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五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资产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给银行的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直接制约了工商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化。应该说,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解决。对此,笔者就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淡五点浅见。
一、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和确定信贷工作的指导原则
众所周知,信贷工作是工商银行的主体业务,它的质量高低,与工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商银行,信贷服务对象主要是国营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信贷资金是“包”、“保”,基本是供给制“大锅饭”;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是一句空话,无需顾及信贷风险和效益。从而造成信贷短期资金长期化,长期资金固定化,信贷资金财政化、呆滞贷款扩大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创建和工商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若仍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信贷经营思想和运作方式,势必危及银行的壮大,最终将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为此,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和确定信贷工作的指导原则。
1、增强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生命的观念。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为此,一是对银行信贷不良资产的日趋增多,占比上升要有危机感,坚决纠正过去片面扩张信贷规模、忽视质量的做法。二是把贷款质量状况纳入各级行目标考核内容,执行结果要与各行评先及有关人员提升、晋级、奖励挂钩。
2、树立“大企业”的经营思想。属国有经济的企业是企业,集体、乡镇、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国有经济的企业同样是企业。换句括说,国有经济的企业是工商银行服务、支持的对象,非国有经济的企业亦是工商银行服务、支持的对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在这一方面,非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既是新的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又是银行信贷工作的新的增长点。在对这一现实,树立“大企业”的经营思想,有利于拓宽我们的工作领域,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
3、突出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原则。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银行信贷工作也不例外,应把效益放在首位,突出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即在正确执行国家宏观导向政策的同时,搞好商业经营,以效益大小确定贷款投向投量,寻求最大收益,以形成贷款跟着市场走,围着效益转的新格局。
4、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市场经济使企业风险和银行风险加大。为此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把贷款风险的责任严格划分到人,并把贷款的回收率与有关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捆在一起,奖惩兑现,以保证调查准确、审查严格、检查认真、决策科学,贷款既要放得准、投入小、产出大,讲求盈利;又要收得回、周转快、讲求安全和流动。
二、按章办事,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信贷工作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信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制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使大家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只有认真执行制度,才能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才能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前段时期,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偏松”、“不严”时有发生,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对此,应强化以下三种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应该是多年实际工作的总结,也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并辅以信贷人员岗位责任制,订出具体的达标计划和标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随着工商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又必须对“三查”制度深化,并赋予新的内容,即变“三岗合一”制为“三岗分设”制,实行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批,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严格执行贷款责任制度。一是每笔贷款从调查、审批、发放各环节都要建立责任制,明确信贷员及“二级”或“三级”贷款审批人的责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收贷目标责任制,调动信贷人员收贷的积极性。二是界定贷款审批权限。各行可在坚持“权限管理、分级制约”的原则下,按照贷款的不同风险、不同种类、不同性质和不同金额分别确定贷款审批权限。三是划分贷款失误责任。按照“岗位分离、各负其责”的要求,对贷前调查、审查、检查、终审人员或签批责任人员,既要明确各自负的责任,又要强调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由哪个环节当事人负全责。
3、严格执行信贷稽核制度。信贷稽核是强化信贷管理的重要措施。要通过稽核部门对贷款业务的检查、监督和鉴证,发挥其对信贷管理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一是信贷稽核要制度化。逐笔稽核每月一次,定期稽核每季一次。稽核的内容包括:信贷基本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按借款合同条例办事,有无越权审批贷款的行为,“三项贷款”增减情况,信贷人员及贷款签批责任人的离岗、离任等。二是稽核的重点,即贷款投向、投量、结构和效益。三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目标管理考核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稽核,并对稽核结论定期通报。
三、协同作战,切实打好一场盘活贷款存量的攻坚战
