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_2p/AI-Mg复合材料的研究

SiO_2p/AI-Mg复合材料的研究

刘园园, 谢海妹, 亢一澜, 李祥高, 田建华[1]2018年在《锂离子电池硅/热解聚苯胺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文中指出以纳米硅为原料,聚苯胺(PANI)为碳源,通过球磨法和高温热解制备了硅/热解聚苯胺(Si/p-PANI)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FTIR及XPS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和CV等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p-PANI可以抑制纳米硅颗粒之间的团聚,并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700℃热解后得到的Si/p-PANI在4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可逆比容量为1 051.1 mAh·g~(-1),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李霞, 田建华, 单忠强[2]2018年在《分子筛SBA-15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锂硫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介孔分子筛SBA-15添加在锂硫电池硫电极中,通过SBA-15的吸附作用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测试等物理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SBA-15的SCS-1.0电池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第300圈放电比容量比未添加SBA-15的SC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提高200 mAh·g~(-1)左右。所以,在硫电极中添加1%SBA-15有利于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迟静波, 李戈跃[3]2014年在《广西上林含钒石煤提钒工艺研究》文中认为对广西上林地区石煤矿、氧化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的石煤灰渣三种形态的含钒矿石进行了复合添加剂焙烧-稀酸浸出-离子交换-铵盐沉钒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含钒矿石在焙烧温度800~850℃,焙烧时间2. 5 h,用稀硫酸浸出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达81. 88%以上;用D201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交换,吸附率达到99. 23%以上。钒的总收率在75%以上。对解决难浸出的赋存于云母类的含钒矿石中五氧化二钒的提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相对于硫酸直接浸出提钒方法,工艺简单,耗酸量大幅降低,经济上具有巨大优势。

林家洪, 缪润莉, 陈实[4]2014年在《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从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和交联法等四种固定化方法阐述了固定化最佳条件的选择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固定化漆酶的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另外对新型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漆酶的稳定性研究前景做了分析和展望。

廖玉霞, 万晨露, 余艺, 郑倩恩, 李颖[5]2019年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缓释递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药物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药物性能,可增强药物的缓释效应,使药物靶向作用于人体中某一部位。本文重点分析了载药纳米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缓释给药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综述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材料合成、药物缓释给药系统的制备以及缓释性能影响的因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建议,为今后利用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制备缓释药物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及理论依据。

张懋达, 付永强, 王谦之, 周飞[6]2019年在《多元Cr-Mo-Si-C-N系列薄膜结构及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三元含Mo的Cr-Mo-N、Mo-Si-N、Mo-C-N薄膜到四元Cr-Mo-Si-N、Mo-Si-C-N薄膜,综述多元系列薄膜的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在不同气体压力、制备方法与参数、不同元素含量下薄膜结构的变化,阐述薄膜结构与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特性的关联。指出:多元Cr-Mo-Si-C-N系列薄膜结构、硬度、摩擦因数强烈受到薄膜中Mo、Si、C、N元素含量的影响,其中力学特性还与薄膜微结构紧密相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与晶粒生长细化和作为润滑剂的无定形基质有关;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化学反应也有效地提高了薄膜的耐磨性。对于四元Cr-Mo-C-N和多元Cr-Mo-Si-C-N薄膜,建议进一步研究在水润滑与非润滑的不同条件下,例如在海水或者空气干摩擦环境下,是否由于薄膜结构组分的不同而有效地形成含Mo的氧化物的自润滑膜,以提高薄膜在更多场合下的适应性和减摩性。

张凯, 范敬辉, 马艳, 吴菊英[7]2012年在《相分离法制备尼龙粒子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相分离法对尼龙溶液在发生相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聚合物溶液浓度、凝聚剂的用量及加入速度、分散稳定剂的用量、搅拌速度等,获得了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所制备的尼龙粒子分布较均匀,表面粗糙,存在较多孔洞,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分散性较好,无相互粘连现象。

周光举, 冯洪福, 聂红云, 夏锐, 张瑜[8]2012年在《RPUF/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改性的纳米SiO_2改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并对改性后的试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的纳米SiO_2和聚氨酯硬泡材料(RPUF)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均匀地分布在RPUF中;改性RPUF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聚氨酯略有提高;RPUF/nano-Si02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纯聚氨酯,nano-SiO_2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纳米SiO_2的加入提高了RPUF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王春阳, 郑永超, 李胜, 陈旭峰, 吝晓然[9]2019年在《钒钛磁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钒钛磁铁尾矿经粉磨后制备的尾矿微粉,其活性指数低于粉煤灰和矿粉。使用比表面积约为450 m~2/kg的钒钛磁铁尾矿粉进行了C30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配及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钒钛磁铁尾矿微粉的替代率在45 kg以下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体积稳定性影响不大,且长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量较高。

刘鹏飞, 孙亮亮, 杨盼星, 郭睿威, 袁才登[10]2019年在《PVC/PUA半互穿网络的制备及性能?》文中提出以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合成了以不饱和双键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PUA),利用PU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和聚氯乙烯糊树脂(PV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PUA/PVC半互穿网络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着重考察了TMPTMA/PUA的比例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A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当TMPTMA/PUA比例为50/50时,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90.7%,耐磨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锂离子电池硅/热解聚苯胺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J]. 刘园园, 谢海妹, 亢一澜, 李祥高, 田建华.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

[2]. 分子筛SBA-15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李霞, 田建华, 单忠强.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

[3]. 广西上林含钒石煤提钒工艺研究[J]. 迟静波, 李戈跃. 应用化工. 2014

[4]. 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J]. 林家洪, 缪润莉, 陈实. 应用化工. 2014

[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缓释递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 廖玉霞, 万晨露, 余艺, 郑倩恩, 李颖. 中国新药杂志. 2019

[6]. 多元Cr-Mo-Si-C-N系列薄膜结构及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J]. 张懋达, 付永强, 王谦之, 周飞. 润滑与密封. 2019

[7]. 相分离法制备尼龙粒子的影响因素研究[J]. 张凯, 范敬辉, 马艳, 吴菊英. 塑料工业. 2012

[8]. RPUF/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周光举, 冯洪福, 聂红云, 夏锐, 张瑜. 塑料工业. 2012

[9]. 钒钛磁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 王春阳, 郑永超, 李胜, 陈旭峰, 吝晓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9

[10]. PVC/PUA半互穿网络的制备及性能?[J]. 刘鹏飞, 孙亮亮, 杨盼星, 郭睿威,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9

标签:;  ;  ;  ;  

SiO_2p/AI-Mg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