加权等级尺度法,在征求了专业咨询意见的基础上,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沿江15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杭州、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岳阳、成都和重庆)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重点产业的适宜性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沿江地区主要城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机会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 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库
(一)投资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影响投资人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条,是投资回报率。决定投资回报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如投资时间、投资方式等),二是外部条件。相对而言,在外部条件中,既可以包括不可测因素(如社会稳定性、汇率和税率等),也可以包括可测因素(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口劳动力条件等)。外部条件在一定地域的总和,构成了这一地域特定的投资环境。
由于投资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进行,可以产生不同的投资回报,所以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投资是投资人的基本投资行为之一,也是空间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由投资面引起的资源空间组合问题,以及社会生态协调问题(也即投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也包括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吸收投资问题。本研究将综合包括这两个方面,但在前者主要侧重于经济层面的分析。
(二)评价方法
我们所运用投资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了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和等级尺度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或称加权等级尺度法)。该方法与传统的等级尺度法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对每一定性指标作评价时,只考虑相同级差,而在不同指标之间设置根据专家评定的指标重要度而定的权重级差。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而且操作更为方便。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沿江15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除了考虑投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物质技术环境之外,同时也考虑了投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
(四)评价指标数据库
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后,本研究建立了以15个沿江城市为单元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计算和组合比较。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1996年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和本研究的专题研究。
在数据库建立以后,本研究采用了“均值归一法”对所有数据作了标准化处理,以去除各指标量纲不一带来的计算困难。由于生产密度、排污强度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和投资环境的好坏成负相关,所以本研究对这些指标因子作了逆化处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目前进行的投资扩张方式应主要采用盘活和重组存量资产为主,本研究把产业关联度作为正相关处理。
(五)评价指标重要度的专家咨询与权重的确定
为使评价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这一研究共发送了15份咨询表,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专家咨询。咨询范围遍及高校、机关、公司、工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等10多个单位的有关专家,共收回表格13份,占87%。经过统计,按照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评分值结果如下:
评价指标评分值表
评价指标
评分值
1.综合经济实力11
2.和上海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 9
3.基础设施11
4.技术与管理水平 11
5.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 13
6.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9
7.区位与自然资源 11
8.对外开放度 11
9.环境容量 7
二、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总体性评价
在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建立以后,根据全面、综合、统一、可比和实际可操作性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9大指标的46个因子, 对沿江主要城市(15个)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总体性评价。
通过投资环境的总体性评价结果得知,在15个城市中总得分最高的城市为苏州、南京、武汉、杭州、无锡、成都和重庆。按照城市的性质和总体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如苏州、无锡、杭州;另一类是沿江中心城市,如南京、武汉、成都、重庆。
长江三角洲城市得分较高的原因在于综合经济实力、对外开放度和市场潜力和融资能力三项指标都比较高。在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实际吸收外资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四个指标因子中,苏、锡、杭三市共占了四个第一、三个第二和四个第三位。沿江中心城市总分居前的原因在于市场潜力和融资能力、技术与管理水平、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关联度五项指标一般都比较高。但是,苏州和南京等市都有和上海相类似的制约因素。苏州的区位与自然资源和城区基础设施两项指标分列居第八和第九位,特别是环境容量指标得分比较低,仅为第十三位。南京则在市区人均道路面积、市区污水处理率、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三项指标因子中,分别居第十一、九和十二位,环境容量指标的得分更加低,仅居第十四位。
从各个指标来看,各城市的得分差距比较大。在综合经济实力、市场潜力和对外开放度三个指标中,沪宁杭地区占绝对优势。由于近年来经济改革与开放的力度比较大,苏州和无锡在经济实力、对外开放度和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业绩,得分比较高。其中苏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市场潜力和对外开放度得分分别高达2.48,1.71和3.09,占了两个第一;无锡分别为1.75,1.71和1.39,占了两个第二。但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与自然资源两个指标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九江、武汉、宜昌、成都和重庆占有绝对优势。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方面,成都和武汉分别为2.10和1.83,占第一和第二;在区位与自然资源方面,宜昌、武汉和重庆分别高达1.25、1.22和1.20,约高于地处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50%。
从总体性评价得分高低的分布态势来看,本研究发现和传统的梯度理论有所不同,除了沿江中心城市武汉之外,东部的沪宁杭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诸市和南京)属于第一等级投资区,西部的成都和重庆(包括宜昌)为第二等级投资区,中部的芜湖和九江(包括岳阳)为第三等级投资区。这主要是由于东部的沪宁杭地区改革开放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地处沿海开放区,较早地受到国家的扶持享受优惠。加上东部地区在历史上就和上海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渊源关系,在整个80年代,又抓住机遇和上海开展了比较广泛的横向联系,使这种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多年发展实际上已成为上海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部地区虽然实行开放的时间比较晚,但具有人口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与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在市场和资源两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性意义。特别是在经历了近2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东部地区政策性优势的逐渐消失,西部地区的时序优势必将逐渐突显出来。所以,西部地区将是今后实行投资扩张和产业转移的重点考虑地区。
