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中西安模式的启示论文_姜岩

大遗址保护中西安模式的启示论文_姜岩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10082

摘要:大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研究大遗址保护对我们城市规划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建设城市,彰显城市特色,保持文化多样性,守望这些坐落在西安周围大遗址所组成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家园。

关键词:大遗址;历史沿革;保护思路

一、分析西安市大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

1、西安市大遗址的基本概况

西安是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在我们城市周边分布着周丰镐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大遗址。西安是大遗址非常集中的地区,仅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的规模就超过100平方公里;西安的大遗址具有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种类全、等级高的特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

正因为西安的大遗址规模大、等级高,而像大宫殿遗址(大明宫、秦阿房宫遗址)、明清西安城城垣、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包含大明宫遗址、曲江池遗址、大小雁塔等古建筑),都位于西安城市的目前或未来发展的热点区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遗址保护的“西安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使城市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遗产和谐共生的理念”,即运用规划手段,寻求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运用生态技术,寻求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运用经营理念,寻求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纵观建国后西安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始终贯彻于西安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之中,也体现充分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和策略。

2、西安市历次总体规划对遗址保护的要求

建国以来,在几代城建、规划、文物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西安在城市规划中把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西安已制定并实施了四轮总体规划,对于包含大遗址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保护措施和手段,随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与措施的逐渐完善而逐渐提高。

二、分析西安大遗址保护的模式和启示

1、对60年代至90年代遗址保护的评价

从60年代到90年代,西安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都明确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规划中确定了“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清西安的严整格局,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古城保护原则,加大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巩固了西安世界著名古都的地位。

但是在60年代至90年代这一阶段中,对待遗址基本上采取保护原状的态度,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对遗址区进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将遗址区划成了城市发展的禁区,以限制建设来保护遗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这些措施的确起到了保持遗址原貌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凸现了一对城市发展的矛盾:保护遗址与城市经济建设的矛盾。尤其是对居住于遗址区的部分居民,如大明宫遗址范围内的居民,居住及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居民自行搭建现象比较严重,反而对遗址起到破坏的作用。

2、对遗址保护的新思路

针对新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阶段,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保护遗址的新思路,即在城市整体范围内:一是传承历史文脉,结合城池遗址、陵塬、水系,确定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保护区,形成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虚实相当”的“九宫格局”空间布局特色;二是实施新旧分治,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老城内启动“唐皇城复兴”计划,重点保护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历史街区;新区建设成功能各异、风貌协调的城市新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名城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延续西安山水城市格局,构建以山、林、塬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交通通廊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打造山水人文特色城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大遗址专项保护规划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大遗址保护理念,打造文化品牌。近些年,西安陆续编制了秦始皇陵、大明宫遗址、汉杜陵遗址、汉长安城和西安环城建设工程等大遗址的文物保护规划以及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一方面通过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全面营造西安“盛唐”意向。“唐皇城”复兴计划,就是以隋大兴唐长安城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为核心,我们的规划理念是以复兴盛唐文化为核心,体现盛唐精神,挖掘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展示文物古迹的价值;坚持融大遗址保护、区域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大遗址范围居民就业为一体的规划理念,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3、遗址保护的新思路

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都要求西安的大遗址保护要创新,要有新的突破。对文化遗产保护应提出“政府意志+科学规划+资本运营”的思路,对大遗址保护探索出“文化+旅游+城市”的崭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种形式: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运作模式”;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大集团运作模式”。大遗址保护模式即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谐互动的保护模式,其最终将形成多业态联动、多模式并存 、多形态共赢得局面。

目前,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了唐长安城的大雁塔、曲江池以及唐城墙等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唐慈恩寺遗址公园作为公共开放性文化景区与周边的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交相辉映,形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西安文化“矩阵”,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城市文化活动平台。

另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首先解决了当前大遗址保护工作面临重要问题,即给当地的人民生活、居住环境带来新的提升和变化,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和大遗址保护的矛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在西安的城市中心区形成一个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园,彻底改变了历史上该区域衰败、落后的城市面貌,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的人文象征、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

希望通过研究大遗址的保护思路,在如今我国城市的大发展背景下,努力实现历史与现代、经济与社会、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融。

参考文献:

[1]《西安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论文作者:姜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大遗址保护中西安模式的启示论文_姜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