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从唯一超级大国衰落为区域性大国——从中美军机事件透视美国的经济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超级大国论文,军机论文,区域性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的短期意图:吓阻国际资金流出美国、流入中国
国际资本流向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经济就繁荣,反之就衰败。美国经济与股市的异常繁荣就是建立在大量短期外资的流入上。所以美国的短期战略目标,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维护已经流入美国的庞大国际资本不能出境。但事与愿违的是,美国操纵国际油价打击欧洲经济,却由于美欧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引起美国在欧利益严重萎缩,进而传导到美国股市,从而结束了美国股市与经济长达10年的繁荣。
美国股市萎缩,意味着大量资金已从股市溢出,今后流向何方则取决于资金拥有者的意愿。美国以外可以选择的投资场所无非欧亚两大块,从目前情况看,欧美经济联系紧密,美国不好,欧洲经济很难“一花独秀”,而且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又不断在欧洲周边的伊拉克、科索沃和巴、以地区制造新的危机,构造出欧洲的不安全形势,所以这笔资金难以向欧洲回流;在亚洲,日本目前仍然泥足深陷,走不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泡沫经济崩溃的困境,也不是好的投资场所。
最让美国害怕的是中国。当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攀附于美国经济走势的时候,中国经济却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明显表现出独立于美国和世界市场的特征。去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1%,比1999年高出整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仍然保持了持续上升势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显露出取代日本而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态势。这种情况不可能不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所重视。1999年世界《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有71家世界500强企业到会,2000年在巴黎召开,只来了16家,今年《财富》论坛不得不再次到中国的另一个城市——香港举行年会,又引来了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对世界投资者的吸引由此可窥一斑。1999年中国利用外资还是负增长20%,2000年已猛增了50%,今年1季度又大幅度增加了44%,外资进入中国已经再现高潮。此外,正当美国股市今年以来持续惨跌的时候,中国由于对内开放B股,B股市场连拉4个“涨停”后继续不停地上涨,与美国股市形成强烈反差,对国际资本形成强烈震撼。所以,只有中国才有能力接纳这笔国际资金。
不言而喻,军机事件出现在美国股市急速滑落的3、4月份绝非偶然,目的就是利用其军事优势,制造出到中国投资的不安全因素,使已经游离出美国股市的国际资本不敢到中国来。美国并非不想用经济办法挽救美国股市和留住国际资本,但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新经济的泡沫过于严重,所谓“物极必反”,必须有一个“矫往过正”的时期,因此从年初以来美联储虽已5次降息都没能挽回美国股市的颓势,只有采取非经济手段阻挠国际资本离开美国。
二、美国的长期战略:使军事重心和经济重心在亚洲重合
中美军机事件反映的是美国的短期战略意图,即防止国际资本外流,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反映的是美国的长期国家利益。
由于70、8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相继完成工业化,以及90年代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工业化的起飞,世界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为例,1997年的产出总和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同期的经济增长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以欧盟国家高出1.4倍。
世界经济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也直接影响到美国国内区域结构的改变。历史上美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都在东北部传统工业最发达的14个州,到50年代中期,该地区还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制造业产出。1980年美国人口署第一次统计到西南部地区人口比重超过了东北部地区,十年后统计,西南部地区人口比重已达到55.6%;1982年,美国跨越太平洋的贸易额,第一次超越了跨越大西洋的贸易额。1990年,美国西南部地区的GDP总值已占到全美近60%。1997年,美国对环太平洋地区的出口比对欧盟的出口高出近50%。其中仅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出口额,也高于对欧盟的出口。
这些情况都说明,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利益重心都越来越朝向环太平洋地区倾斜。到20世纪后期,美国东北部地区总产出与欧盟各国相加,略大于美国西南部地区与环太平洋各国总产出之和,但从新增总产出看,则是后者远大于前者。从存量看,美国的国家利益重心仍在环大西洋地区,从增量看,则早已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根据亚太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国整体利益重心从欧洲转到亚洲不会超过未来三年。
