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展区恰到好处的绿化配置论文_沈军

野生动物展区恰到好处的绿化配置论文_沈军

上海桂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野生动物展区进行绿化配置的意义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展区植物选择、现有植被利用、构建自然过渡区、营造景观空间、控制动物数量等绿化配置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目的在于丰富野生动物展区结构层次,提高游客的游览满意度。

关键词:野生动物展区;绿化配置;自然过渡区;景观空间

引言:

随着“和谐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当代动物园更加强调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动物展区从笼舍展览逐步向开放式展览模式过渡。而绿色植物的恰当配置,是丰富动物展区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恰到好处的绿化配置,对提高野生动物生活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野生动物展区进行绿化配置的意义

第一,模拟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植物结构层次丰富,是动物与栖息地建立联系的主要桥梁[1]。在引进野生动物前,管理人员对野生动物的原产地植物分布规律进行细致调查,在展区构建与原产地环境类似的生存环境,使野生动物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在提高存活率的同时,增加动物展出的真实性。第二,营造合适的栖息场所。不同物种拥有着不同的栖息场所,如大多数鸟类会在树上或茂密草丛中做窝;灵长类动物喜欢在树林间穿梭;猫科动物喜欢在树上过夜等。所有栖息场所都需要植物作为掩护或作为栖息场所载体,根据展区野生动物习性种植不同类别植物,对满足动物栖息需求,提高动物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第三,提供食物。野生动物展区的动物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除食肉动物外,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需要食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部位来获取生存能量。展区内植物的引进,能够为动物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降低动物园的饲养成本。

2野生公务展区进行绿化配置的方法

2.1展区植物选择

在进行展区植物选择时,所选的绿化植物需要契合展区动物的生活习性,优先选择满足动物生存所需的植物品种,利用植物品种的相互搭配营造与动物原始生存环境类似的自然环境,以达到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目的[2]。不同于野生动物原始生存环境中的植物结构,动物展区多配置的植物是建立在动物生存需求基础上,所选择的植物品种。此类植物应满足抗病虫害能力强、存活率高、观赏价值高、无刺、无毒等特性。另外,在选择树种时,植株本身存在有害物质对野生动物有毒害作用的植物品种也不能选,如夹竹桃、海芋等。植物除提供食物来源外,动物还将植物作为乘凉、避雨、隐藏行踪的庇护所。对此,植物的快速成长可以与动物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部分游客对野生动物相关知识了解较少,通过野生动物展区内的模拟环境,能够帮助游客对展出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借此提高野生动物展区的真实性。

2.2现有植被利用

在进行植物品种引进时,不仅需要考虑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而且需要充分考虑本土树种的应用[3]。该做法既易于植物的日常管理,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药剂使用对野生动物展区造成的污染。例如,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在引进植物品种时,考虑到动物园所处位置是在天山的达板城区,并且动物园占比面积较大,总面积七十五公顷。对此,该动物园在设置初期,保持园区内原始植被结构,适当的引起其他野生动物生存所需植物品种,使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形成极具新疆野生动植物特色的科普园区。游客在前往野生动物园区参观时,技术人员借助科学手段将动物景观与植物景观进行有效衔接,借此提高展区的观赏价值。另外,该展区本土植被以荒漠、和半荒漠植物为主,如麻黄、沙拐枣、篙类、琵琶柴等,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园区管理人员将主要区域内植物保持原样,在其他园区适当补充其他耐旱植物品种,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升动物园的影响力。

2.3构建自然过渡区

野生动物展区内的绿化设置应对游客起到引导作用,即游客还没有正式达到野生动物展区时,该区域的特征植物已经环绕在游客周围,使游客可以提前培养情绪进入下一个生态环境当中。例如,在新加坡动物园中,园区工作人员在通往动物展区的途中,种植了符合该园区特性的植物品种。游客在踏入植物区域后,开始被周围茂密的植株所吸引,游客的思绪也从上一个游览区开始过渡到该游览区内,开始体验园区内动物的生存环境,加深游客对野生动物的认知。部分游客面对茂密的植株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认为野生动物就在其中,随时都有扑上来的风险。对此,该园区委派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讲解,缓和游客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使游客能够以比较放松的心态去参观野生动物展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营造景观空间

