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高区第二实验小学 264200
踏上教育岗位已有五年了,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五年之久了,今年,我遇到了十年间最棘手的一位学生。班上有一位小男孩强强,刚上三年级时经常故意打架伤人,事后也承认打架是不对的,但总是屡教不改,通过几次谈心隐约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有阴影。一个周后的一天,他又打人了,班长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后时,他的头垂得低低的,我能感觉到他怕我对他失望。这次我没有说教,只是问:“你受伤了吗?”他说“没有”。“那你回去吧”,我平静地说。他瞪大眼睛说:“你不批评我?”我仍是很平静地说:“回去上课吧!”走出门的时候他回头说了句“老师,对不起”。这句对不起更让我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内心是柔软的,是有故事的。看来是时候家访了。下午上课时他表现得异常认真,乱说话次数少了,做题速度快了,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像是有意讨好我似的。他的一系列举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家访的必要。当我走进他的家庭时,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找到了,强强从小父母离异,自己跟着妈妈,上幼儿园时有个小朋友嘲笑他,结果他揍了那个小朋友,事后虽然给那个孩子道了歉,但他发现再也没有小朋友敢说他、欺负他。从那以后他就认为,只要自己打架厉害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他、欺负他,长此以往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强强妈眼眶湿润说孩子也经常问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从强强家出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以后没事我就找强强谈心,给他做心理疏导。让他当我的课代表,只要他有进步就在全班表扬他,学校有资助就给他,有时晚上他妈妈加班我就把他带到我家吃饭,时间在一点点走过,强强也在一点点改变,他妈妈在电话中哽咽地跟我说:“谢谢你老师,这个孩子变了很多。”其实这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师德。
一、家访,走进后进生的世界
虽然同样是后进生但他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则完全不同。有的后进生是由于生活在父母离异或者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里,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创伤,而对于这些年纪尚小、思想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其负面效应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的,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所有要求的满足,造成了孩子对外界“一无所求”,他们认为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这加速了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不求上进、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良习惯的形成。有的后进生是由于自信不足造成的。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即使付出相同的努力,但也许基础较差、或者方法不对、抑或其他原因使得他们暂时的努力并不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暂时落后的孩子就会感到信心不足,进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愈发“后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历史,教师只有通过家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和趋势继而加以引导才能事半功倍。
二、读懂和滋养后进生,让弯折的花枝回归挺直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受到了伤害(来自家庭或社会),心里害怕、恐惧,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敢在老师跟前抬头,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什么事都不上进;或者为了释放压力,故意在老师眼前调皮,有意吸引老师的视线,害得老师哭笑不得,不得不批评他,这样,他们当然不会“亲其师,信其道”。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后进生”心中的每一个知识疑点,真正履行自己的“传道、解惑”本职。有的学生基础差或者反应较慢,接受知识就相对滞后。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特别对部分学生个别辅导、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业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激发同学间相互帮助的热情,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加速“后进生”走出思想误区。
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是德育的实施者,在“授业”之余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怀与无私的关爱,尤其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教师对他们的关怀无疑弥补了他们缺失已久的爱,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并没有远离他们,他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让他们从思想上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多给后进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孩子自然就会拉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而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改善和提升,孩子也会喜欢、靠近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意见,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尊重、宽容孩子,绝不是老师不爱管他,懒得理他,其实,是想让他信任老师,亲近老师,明白老师理解他们,那么他自然也会体会老师的一片苦心,当孩子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后,就会放下心中的担子,把压力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由原来的老牛拉破车学习法转化为小毛驴拉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家校联系,共同促进成长是社会进步的一笔大财富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心理学上有个储爱槽理论,大意是说,孩子心里是有一个“储爱槽”的。如果在父母教育那里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孩子就能健康积极地生活,有传递爱的能力。如果父母只是消耗孩子的情感,让他们那个“储爱槽””空空如也,很多问题也由此产生。
作为新形势下的父母,要给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做一个学习型父母。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还要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配合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论文作者:毕惠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后进生论文; 教师论文; 强强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