三、 长江沿江主要城市重点产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于投资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在不同产业的评价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也不一样,在对沿江1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总体性评价之后,按照综合性和差异性原则,本研究还对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几个重点产业进行了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进行重点产业适宜性评价的重点行业有基础工业(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等)、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投资环境具体指标的要求差异性比较明显。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殊要求,调整了相应指标的权重。
(一)基础工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
基础工业既包括重化工业,也包括建材、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工业。根据基础工业的生产布局特征和对外部投资环境的要求,我们选取了经济实力、产业关联度、区域基础设施、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区位与自然资源(不包括农产资源)、环境容量、职工年工资水平和地方投资政策共9个指标31个因子,对沿江15 个主要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基础工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得知,在15个城市中得分最高的城市为南京、武汉、重庆、苏州、杭州、成都、无锡和宜昌。按照城市的性质和分布特征,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块:东部的苏南块、中部偏东的宁杭块和西部的川鄂块。
宁杭块得分较高的原因在于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产业关联度和区域基础设施四项指标都比较高,在这四项指标中,宁杭两市共占了两个第一,三个第二和一个第三位。苏南块的优势,主要在于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两大指标,得分占的比重比较大。武汉则在产业关联度、区域基础设施和区位与自然资源三项指标中,得分比较突出。但是南京和武汉在环境容量指标中,限制因素比较大,分别居倒数第二和第四位。相比较而言,重庆的各项指标得分组合情况比较好,位居第三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与管理水平和市场与融资能力两项指标得分都比较低(均居第十位),影响了总得分。
相对总体性评价,基础工业投资环境的中西部优势比较突出,这和区位(特别是腹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地方投资优惠政策有关。就南京和武汉而言,在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度和区位与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重庆和宜昌的区位与自然资源和地方投资优惠政策两个指标,得分都比较高。宜昌市的葛洲坝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三峡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将达1820万千瓦,在大耗电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建材工业方面,将有很大潜力。从更大范围着眼,四川、湖南、湖北拥有丰富的井盐、天然气和磷硫资源,重庆、成都、岳阳、宜昌、武汉等市将是基础化工和化肥工业实行产业转移和扩大投资的重要选择地点。
(二)轻纺工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
轻纺工业对市场潜力、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和农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根据以上特点,我们选取了工业行业关联度、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农产资源丰裕度和地方投资优惠政策共6个指标20个因子,对沿江15 个主要城市轻纺工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轻纺工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得知,在15个城市中得分最高的城市为南京、成都、武汉、重庆、杭州、无锡、苏州和常州。
根据评价结果,沿江主要城市轻纺工业投资环境的地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沿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的位置显著突出;②西部的优势大于东部地区;③长江三角洲诸市得分比较集中,均处于中游。这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市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和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工业行业的关联程度比较高;西部地区的农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如南京在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农产资源丰裕度、工业行业关联度和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五项指标中,得分都比较高。成都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农产资源丰裕度和地方投资优惠三个指标中,得分分别高居沿江15个城市的两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位。
从农产资源角度看,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棉、油、茶、桑、肉、鱼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轻纺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基础,各城市的差别相差不大,影响投资环境优劣的因素主要在于腹地范围、人力资源、市场和区位。从这方面考虑,成都和重庆虽处第二和第四位,其优势要超过南京。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中,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高低影响比较大。从这个角度考虑,九江、芜湖、安庆和重庆则具有相对优势。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别,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在目前的统计中尚没表示出来,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尚未充分开发,在服装、食品、饮料及耐用消费品方面仍有很大的需求。
(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适宜性评价
高新技术产业对脑力资源、城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邮电通讯以及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和对投资环境的具体要求,我们选取了综合经济实力、城区基础设施、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人口与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地方投资优惠政策和环境质量共7个指标24个因子,对沿江15 个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适宜性评价结果得知,在15个城市中得分最高的城市为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苏州、武汉、无锡和扬州。
四、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估和投资机会分析
通过评估分析,我们认为,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的演替方式,主要呈“东西中”跨跃式模式。
①从总体上来说,东部的沪宁杭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诸市和南京)属第一等级可供选择投资区;西部的成都和重庆(包括宜昌)为第二等级可供选择投资区;中部的芜湖、安庆、九江(包括岳阳)为第三等级可供选择投资区。
东部的沪宁杭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孕育地。80年代以后,这种关系得以再现,通过横向联系的广泛发展,实际上已经成为上海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研究证明,沪宁杭地区各市的经济结构和上海十分接近,但在整个80年代,这些市相互之间的物流、财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远小于各市和上海之间的流量,这种联系实际上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萌芽和推动力。但是,东部各市目前普遍存在着资源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素。
