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蒋红标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蒋红标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海门市 226100

摘要: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深度不断扩大,地下防水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物安全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建筑地下防水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对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地下防水

引言

为了对建筑物的质量有整体的提升,并且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减少建筑物日后的维护成本的投入以及降低建筑物的整体造价,必须要在建筑施工的前期着重的关注地下防水的问题。

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特点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有效的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娱乐空间,但是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其处于地表以下,整体的潮湿度相对较大,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建筑建筑的结构出现渗水的现象,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还会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考虑到地下独特的环境特点,在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选择的防水材料不仅仅要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还要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抗腐蚀性、抗潮性以及抗湿性。

2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的原因

2.1设计的原因

未留设变形缝,更有甚者未留下后浇带,可能为后期地下室渗漏带来更多的潜在因素。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变形、应力集中和干缩等现象,很可能产生混凝土裂缝,最终由裂缝处渗漏。防水材料设计时只注重混凝土防水等级和防水卷材的材料质量要求,未具体要求施工过程的节点要求,施工时各施工节点太随意,从而造成节点漏水。

2.2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工程中经常运用结构自防水和卷材防水的方法。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后期地下室工程会不会发生渗透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施工人员在地下室施工时,没有把防水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没有特殊处理地下室的防水系统,同时必要的控制措施又极为缺乏,造成地下水防水性能始终难以和规定的标准相符。在地下室建筑中混凝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因为混凝土质量和要求不符或配制比例缺乏合理性,导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较差;在浇筑时,并未进行连续浇筑,导致混凝土质量和施工标准不符。

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提升措施

3.1准备好防水材料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前一定要慎重选取防水材料,切记要选择生产厂家信誉极其品质比较好的企业生产出来的防水材料,不得引进质量低等的防水材料,这样会给工程的质量带来很大的损害。再把防水材料投入施工使用前,一定要对其强度以及延伸率等多种性能进行抽样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地下室顶板的防水处理

在进行地下室顶板的防水施工时,首先要对于地下室顶板进行找平处理,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工具对顶板基础进行清理,将一些松动、空鼓的位置加以处理,确保基层的稳固,然后进行淋水实验,对混凝土自防水薄弱部分进行重点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顶板后浇带两侧均匀涂抹防水材料,在顶板漏水部位进行缝隙清理补强并涂抹防水材料等等;对基层处理好后要进行找坡层施工,接下来进行找平;完成了找平施工后进入关键的防水层的施工,以卷材的铺贴为例,卷材的选择一定要满足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要求(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送检,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并且在铺贴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均匀配撒防水透层然后进行卷材的铺贴,铺贴时要确保铺贴的均匀牢固,搭接符合规范要求;最后进行保护层的施工,用钢筋细石混凝土进行。如若地下室顶板上部有绿化需求则应进行防根刺处理。

3.3涂刷底涂料

为了提高密封胶与黏结体之间的黏结性能,可涂刷底涂料,此外对表面脆弱的黏结体,可除去灰尘,提高面层强度,并可防止混凝土、水泥砂浆中的碱性成分渗出。涂刷底涂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贮存容器中的底涂料已产生沉淀离析现象.则必须很好地搅拌。底涂料应在有效使用时间内使用,不能使用贮存期已过或已成凝胶状的底涂料。第二,基层黏结体如是不同材料时,则要分别使用适应于不同表面的底浍料,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先弄清应该涂刷何种底涂料。有的接缝间隔窄小,难于分别涂刷时,刚应选用各个被黏结体通用的底涂料。第三,底涂料贮存的容器除在使用时,其余时间应盖好盖子,以防溶剂挥发和异物混入。第四,底涂料的使用量应根据接缝的尺寸、底涂料的黏度以及被黏结体是否为多孔性材料而定。第五,涂刷底涂料时,要用适合接缝大小的刷子刷涂或喷涂,要涂刷均匀不留刷痕,而且不能超出接缝范围以外。第六,涂刷有露白处或涂刷后间隔时间超过24h,应重新涂刷一次。第七,涂刷后如果附着灰土尘埃时,要除掉异物后再涂,如果填充作业延至第二天进行时.也要再涂一道。第八,在进行涂刷底涂料作业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不得用火。

3.4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进行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对防水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的选取,确保水泥强度和沙子的含泥量满足地下防水混凝土抗渗的要求,石子进行挑选,以保证石子的粒径在地下防水施工的标准范围内,与此同时应当掌握好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结合地下防水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且标准的配比操作。防水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离析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机械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应当掌握好搅拌时间。施工人员应当掌握好防水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效果,确保振捣的密实性。根据地下防水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缝进行合理的预留,为混凝土质量控制奠定可靠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从整体上提升防水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实际质量。

3.5细部工程的防水处理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即为冷接缝,其是防水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当处理施工缝的方法不恰当时,既会对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渗漏和裂缝而造成建筑工程不能正常使用,因此,进行防水时使用的混凝土浇底板需要运用连续性浇筑的方法,避免留置或人为导致施工缝的出现;地下室外墙施工缝通常只能留水平施工缝,同时所留的位置应确保底板在200毫米以上的外墙上。在施工缝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接缝刷毛同时运用钢丝板刷,之后再把浮浆清除干净,冲洗湿润;并将大概30毫米到50毫米厚的,比例为1:1的涂刷混凝土界面水泥浆或处理机铺设在其表面层上,最后应第一时间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并振捣密实。如果在地下室建造施工中有不得不留置的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需要留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处。变形缝处理。变形缝是沉降缝和伸缩缝的总称,其作用是为了和工程结构的不断变形、位移、沉降、伸缩相适应,防止损坏结构物。如变形缝只要渗水,既会将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还会造成工程环境不断恶化,使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应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以及止水带的安装、填缝的处理、宽度的控制和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予以严格控制,保证工程不发生渗水。

结语

建筑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防渗工程的建设,因为防渗工程是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好坏。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建设施工的优势,然后分析了地下渗水的原因,最后对这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其中也就要求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发展迅速,从而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需要找到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我国地下防水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地下建筑水平稳步提高,使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振宇.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5):145-146.

[2]陆棋.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6(15):215-217.

[3]郭蕾.对建筑地下桩头防水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4,7(2):173-173.

论文作者:蒋红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蒋红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