选用合适的植物品种是构建舒适景观环境的基础。在进行绿化设置时,不仅需要考虑植株的实用性,而且需要考虑植株所能营造的景观空间。例如,洛阳野生动物园在设置野生动物展区景观空间时,借助植物群落的错落分布构建景观观赏空间。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可塑性存在差异,借助这一特性,工作人员将其作为围合物进行不同空间尺寸的定义,如座椅、路标等。同时该园区利用乔木高度较高的特性,在园区边缘地带树立天然屏障,用来引导游客的游览视线。为了避免冬季园区过于空旷的情况发生,该园区在展区重点位置种植常绿植物,使动物园在冬季来临时也能带有绿色,借此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另外,该园区对于部分园区植物组合设计采用随机的方式。因为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生长都是混合生长,丛植中包含众多的物种个体。所以该园区利用植株生长的这一特性,在园区多处位置设置混合种植区,以加深游客对展区的影响,构建能被人理解的场景。

2.5控制动物数量

环境容纳量是某区域能够承载的最多动物数量。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有限,如果动物总数超过承载上限,那么区域生态环境将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野生动物展区的美观性。在自然环境当中,受到食物链的相互牵制,所以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野生动物展区内动物结构简单,部分动物园以“专题型”进行展区划分,即某个展区全部是食草动物、某个展区全部都是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被放到没有天敌的生存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呈现集合增长速度进行发展,导致展区内植被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展区的美观性。对此,园区需要对展区环境容纳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展区动物数量进行控制,使园区在满足游客观看动物需求的同时,提高展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实际案例分析——以上海野生动物园水域参观河马展区工程为例

3.1工程概述

上海野生动物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六公路176号,内部分布多个野生动物展区,包括火烈鸟展区、袋鼠坡、羚羊馆、河马馆、大熊猫馆等。其中河马馆占地总面积4500平方米,展区内分布着海枣、棕榈树等热带植物。河马戏水池和低矮的前置景观是该展区的主要观光点,在展区内部配有卵石点缀和高大树木提供遮荫,营造出热带生存环境,吸引观众目光。而展区的背景是3500平方米的草地,区域宽广辽阔,勾勒出草原风光,在草地当中设置有两棵仿真大树进行草原点缀。同时展区内还配有斑马和羚羊等食草动物,游客在乘坐船只来到河马展区时,整幅画面映入眼帘将游客带到了与河马相互嬉戏的非洲大草原,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3.2生态分析

该展区是利用香樟树进行围合的封闭空间。高大而独立的乔木构建了类似教堂穹顶被高耸石柱支撑的景观。在该环境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在吸收雨水和阳光滋养后,构成了广阔的空间环境。因为上海市当地植物品种与河马生存环境契合度较低,所以该园区内引进了较多的热带植物以模拟河马的生存环境。同时该园区考虑到河马的日常工作习性,在园区内设置了人工河流,河流深度保持在1.5到2米之间,以满足河马的日常生存所需。河马属于群体性生物,目前该生活区域有河马“四宝”、“吉祥”、“莎莎”。它们的年龄普遍在两周岁左右,在园区内组成了“快乐大嘴巴”组合,为园区增添了生机。为了更好的适应园区未来发展需求,设计者在原有植被基础上,对植物结构进行进一步丰富,增加乔木、灌木和草物种,是动物蘸取构成错落有致的群落结构,为河马日常活动提供了场所。另外,河马喜欢在夜间活动,针对此类情况,园区工作人员模拟其原始的生活环境,构建地势平坦的草地环境,以满足河马自由活动的需求。另外,河马善于游泳、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对此,进行游览区设置时,园区管理适当分割出安全区域,提高游览的安全等级。同时在展区内还布置了枯木、树皮、卵石等材料,最大限度还原河马原始的生存环境,借此提高展区的观赏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和谐共存”已经成为野生动物园普遍遵守的基本理念。通过引进绿色植物。一方面,能够向游客展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真实的生存面貌;另一方面,可以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自然信息,丰富游客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刘聪.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4):160-161.

[2]王璐艳.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化的原则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罗玉艳. 野生动物园生态展区绿化景观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论文作者:沈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野生动物展区恰到好处的绿化配置论文_沈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