这一重大转折,不可能不令美国的国家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并给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带来各种冲撞和摩擦。连美国2000年大选也曲折映射出这个转变。在美国,早有民主党代表东北部传统工业利益,共和党代表西南部新兴工业利益的说法。戈尔与小布什,个人才华接近,对内政策并无多大区别,对外政策上则是小布什的重点在亚洲,戈尔则主张欧亚并重,此次美国大选中两个领导人长期僵持,几乎闹到国家无主,正是美国国家利益在欧亚存量、增量势均力敌,美国的国家政策将变未变的真实反映。
世界经济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是过去20年和未来20年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但美国要想把西太平洋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都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冷战时代就没有类似于欧洲国家那样对美国强烈的军事依靠,冷战结束后更没有由军事需求而产生的对美向心力。从经济看,则正在与美国离心离德,走向自我整合。伴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加强。1989年,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占这五个国家与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还只有29.5%,1997年已达到35.7%,就这五个国家与地区间新增贸易额的比重看,更是占到全部新增贸易额的41.6%。自80年代以来,除中国大陆之外,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对美国的贸易比重都下降,贸易顺差都缩小,甚至转为逆差,而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比重以及互相间的贸易比重都急剧上升。西太平洋地区国家与地区间的贸易,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的贸易,已成为支撑这些国家与地区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正像美国无法用任何经济办法阻止欧盟国家走向统一一样,美国也无法用任何经济办法阻止西太平洋各经济体走向整合。美国人唯一可以做的事,是充分利用其军事优势,在亚洲沿用冷战思维,创造出地区军事威胁,而后迫使亚洲国家从军事依靠产生经济服从。只有针对中国制造麻烦,才能使亚洲各国产生不安全感,这就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三、美国将从唯一超级大国衰落为区域性大国
中国的崛起是未来20年可以预期之事中美关系展望:麻烦少不了,战局开不了
美国在对华问题上看似来势汹汹,咄咄逼人,其实是一只纸老虎。美国的战略重点转移,是美国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衰落为区域性大国的转折点。美国想把战略重点转到亚洲,为此对中国摆出了吓人的架式,但是他并不敢真和中国动武,因为中国是核大国,真正与中国进入对抗,美国就会立刻变成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区。
从短期看,停留在美国的巨额国际资本就会立刻被吓走,等于是在干为欧洲人“为渊驱鱼”的蠢事。美国人要的就是把与中国的对抗关系把握在似有似无、可有可无的状态,只要让人感觉到来中国不安全就可以,而绝不能因此让人觉得在美国也不安全。顺便指出,美国人之所以把与中国的冲突地点选在南海而不是台海,就是因为在目前形势下,台海问题继续升温,立刻就会把美国卷进来,后续局势难以估测和控制,而在南海制造军机相撞,更可以作成是一个孤立事件,美国由此作出的文章可大可小,收发自如。
从长期看,美国“战略东移”的目的是寻求经济利益,而中国是未来20年内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最大的国家,且与美国经济有着极强的互补性,美国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必欲先取之为快,绝不会让日、欧捷足先登。美国从来只为获取经济利益动用军力,从不干相反的傻事。可以预言,为实现其战略东移的目的,美国今后还会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不断制造出各种新麻烦,但绝不敢真与中国进入战争状态,更不会放松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中国的崛起是未来20年可以预期之事。西太平洋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加俄罗斯远东地区,将可能以中国快速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为契机实现整合,形成与欧洲和北美两大经济区域三足鼎力的格局。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欧盟国家约为5亿人口,21万亿美元GDP,北美自由贸易区4亿人口,19万亿美元GDP,而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和日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太平洋经济区”,将达到17亿人口,25万亿美元GDP。以中国为核心的西太平洋经济区,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共同体,欧盟次之,美国则将退到北美一隅,变成世界区域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