西部的成都和重庆(包括宜昌)是我国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富集区,而且腹地深厚,为联系整个西南的门户,不但市场广阔,而且东部地区紧缺的许多物资如有色金属、森林生物资源、稀有药材、稀土、煤炭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经历过几十年的三线建设,又富集了大量高科技人材,在市场和资源两方面对整个长江流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东部地区政策性优势的逐步消失,西部地区时序优势的逐渐突显出来,西部地区可作为今后扩大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考虑地区。特别是重庆专门制订了国内投资企业可以比照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重庆的万县市及湖北的宜昌市对凡属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项目,在税收、土地租金和基础设施使用费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成都还专门制订了鼓励吸纳上海等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政策,这些都是投资利用的政策优势。
②和投资环境的总体性评价不同,基础工业投资环境的中西部优势比较突出。南京和武汉在基础设施、区位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条件比较优越,重庆、成都和宜昌具有较好的区位、自然资源和地方投资优惠政策优势。从更大范围着眼,鉴于四川、湖南和湖北拥有丰富的井盐、天然气和硫、磷、铁资源的具体情况,中西部各市可以考虑成为基本化工、化肥、农药、有色金属冶炼和建材等工业实行产业转移和扩大投资的重要选择地点。
③由于我国目前轻纺工业的设备和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长江沿江地区实行产业转移和投资扩张的主要方向,宜考虑资源和存量资产两个方面,包括劳动力价格。所以,工业结构关联度较高的沿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和具有资源与劳动力优势的西部为轻纺工业实行优势扩张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考虑到中心城市既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可以利用,又有广阔的市场,但本身的生产水平也比较高,所以就轻纺工业而言,在沿江中心城市宜采取优势扩张策略。但是,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则具有资源优势,又有劳动力优势,生产和市场结构的层次比较低,产品的档次和生产技术也低一些,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④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扩张和转移的主要方向,在于科技实力、城区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都比较好的城市。权衡之下,西部的成都和重庆为第一首选区,这两个城市的劳动力科技含量比较高,东部的杭州和南京为第二首选区,这两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技术与管理水平优势比较明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反映评价指标的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各指标之间的组合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给评价结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某些目前评价结果并不看好的城市,由于其中某一关键指标的改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乘数效应”,可能会转变为第一等级投资区。
五、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
鉴于当前各地区形势发展比较快,不少地区投资环境的宏观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重庆直辖市的建立和三峡工程的推进,在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层面变化比较大,为此,我们又进行了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等级将有所提高,在近期内甚至超过东部。 这是因为:第一, 经过近20年的开发开放和高密度投资,东部地区的市场将趋阶段性饱和;第二,东部各市都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通病和城市问题,环境容量下降;第三,随着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和政策性倾斜,东部地区的政策性优势将逐步消失;第四,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大加强,东西向交通日趋完善。目前比较明确的政府政策特别强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以上将用于中西部地区,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重庆。重庆在1997年3月14 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设立为中央直辖市,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西部内陆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本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1996年的统计年鉴,但是1996年(包括1997年)的统计年鉴没有覆盖重庆现在的全部范围。
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以后,在投资环境方面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市域面积大大扩大,经济能级和环境容量有所提高。设立直辖市以后的新重庆,市域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辖43个区(市)县,1996年末人口总数达3039万人(分别比没有成为直辖市以前增加了一倍多)。二是政策优惠面大为拓宽。目前重庆可以享受的新(包括扩大的)优惠政策包括:1 )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在数量上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限制,并允许进行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工作;2 )技改贷款、资金和国家立项项目等若干资金的追加;3 )外商投资可以享受浦东政策;4)优先审批外商批发性企业;5)内资企业可以享受外商待遇等。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有所加大,已经建成和新上了一大批项目,涉及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和生态保护等各个领域,今后几年在这方面的投资估计还会有所加强。
考虑到上述因素,特别是包括整个西部地区的在内几亿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所产生的巨大消费需求、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各种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投资需求、以及由三峡库区大量移民和设施集中迁移而造成的“链状城镇化”现象所产生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使重庆地区的市场需求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对外融资能力大为改观,从而大大提高了重庆在基础设施和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两大指标当中的得分能力,我们认为,重庆有可能成为整个长江流域今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的高等级投资区之一。
从评价过程看,重庆在基础工业、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项适宜性评价中,分别居一个第三和两个第四位,位置稍后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技术与管理水平和市场与融资能力两项指标的得分比较低,影响了总得分。这一方面反映了重庆在这两个方面的不足,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今后的投资机会。所以,在今后的投资中,在资金密集和技术投入两个领域中,都将有较大的作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应加大对长江沿江城市特别是西部城市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在自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支持和促进长江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长江论文; 重庆成都论文; 武汉南京论文; 杭州南京论文; 武汉发展论文; 成都发展论文; 工业区位论文; 区位因素论文; 武汉生活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区位理论论文; 投资论文; 融资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长江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