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列车司乘人员心电图分析论文_安晓霞,田智超,杨南

安晓霞 田智超 杨 南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功能科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 探讨列车司乘人员在高原地区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在高原列车上司乘人员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平均年龄42±8岁,所有受检人员均行常规12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00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心电图87例,发生率为44%,其中男性29例,异常发生率为33%,女性58例,异常发生率为67%,男女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窦性心动过缓、过速、ST-T改变、右室肥厚、右房扩大等11种,异常发生率随走车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原地区列车司乘人员在较一定时间内,较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原;列车司乘人员;心电图

青藏铁路全线平均海拔4640m,其中唐古拉山站达5072m。不同海拔低氧环境对人体循环、呼吸等多系统的影响国内已有较多报道,在高原列车上的司乘人员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我们进行探讨,以期待对此人群心电图进一步认识。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3年3月~ 2014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青藏铁路公司格-拉段进藏列车健康司乘人员200例,男89例,女性111例,年龄21岁~57岁,平均年龄42±8岁,所有受检者均既往无心悸、气急、心绞痛等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心肌疾病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将200例列车司乘人员在进藏上车前常规记录第1次心电图作为基线值,此后第9月和第20月末各记录一次心电图,共观察3次心电图。检查均采用日本光电ECG-8110P心电图机,分辨率100Hz,走纸速度25mm/s,定标电压10mv,要求各导联基线平稳,图像清晰,测量标准以12导联中最早出现P波导联的P波为起点,以QRS波群起点为终点,ST段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为TP段,测量点选在QRS波J点后80ms,采用自动分析和人工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取邻近3个间期的平均值,计算心率、P-R间期等,司乘人员均于清晨静息状态下由专人操作,必要时加做其他附加导联,心电图结果由该专业同一名医生分析心电图,诊断标准以黄婉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为准[1],将心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进藏列车健康司乘人员200例中,共检出异常心电图87例,其中男性29例,发生率为33%,女性58例,发生率为67%,男女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现窦性心动过缓、过速、ST-T改变、右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P-R 延长或短缩、右房扩大等11种。见表1

2.2 心电图特点、变化与走车时间的关系 表1结果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走车时间延长而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改变明显为特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结 论

青藏铁路西-格、格-拉段平均海拔约4640m,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地的60%~70%,为保障乘客与司乘人员健康,进藏列车在该路段运行时均向车厢内弥散供氧,使车厢内空气的氧浓度达到23%~25%,营造“高原氧吧”,但由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即使在供氧的条件下(理论上相当于平原地区的80%),车厢内的氧气分压仍低于平原,大气压下降对人体氧吸收仍有影响[2],这一影响是否会导致人体组织缺氧而引起循环、呼吸系统症状及高原反应,人们一直很关注。

本分析显示,女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男性,与胡佳等报道一致[3],但总发生率为44%,高于报道,考虑可能与样本人群地域差异有关,列车司乘人员因长期往返于高原环境的工作模式,使机体长期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刺激心肌代偿收缩压增高,持续的反射作用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出现一系列适应性心脏反应[4];本分析结果显示在9个月第2次检查时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增加明显,20个月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上车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明显,高于基线及9个月检查范围。表明列车司乘人员,随着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工作时间的延长,在机能和结构上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高原环境,心脏循环系统也发生相应变化[4-5]。主要与低氧引起自主神经张力异常;长期低压性低氧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出现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长期的饮食不规律,睡眠差,心理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列车司乘人员是不是易导致机体高应激状态或过度疲劳,使心脏产生适应性变化,自主神经张力异常可能及左右心室复极电位改变,产生ST-T改变及房室旁路改变;低氧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重了右心室负担,从而引起右心系统的高原心电图特征表现[5-7]。

总之,高原列车司乘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较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值得重视,在本分析中ST-T改变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是否为司乘人员机能水平下降、右心负荷过重及心室复极顺序异常引起,尚需进一步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4

[2]包政权,马国素,胡进明等观察初次进入高原的旅客在不同海拔高度生理指标变化[J].青海医药,2012,2(1):17-18

[3]胡佳,赵小兰.健康人群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民族诊疗杂志,2011,12(20):78-79

[4]张彦博,汪源,刘学良.人与高原.第1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20-321

[5]胡厚泽,史连胜.高原新兵心电图P-R间期及心率变化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杂志,2011,8(21):880-881

[6]屈维刚,黄鹂,王鑫.青海高原某部战士与内地青年心电图的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杂志,2012,2(4):387-388

[7]杨海军,冯英凯,阳盛洪.高海拔地区健康青年官兵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分析[J].重庆医学杂志,2012,1(9):122-123

论文作者:安晓霞,田智超,杨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高原地区列车司乘人员心电图分析论文_安晓霞,田智超,杨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