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_洞庭湖论文

湿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湿地论文,洞庭湖论文,为例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价值评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洞庭湖湿地概况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等。洞庭湖属浅水湖泊,按照广义的湿地定义,整个洞庭湖都属于湿地范畴,尤其是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区域更是呈现典型的湿地景观。水涨成湖,水落滩露,湖水消落区约占全湖的50%以上。洞庭湖湿地面积达61.2万ha,湖区共有三种类型的湿地,即浅水水体湿地类型、过水洲滩湿地和渍水低位田。其中浅水水体类型,包括湖泊、河流、塘堰和渠沟等,面积为38.11万ha,占湿地面积的44.37%,其中以湖泊水体为主;过水洲滩湿地,以洪水期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为特征,面积为11.57万ha,占湿地总面积的13.50%,包括湖洲、河滩,以湖洲为主;渍水低位田,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引起植物根系层过湿,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却适于湿生植物发育繁衍,此类湿地总面积为36.10万ha,以渍水低位田为主。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洲滩快速发育,湿地向陆地的演变趋势日趋明显。湖区洲滩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3000ha。

洞庭湖生物物种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常见的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湖中现有鱼类计有117种,湖区辽阔的洲滩是重要的鸟类越冬栖息地,有资料记载以来,已记录到的鸟类共有217种。

湿地内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传统农业利用模式,它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4种主要的生产模式。现在狩猎业基本消亡,种植业侵占湿地,捕捞业资源萎缩,畜牧业缺乏空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为了持续有效地利用洞庭湖湿地资源必须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2 洞庭湖湿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2.1 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循环发展模式

洞庭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上百种,其中银鱼、鲥鱼、胭脂鱼等在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知名度。此外,在湖区洲滩上还有白枕鹤、白头鹤、白鹳、黑鹳、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大鸨等珍稀鸟类和绿头鸭、罗纹鸭等狩猎鸟类。鸭(鹅)、鱼、鳖、虾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上、中、下等不同层次,进行鸭(鹅)、鱼、虾混养,可充分利用各水层的光照、生物饵料和氧气,提高单位面积资源的利用效率。

洞庭湖湿地还有面积广大的宜林地区,可充分利用这部分林地的生长空间,在用材林、果林、涵养林的林地间培育喜荫耐湿的经济效益高的木耳、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类。

洞庭湖湿地经济植物资源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该区植物资源中可利用的药用植物有360种,工业用植物218种,食用植物174种,农业用植物(绿肥、饲料等)80种,全区野生植物的蕴藏量约为176万t[4]。区内植物如野芹、菇子杆、芦笋、蓼米是备受城市居民喜爱的绿色食品。

2.2 形成产业系统循环发展模式

以产业为链条,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连成一体,使上游产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变成下游产业的投入资源,通过多层次产业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同一个产业系统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有机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从而使资源和能源消耗少、转换快,废弃物利用高,减轻环境污染。

如在洞庭湖底部栖息着厚度可达10—20cm的富含钙质和粗蛋白的贝类,可作为优质的鱼、虾、蟹、鸡、鸭、鹅的饲料来开发,也可开发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珍珠,并以此为源头,逐步建立起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将贝类提供给饲料加工厂,生产出的优质饲料则提供给特种水产及优质禽类专业养殖户、养殖场,其养殖的产品提供给肉、蛋、鱼以及湖区特种产品加工基地,而珍珠可以加工成首饰,或用于医药保健。在湖区逐步形成饲料生产—优质种苗培育—禽、畜、特种水产养殖—新产品加工—商品销售的经济结构,使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之间良性的物质循环得以构建。

又比如目前洞庭湖湿地利用的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维管束植物——芦苇,处在资源经济的原始状态,只卖原料,没有深加工,主要用作造纸原料,一般以2.2~2.5t芦苇生产1t纸。实际上利用草浆造纸废水在盐碱荒地上种植芦苇,能改善土壤质量,使退化成盐碱荒地的芦苇湿地得以修复,所产的芦苇又可作为造纸的原料。芦苇还可以加工成纤维板,用于建筑业;编制手工业产品,出口创汇;打成苇帘,用于各种遮阳帘;提取甲醛和糖醛,用于化工工业和医学工业;茎叶加工成混合饲料,喂养家畜和家禽等,用途非常广泛。

