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生思想时代背景研究论文

马克思民生思想时代背景研究论文

马克思民生思想时代背景研究

韩 瑄*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生存与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它与民众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通过对马克思论著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马克思并没有对“民生”这一词汇进行直接阐述,但是在其论著中,无不闪烁着关于民生思想的光辉。所以,本文从马克思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深入分析马克思民生思想是如何孕育和产生的。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人阶级;民生诉求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扩张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发展起来,按其发展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它划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手工工场以及机器化大生产三个阶段。

(2)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促进农户土地适度集中经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完善土地流转评估、登记、备案、信息发布和纠纷调解等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发展空间。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本家们大肆掠夺农民的土地,使自身资本的积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野蛮的发展方式,却使得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被迫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面对生存的压力,他们进入工场开始了悲惨的打工之路。在工场里,这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将等级权利发挥到极致,拼命地压榨工人的劳动和血汗。随着原始资本的不断积累,阶级结构开始出现两级分化,一级是拥有特殊权利的生产资料占有者,另一级则是失去生活资料的无产者。在有产者不断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无产者也开始陷入了民生困境。

在资本获得了一定的积累后,资本家们开始利用手中积累的财富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们改进了生产方式,并且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手工工场,使手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由于手工工场的出现,一些小手工业生产者破产失业,也被迫沦为了无产者的一员,开始到资本家们的工场中进行手工生产。在这一阶段,社会阶级结构的分化变的更加严重。资本家们通过压榨更多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先前不完全的工人阶级却逐渐沦落为为资本家服务的完全工人,生活状况也变得更加艰难。

在十九世纪初期,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物质财富,他们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让工人阶级白天在工厂工作,晚上回家工作,使得工人阶级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十几个小时,长期生活在非人的处境之中。为了摆脱资本家的压迫与奴役,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工人阶级开始进行反击和抗争。起初,他们采取了毁坏机器的形式,对机器和机器制造厂进行大肆的破坏,希望借此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使他们摆脱民生困境,反而遭到了资本家的报复,受到了更加残酷的剥削。随着工人阶级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他们意识到光靠个别工厂和工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开始联系各个地方的工厂和工人,一起与压迫他们的资本家做抗争,以此获得更多的民生权利与发展条件。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队伍也不断壮大,他们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造成他们贫苦的源头,由此,他们将斗争矛头转向资本主义制度,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虽然这些斗争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却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开始。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发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民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由此,他开始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在对资本主义民生状况的分析和批判中孕育了自己的民生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文献报道[1-4]的体弹模量存在差异.体弹模量的确定非常依赖于静水压状况[5].由于传压介质的固化,没有传压介质能在压力超过15 GPa以后还能提供完全的静水压环境[6-9].以He作为传压介质可以非常好地达到真实的热动力学状态,因为它帮助减小由于剪切力而引起的效应[10].另一方面,尽管有一些对铬的状态方程研究的文献,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对其强度进行研究.

二、工人阶级强烈的民生诉求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工业工人阶级”。这些工人阶级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强烈的民生诉求促使他们不断与资本家进行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工生产方式快速转变成了工业机器的大生产,由此,资本主义进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苦不堪言。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制的存在,工人的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即“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在机器化大生产这一阶段,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危机一触而发,经济危机期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一片混乱,致使无产阶级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

一系列工人运动的爆发,让马克思深切体会到了工人阶级强烈的民生诉求,由此,马克思对如何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改善非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不断认识,马克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思想。综上所述,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张和工人阶级产生的强烈诉求是马克思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注 释 ]

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53.

②《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82-783.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李江凌.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蒋锦洪,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4]吴少进.马克思民生发展路径思想探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1-0161-01

* 作者简介: 韩瑄(1993-),女,回族,吉林长春人,法学硕士,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标签:;  ;  ;  ;  

马克思民生思想时代背景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