几年以来,各级银行做了大量的盘活贷款存量工作,但成效不明显,企业“三项资金”占用仍是上升势头。其原因虽然很多,但靠银行一家孤军作战可以说是主要症结之一,这既是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又是我们工作中的潜力。怎么办,我认为,政府(财政)、银行、企业主管部门、企业等四方通力合作,尽职尽责是关键之举。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运用刚性措施,优惠政策,奖惩结合,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形成银企联动,协同作战,挖潜降资,盘活存量。银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盘活计划,分阶段实施。
1、向救活有望的企业挖潜。政府(财政)等四方首先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求活有望的企业,实行一厂一策、一品一策。一方面帮助企业练好内功,全面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的特点,及时、准确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情况,促其生产市场有销路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强化扭亏增盈机制,政府四方要签订挖潜协议,落实挖潜任务,使四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保证、考核,奖惩契约化、规范化、固定化,并同企业减亏、扭亏、增盈挂起钩来,促其落到实处。再次,对老贷款定死基数,下达任务。纳入银行、企业承包范围,实行“谁盘活,谁使用”的办法,对挖潜积极、效果明显的企业,银行优先安排贷款,对处理潜力过程中出现的损失,银行及有关部门可允许企业挂帐,在一定时期内分次消化完毕。
2、对扭亏无望的企业,政府、银行和企业主管部门,一是在认识上要统一,不能无效益和无限度地注入资金,这种治标的办法是难以奏效的,不能持有菩萨心肠,要动真格治本。二是在行动上要一致,要立即停止扶持或抢救,即银行不得新增贷款,政府(财政)不得搞委托贷款,主管部门不得调剂借款,促其整顿和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造,并按企业不同情况,分别用债务重组、关停并转破等多种形式取代,以利盘活企业死滞的贷款存量。
3、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一是银行向企业新增的启动贷款,应与企业签订贷款归还协议,监督资金使用;二是帮助企业完善补充流动资金制度,提高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可采取利润留成、溢价材料(产品)款、税款退回等多渠道补充流动资金;三是帮助企业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内部管理,搞好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增收节支,防止跑冒滴漏;四是建立政府、审计、银行、企业主管部门四位一体的定期资金使用会审制度,强化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清理银行的不良资产,搞好依法收贷。针对当前少数企业以转机建制为借口,出现了逃、废、赖银行债务的行为,可采取以下办法:一是银行应借助于法律手段,及时向法院提出法律诉论,经法院载决后,依法冻结企业的往来帐户,强制清收贷款本息。二是政府、企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增强法律观念和信用原则,不允许赖债、逃债和随意废债;坚持企业法人要对债务承担民事责任,谁欠债谁偿还。三是对确属破产的企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行事,不得乱废银行债务。
四、从严控制,建立易操作的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没有完成之前,从严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从严控制不是卡死,而是优化,优化信贷投向必须建立在易操作的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其机制主要有:
1、确立行长(主任)在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实行资产风险管理行长(主任)负责制。行长(主任)行使贷款决策权,可以直接审批贷款,也可以授权委托分管行长(主任)和信贷部门审批,但决策责任和授权委托分管行长(主任)和信贷部门审批,但决策责任和授权责任由行长(主任)负责,要把资产质量优劣作为考核衡量行长(主任)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在坚持“权限管理、分级制约”原则下,建立分级分岗管理责任制,规定奖惩办法,定期考核兑现。
2、实施贷款风险度的量化管理。在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各类资产的风险含量,以使全部资产的风险含量逐步控制在60%以内。对含量大于60%的企业,应视为贷款风险投放企业,对其实行严格的专门管理。与此同时,银行应开办证券、房地产等业务,完善资产结构,实现信用业务多样化,分散信贷风险。
3、改变贷款方式,控制贷款风险,贷款方式的选择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一律采用物质抵押和经济担保等具有高约束度的可靠法律保障的信贷方式,逐步减少和杜绝信用放贷。与此同时,要落实好抵押物的产权关系、实际价值,并要逐步使借款人将抵押品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确保抵押物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核实担保单位的主体资格和偿债能力。
4、实行销货款归行率及产(购)销率监控,活化资金源头。以企业销贷款归行率及产(购)销率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投量,即二率高,增贷多;二率低,少增贷或不增贷。并辅之检查监督手段,列入日常信贷工作的考核。
5、银行要积极配合和会同主管部门,督促贷款企业建立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对贷款项目收取一定的风险基金,专户存入银行,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并要求企业将全部财产参加社会财产保险。对未建立风险基金和未参加保险的企业,贷款从严掌握。
五、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信贷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银行信贷队伍中存在“三多三少”,即按专业银行原则办信贷的多,按商业银行原则办信贷的少;35岁以下的青年人多,35岁以上的中年人少;整体素质偏低的多,整体素质较高的少。这种现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对此,要加强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自身素质,增强贷款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短训,可采取以会代训、岗位培训、典型事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信贷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文明服务水平。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信贷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如系统学习有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计算机、经济法规等,使信贷知识得到更新,以利逐步采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来摆脱传统的观念和经营方式,促进信贷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标签: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资产论文; 资产质量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