2.3 立足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以沼气工程技术为纽带,将废弃物和农副产品变成资源再加以利用,形成多环节综合效益。沼气池可以将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经过发酵后,变废物为能源,用以解决农村因能源短缺而破坏生态的问题。充分利用低矮的丘陵岗地发展大棚养鸡,以山地散养为主;利用草洲、湖草、湖底蚬类为饲料发展养鸭、养鹅业;利用退水的草山发展牛羊短期育肥,兼种黑麦草。利用其丰富的地势资源建立采用中温发酵工艺的混合高效沼气池,以生活污泥、污水,禽、畜粪便和秸秆为原料,沼气供疗养院作为能源,沼液和沼渣中含有生长激素、维生素和抗生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腐殖质和多种氨基酸,氮、磷、钾元素,既可用作鱼粮,又可取代化肥,用作肥料,不仅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发挥其杀菌消毒功效,减少作物生理病害,避免农药的使用。所产的绿色农副产品则供前来观光、休息的人享用,从而形成禽、畜、鱼、林、粮、能源互生共存、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

3 洞庭湖湿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3.1 评估方法的选择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另一类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经济价值,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替代市场交换商品的价值评估[6]。下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计算湿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如表1:

3.2 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3.2.1 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

洞庭湖湿地的初级原材料主要表现为参与经济市场交换的纤维植物(南荻和芦苇)和未参与市场交换但已为经济生产服务的产品,如牧草和绿肥等。农业种植业主要是粮食、油料糖料和棉花等,渔业养殖业主要是以鲤、鲫、鲶、黄颡鱼、小型野杂鱼等湖泊定居型鱼类为主,重点培育“四大家鱼”、鳜鱼、黄鳝、虾蟹、龟鳖、青鱼等名特优水产和珍珠、休闲渔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在沿湖的平原区注重对这些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在湖区水域地带发展特优水产,饲养草食性肉皮毛兼用动物,更新水果蔬菜种类和品种;在山丘区,立体种植和多层集约养殖、种养产量大,经济价值高,耐贮藏,便于长途运输或以草食为主的牛、羊、兔和特优珍稀禽兽,并深入发展这些产品的加工业;在靠近城市的郊区,以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和设施种植模式为主,大力发展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等副食品生产。

这些初级原材料、农业种植业、渔业养殖业和南方产品加工业的生产价值都可以用市场价格表示,所以能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其公式为V=∑产量×价格。

洞庭湖湿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4A级旅游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对于洞庭湖湿地旅游休闲价值的估算可以采用费用支出法,用旅游者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交通费、食宿费等一切用于旅游方面的消费)作为该景观旅游功能的经济价值。这种方法最先应用于通过观测人们的市场行为来推测他们的喜好,来计算旅游景点的价值,可以根据公式:旅游休闲价值=旅行费用支出+消费者剩余+旅游时间价值+其他花费。

对文化教育科研价值的估算往往都利用科研投资来估算,或者用科研者的实际花费,然而要准确估算科研价值是非常困难的,在此取我国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和Costanza等人对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科研文化功能价值评估的平均值作为洞庭湖湿地的科研价值。根据陈仲新和张新时等(2000)对我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的估算,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文化价值为382元/ha,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科研价值为861美元/ha,取二者的平均值得到平均价值为3897.8元/ha,根据洞庭湖湿地面积1436200ha,则洞庭湖湿地的文化教育科研价值为55.98亿元。

3.2.2 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

净化水质价值根据洞庭湖环境检测站的数据,得出洞庭湖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再参考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比例,从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中计算出滞留湖内的TN和TP数量等。

调节水文价值根据影子工程法,用调水总量×单位蓄水量的库容成本计算出蓄水的功能价值和均化洪水的功能价值。

3.3 结果分析

根据湖南统计信息网上提供的数据,按照洞庭湖湿地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得出洞庭湖湿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价值总和为1885.86亿元如表2。细化的生态经济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直接使用价值占总的生态经济价值的64%,表明洞庭湖湿地生产力价值很高,如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和对退化土地进行改良等就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但是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科研的生态经济价值仅占直接使用价值的22%,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是提高开发的深度和力度。

在间接使用价值中,调节气候价值占间接使用价值的64%,充分利用宜林地区,可以进一步改善洞庭湖湿地的空气质量并增加其调节气候价值。调节水文价值占间接使用价值的34%,由于洞庭湖湿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只有加强洞庭湖湿地调蓄洪水功能,才能在整个长江流域的防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净化水质价值占间接使用价值的4%,三峡工程完工后,其平均入湖水量将有所减少,换水周期延长,使其净化水质功能降低,且目前其整体污染正逐渐加重,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因此,应对各种污染进行治理以维护其净化水质功能。生物多样性价值为占间接使用价值的1%,洞庭湖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间大面积的栖息地,如保护好这片栖息地并注意改善其周边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动植物在此生长,其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也将随之加大。

标签:;  ;  ;  ;  ;  

湿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_洞庭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